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2016-09-23 03:09周向军
高教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值辅导员职业

何 萌 周向军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何萌周向军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是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高低的评估和定位。合理而有效的考评措施,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进行甄别,对职业能力水平高的辅导员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对职业能力水平低的辅导员及时提出整改方向和采取帮扶措施,这将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协调作用。本文将以国家要求、高校辅导员自身诉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三方面利益为出发点,从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逐步引出构架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基本原则、考评的指标设计、考评的方法和策略。文章最后又探索设计一款计算机考评软件,实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的准确、高效运行。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原则;考评指标;考评策略

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考究起点是深入剖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动力源泉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紧迫需求。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其中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个方面。这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应当着眼于理论上的探究,更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应用,这是对高校辅导员发展现实需求的直接回应。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履行职业角色过程中所需多种能力的综合,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发展指导、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总和。

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职业能力的分类结合高校辅导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范畴进行归纳总结。从广义上讲,可以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归纳为高校辅导员通用能力和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而从狭义上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则特指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即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是高校辅导员能力中区别于其他职业能力的特殊所在,是应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等。①这三方面的职业能力范畴基本囊括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所含“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项职业功能②。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原则

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中的主要支撑者是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群体,因此考评体系需要兼顾辅导员工作能力分析和学生群体发展特点两个角度进行构建,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发展性。

(一)科学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链,其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此之前首先要落实好考评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每一项职业能力下又包含了哪些子能力的分支,每一项考评内容的权重分值如何分配,考评结果如何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等问题。

量化考评选项,以分值形式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情况进行界定,是参评者进行定量考评的参照指标。在现实考评过程中逐渐调整考评模式转向定量考核辅以一定的定性考核,客观公正的对被考评者进行定位评估,使得考评结果以具有说服力的数字对比的方式呈现,增加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因此,此类考评是否能够正确评估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考核指标的确定以及每一项分值权重的确定。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发挥关键作用力的职业能力分项则冠以较高的分值,相对的,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力度相对较小的职业能力分项冠以较低分值,以突显不同职业能力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完整性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涵盖的主范围及其子范围较广,正如前面提到的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每个主要方面下又划分众多子能力分项,因此我们的考评体系构建必须涵盖所有子能力,同时为每一子项目分配分值,以体现定量考评结果的差异性。其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考评,如参评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参评辅导员同事、参评辅导员上级分管领导等,不同的参评群体对被考评者的评价和熟识程度不一,因此我们还要客观的裁定不同考核对象的参评结果的贡献程度,以保证考评结果的完整性。

(三)高效性

考评数据的统计是一个冗余、复杂的过程,加入只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会出现人为的误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加快数据处理和统计的速度和精度。采用现代软件开发的统计软件应该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数据统计功能,以大量调查数据为输入,实现根据不同的统计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输出相应的结果数据的功能;二是具有比较输出的功能,可以将汇总输出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呈现,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同时可以实现数据的对比、预测、转换等附加功能;三是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以选择对考评结果数据利用数据库等现代软件进行存储,简化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及统计等操作。

(四)发展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服务于其考评结果的运用,而考评结果的运用的有效性则正向推动考评体系的改善。因此,应当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评体系一旦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考评结果的运用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应时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革创新。考评体系的建立只能说是一个时间段内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结构的不断改善、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不断提高,理所当然需要不断改进考评策略,优化考评方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和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服务主体“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诉求以及服务客体“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在查阅大量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以及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针对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两部分群体的调查问卷,围绕“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问题对山东省五所高校进行了样本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及标准,通过分析总结设计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系统,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

该指标系统紧紧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大主线,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展开。依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每一条大主线下各自划分为四个子能力共计12项二级子能力,作为二级考评指标,在二级系统指标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延伸,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拓展成为三级能力指标;与此同时,37项三级子能力又顺次分配了权重分值作为衡量该项能力要求的重要性指标。为了便于计算和观察,指标系统的总分值设计为满分100分。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级能力指标系统较好地阐释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部结构和能力要求,并清晰地展示了辅导员各个职业能力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使得该指标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和标准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包括增删具体的子能力要求或调整相应的权重大小,使系统设计更加时代化、人性化、合理化。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和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将针对几种主要的考评方法进行研究。

(一)定量考核

如前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大部分,而每个能力下又划分为多种子能力。根据各种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依次设定分值和权重,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考评辅导员进行评分。如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考评(按照满分值100分计算,不同分值大小体现对应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

表2 定量考评法设计参考表

(二)问卷调查

如前提到的定量考评法中,各项指标设定较为宽泛,参评者在打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选择哪个分数等级较为合适的问题,对于相邻两个档次之间没有清楚的划分界限。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选择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事项以具体的选项的形式展现出来,参评者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选择。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存在几个明显的注意事项,我们需要谨慎设计:

A.调查问卷题目设计应该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

B.选项覆盖范围应该全面,可以按照语气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罗列出来;

C.应从辅导员、领导班子、学生群体等多角度设计调查问卷;

D.设定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应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相对应。

例如,可以设定问题场景:

在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组织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两者相互融合,单位才会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端。近年来,单位发展前景一片美好,单位规模也在一步一步壮大,单位要想长期发展下去,组织文化与内部控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单位要注重文化的培养,将组织文化渗透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内部控制的积淀又促进组织文化的发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单位健康发展,历经百年而不衰。

在校期间你的辅导员是否给班里同学进行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题活动(包括班会、讲座、参观等),效果如何?

A.优秀:举行过多次,且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很多同学收获颇多。

B.良好:举行过几次,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但真正受益同学不多。

C.一般:举行过,但参与同学不多,受益同学屈指可数。

D.较差:记不清了,基本没有同学参与。

E.差:从来没有开展过。

规定A、B、C、D、E五个选项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依次转换为职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的相对应得分为9分、7分、5分、3分、1分。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法设计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需要与子能力相对应,选项设计需要与等级相对应。

(三)现场情景参与

在量化考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仅仅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各项子能力达标情况的数字化描述,但考评结果在现实中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误差性。为了进一步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我们可以将参评辅导员本身包含进考评的过程中,以丰富考评手段。现场情景参与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面对面地进行考察和评估,以进一步验证量化考评结果。[1]据此,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中,可以针对几个子能力设定特定的问题,由熟知辅导员工作的考官(一个或多个)通过问答形式,分析辅导员工作情况,并结合辅导员所提供的相关工作记录、总结、证明材料等书面档案,给出现场考评分数;或者可以通过工作场景模拟,如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等,考官作为旁观者观察记录辅导员的表现情况,给出现场考评分数。

在考核过程当中,针对辅导员的表现情况可以划分为“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D”、“很差E”等不同的等级;或实行打分制,按照具体的分值进行打分。

为确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结果能真实反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状况,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措施,从不同的考评角度和维度进行考虑,从而有效确保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这样既能强化不同考评方式的优势,又能有效弥补不同考评方式的劣势。总而言之,定量是基础,问卷调查为辅助,现场参与来补充,唯有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立体分析,才能提高考评结果的可信度。

注释:

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2014年3月25日。

②山东大学辅导员职业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山大学字〔2011〕131号,2011年12月12日。

[1]周新民.领导者核心能力[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94.

2015-11-04

何萌,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JDSZ30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分值辅导员职业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