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瑶族端午药市的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2016-09-25 01:54林春蕊陆昭岑刘静黄俞淞许为斌刘演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恭城药用植物瑶族

林春蕊,陆昭岑,刘静,黄俞淞,许为斌,刘演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药资源·

广西恭城瑶族端午药市的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林春蕊1*,陆昭岑1,2,刘静1,黄俞淞1,许为斌1,刘演1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民族医药是我国卫生医疗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广西恭城瑶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保留着端午药市的传统习俗,民间流传的“虎、牛、钻、风” 类药在这里汇集交易,成为当地群众利用瑶药的缩影。本文采用访谈记录、标本采集、药材鉴定等方法,对恭城端午药市进行多年持续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记录418种,隶属于119科307属。文中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药用部位、药用功效、道地药材和珍稀特有药材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恭城瑶族端午药市的传承与发展。

瑶药;端午药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调查评价

“端午药市”是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自发形成的民间习俗,它不仅是当地药材资源的展销会,而且是当地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发展至今成为传播民族传统医药和端午民俗文化的舞台。广西是我国瑶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达全国瑶族人口的60%,民间至今仍保存有瑶族“端午药市”习俗的仅为位于桂东北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素有“一月两端午”的习俗,这两天均有草药开市,民间流传的“虎、牛、钻、风”类药在这里汇集交易,成为当地群众利用瑶药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恭城端午药市调查曾有初步报道[1],但时过境迁,随当今人们健康需求、市场经济、生态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使药材市场交易也发生改变,因此急需开展药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更新和挖掘,以促进瑶医药及其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1 调查地区与方法

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16.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8%,地理位于广西东北部,南岭之南,北纬24°37′~25°17′和东经110°36′~111°10′之间,全县总面积2149 km2,海拔130~1885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9.7 ℃[2]。县境纵长横窄,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部横亘着都庞岭余脉,西部为海洋山南段,中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走廊,其间散布有峰丛洼地,喀斯特地貌突显。崇山峻岭间孕育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河溪众多,自然条件优越。恭城瑶族文化底蕴深厚,境内至今仍保留有众多民俗文化活动,如梅山文化节、盘王节、婆王节、关帝庙会、河灯节等等,具有非常鲜明瑶族风情。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传统知识和市场调查方法[3-5],在2009—2015年间对恭城县县城恭城镇茶南路街口的端午药市进行定点跟踪调查,收集了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和凭证标本。运用植物分类学和医药理论知识对药材种类进行鉴定和分析,完成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编目,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

端午药市交易的药用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持续调查共记录到药用植物约有450种,经分类鉴定出418种,隶属119科30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7科25属32种,裸子植物有4科4属4种,双子叶植物有82科222属300种,单子叶植物有16科56属8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物种数为总数的71.77%,占绝对的优势。

对药用植物的科统计表明,含1种的有48科,含2种的有23科,含1~2种的科占总科数的59.66%,优势科依次为兰科(26种),豆科(23种),菊科(21种),茜草科(13种),百合科(12种),芸香科(10种),唇形科(10种),天南星科(10种);从属统计表明,含1种的有250属,占总属数的81.43%,含2种的有30属,优势属依次为石斛属(9种)、紫金牛属(8种)、蓼属(6种)、卷柏属(5种)、花椒属(5种)、珍珠菜属(5种)。可见交易的药用植物种类在各科、属中的分布是相对分散的,反映了药市药用植物组成类群丰富多样,也反映了瑶医药有着丰富的内涵。

从植物性状看,草本为262种(草本为230种,草质藤本32种),占总种数的62.68%,木本植物为156种(灌木72种,木质藤本54种,乔木30种),占总种数的37.32%。药市上不同性状的药用植物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草本性状是木本的1.68 倍,占有明显优势。这与瑶医用药的即采即用的习惯有关,在野外草本药材相对于木本药材更易于采摘和易于处理。

2.2 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

根据药市出售的药材,结合当地的用药方法,按药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8类(表1),药用部位的多样化也反映了药市交易药材的丰富多样。其中全草(株)类、根及根茎类占绝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52.63%和24.64%,尤其全草(株)类药材约占总药材数的一半,这与瑶医用药多为草本且常用鲜品的习俗有一定关系。

表1 恭城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统计表

表1(续)

2.3 药市交易的经典老班药和习用瑶药

老班药意指瑶医前辈祖传用药,按性状、功效与生境等把药材归纳为“虎、牛、钻、风”四大类,“虎”类药性能峻猛,药效发挥效快,多为消肿止痛类药;“牛”类药物性能强劲有力而持久,多为舒筋通络、强筋壮骨、补肾类药;“钻”类药物性能强劲透利、通达经络,药效深入,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类药;“风”类药物性能多样,药效缓和,多为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调经类药[6-7]。瑶族不同聚居地,分布的老班药种类略有不同,其中以“5虎、9牛、18钻、72风”104种瑶药为经典老班药。

经调查,在端午药市中交易的老班药约有58种(4虎、5牛、12钻、37风),详见表2,常见的有红九牛(毛杜仲藤)、黑九牛(威灵仙)、铜钻(定心藤)、大钻(黑老虎)、小钻(南五味子)、九龙钻(龙须藤)、九节风(草珊瑚)、麻骨风(小叶买麻藤)、九层风(密花豆)、冷骨风(萍蓬草)等。但是现今有些因过度采挖而使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药市上较难见到踪迹,如入山虎(两面针)、毛老虎(羊踯躅)、紫九牛(血风藤)、槟榔钻(大血藤)、大接骨风(黑叶小驳骨)、血风(走马胎)等。调查也发现一些老班药野生资源丰富,但当地瑶医日趋少用,以致在药市上交易较少的药材,如爬墙风(络石)、金骨风(算盘子)、水浸风(风箱树)、白面风(羊耳菊)等。

表2 恭城端午药市交易的“虎、牛、钻、风”类瑶药统计表

表2(续)

药市上除了老班药外,当地习用瑶药约有120种,占药市总类的28.70%,如盘王茶(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拐子药(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天然草(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iflora、串连珠(短刺虎刺)Damnacanthusgiganteus、马连鞍(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大百解(梅叶冬青)Ilexasprella,仇人不见面(单苞鸢尾)Irisanguifuga、伴蛇莲(草血竭)Polygonumpaleaceum、散血子(紫背天葵)Begoniafimbristipula、破石珠(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hemsleyanum、老虎须(多花娃儿藤)Tylophorafloribunda,隔山香(香白芷)Ostericumcitriodorum、八百力(巴豆)Crotontiglium、猪仔笠(鸡头薯)Eriosemachinense、一咀两刺(清风藤)Sabiajaponica等等,它们与众不同的药名及功效用法流传至今是瑶民智慧的结晶。

2.4 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

瑶医的核心治疗原则为“盈亏平衡”[9],即认为人体“形体系统”与“神气系统”之间,以及“形体系统”内部各脏腑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所有的瑶药均分为“风”药和“打”药,凡是具有补气补血的均为“风”药,凡具有破散作用的均为“打”药,对于盈症用“打”药治疗为主,亏症用“风”药治疗为主,若风打搭配使用,则认为会产生更好的疗效。药市上常见的打药有两面针、黑九牛、大血藤、走马胎、大接骨风等,常见的风药有鸡血藤、龙骨风(桫椤)、小钻、冷骨风、九节风等,风打相兼药有山胡椒、半枫荷、活血丹、白马骨等。结合药市民间用药经验,将药市药用植物按功能与主治分类统计(表3),其中药市上的清热解毒药和袪风湿药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0.6%和20.3%,其余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清热利湿药、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

表3 恭城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功效分类表

2.5 药市交易的道地药材和珍稀特有药材

恭城地处南岭之南,境内有银腚山和海洋山,山体庞大,山高谷深,形成复杂独特的小气候生境,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药市上交易的一些种类贮量丰富,包括部分较好的道地药材,如: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金耳环Asaruminsigne,灵香草Lysimachiafortunei-graecum,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龙须藤,蚂蝗七Chiritafimbrisepala等。

药市上也出现一些珍稀药用植物,包括部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或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特种及其他濒危物种的药材,如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um,竹节参Panaxjaponicus,半枫荷,桫椤,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var.brevisepala,灵香草,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鸡血藤,两面针,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等,以及药市上出售的野生兰科药用植物,如流苏贝母兰Coelogynefimbriata,罗河石斛Dendrobiumlohohense等。这些药材的野生资源稀少,急需开展人工培育以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药市上出现一些区域性特有的药用植物,如恭城马兜铃Aristolochiagongchengensis,山慈姑Asarumsagittarioides,药用报春苣苔Primulinamedica,广西蜘蛛抱蛋Aspidistraretusa。其中恭城马兜铃为作者2015年发表的新种[8],该种在民间当作瑶药的“天钻”使用,一直在药市上有出售,因其叶子硕大近圆形而一直误被当作广西马兜铃AristolochiaKwangsiensis,近年的野外追踪调查发现两者的花形态完全不同而确定为新种。

3 讨论与建议

3.1 药市交易的药材品种来源广且易混杂

医药不分家是瑶民行医的最主要特点,行医者必识药,采药者必懂医,否则行医而不识药则医不灵,采药而不懂医则药无效[9]。而不同的瑶医药农因各自用药经验和对药性的认识不尽一致,多以药物的形态、性状或药性等命名药材,易造成瑶药品种混乱现象,故药市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较为普遍。有因功效相近而互为替用药,如作功劳枝的基原植物有沈氏十大功劳Mahoniashenii、小果十大功劳M.bodinieri和十大功劳M.fortunei,两面针的基原植物有椿叶花椒Z.ailanthoides、竹叶花椒Z.armatum和两面针,石韦的基原植物有光石韦Pyrrosiacalvata、庐山石韦P.sheareri和石韦P.lingua;也有极少数药材同名异物,如药市上均名为“黄沙风”的药材有3种来自不同科属的植物,即小檗科功劳枝Mahoniaspp.、五味子科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henryi和茶茱萸科定心藤,名为“老虎须”的药材来自2种不同科属植物,即毛茛科威灵仙和萝摩科多花娃儿藤,这些药材入药时注意加以区别。

药材市场需求和野生资源贮量的变化,往往导致药市上一些珍稀名贵药材出现替代或混用现象。半枫荷治疗风湿效果显著致使野生资源量逐年减少,但常见到用外形相似的梧桐科翻白叶树Pterospermumheterophyllum、樟科檫木Sassafrastzumu、五加科三叶罗伞Brassaiopsistripteris等被当作半枫荷出售。铁皮石斛近年来因大受市场热棒,成为众人喜爱的明星药材,导致药市上石斛属及至兰科各属植物种类大量出现,仅石斛属野生植物就有罗河石斛Dendrobiumlohohense、细茎石斛D.moniliforme、美花石斛D.loddigesii、金钗石斛D.nobile、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流苏石斛D.fimbriatum等,在2015年恭城药市上调查到野生兰科植物达19种,其中仅铁皮石斛、金线莲部分来源于为人工培育生产栽培,其余均来自野生资源,兰科植物的野生资源令人担忧。

3.2 药市交易的药茶植物丰富畅销

庞桶药浴是瑶族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现已有商业运作投入市场开发,惠及大众[10]。然而在恭城端午药市上比药浴植物更为畅销的是药茶植物,因为恭城瑶民喜爱饮食打油茶,“恭城油茶”名声在外,享誉广西各地,恭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长寿的秘诀跟油茶也有莫大的关系。自古恭城瑶民在端午节前后就有上山采草药或逛药市购些草药,少的有10余种,多则达20余种,采回来冼净、切碎、晒干混合在一起待用。平常如有头痛发热、浑身无力、肚疼腹胀、腰酸背痛、手足麻木等,就抓上一把放在大碗内,用开水冲泡出药味后饮用,在瑶山认为可“治百病”。药市上药茶植物非常畅销,其种类亦非常丰富,如藤茶(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观音茶(剑叶耳草)、九节茶、矮婆茶(紫金牛)、绞股蓝、甜茶(鸡足葡萄Vitislanceolatifoliosa)、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车前草Plantagoasiatica、江南星蕨Microsorumfortunei、白马骨、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山芝麻Helicteresangustifolia、马蹄金Dichondramicrantha、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板蓝Strobilanthescusia、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等,药茶的学术内涵日渐受到学者们重视[11]。

3.3 恭城药市与靖西药市的同异

在广西民间传统端午药市中,以靖西药市与恭城药市最具特色,经千百年发展已逐渐成为民间传播壮瑶民族医药、防病治病的重大节日,积淀为当地人崇尚健康文化的良好习俗,也促进了民族医药文化的繁衍生息。但基于不同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背景,结合生活经验、医学知识建立起来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各有差异。靖西县为壮族聚居地,地处桂西南中越边境,植物生境基质以石山发育为主;恭城县为瑶族聚居地,地处桂东北南岭之南,植物生境基质以花岗岩土山为主。壮、瑶民族由于所处地域环境、自然资源、以至常见病种均有区别,所出产药材以及治疗用药经验也就各有所长。初步统计两地药市共同出现的药用植物有193种(属72科154属),恭城药市有223种(属92科184属)与靖西药市的不同[12]。药市分别出浓郁壮瑶的民族特色,也成为壮、瑶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3.4 端午药市的传承与发扬

当今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外来文化渗透,传统知识流失严重,致使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承载民族医药及其文化的端午药市的保护和发扬迫在眉睫。通过各种途径挖掘与整理瑶族端午药市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原生态价值,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民众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同时允许并鼓励民间瑶医开展正当的行医活动,让瑶医药得到顺利传承,民间验方得到发扬光大,造福百姓。

端午药市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多样性,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作为传统药材和传统医药文化集中地和信息交流地,为系统研究瑶医药搭建了平台。20世纪90年代曾开展了“虎、牛、钻、风”传统瑶药品种和功效的调查研究[13],但限于当时的财力物力条件没能对瑶药植物野生资源进行调查,且时过境迁,经典瑶药野生资源急需开展本底调查、评估及保护研究,确保传统药市得以可持续发展。

[1] 戴斌,丘翠嫦,周丽娜.广西恭城瑶族端午节传统药市调查初报[J].中药材,1995,18(7):334-339.

[2] 恭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恭城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 裴盛基,龙春林.应用民族植物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1-159.

[4] 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及实施[J].中国中药杂志,2013(5):625-629.

[5] 郭兰萍,陆建伟,张小波.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3(7):937-942.

[6] 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中国瑶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7] 戴斌.中国现代瑶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 Huang Y S,Peng Y D,Huang B Y,et al.Aristolochiagongchengensis(Aristolochiaceae),a new species from the limestone areas in Guangxi,China.Ann Bot Fennici.2015(52):396-400.

[9] 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0] 滕红丽,梅之南,郭力城.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疗法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04-705

[11] 许利嘉,马培,肖伟等.别样茶-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初步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4):62-66.

[12] 林春蕊,许为斌,刘演,等.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常见药用植物[M].北京: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0.

[13] 戴斌,丘翠嫦,李剑东.瑶医用药品种调查报告[J].中草药,1997,28(12):746.

InvestigationofMedicinalPlantsonMedicinalMarketduringDragon-BoatFestivalinGongchengYaoAutonomousCountyofGuangxi

LINChunrui1*,LUZhaocen1,2,LIUJing1,HUANGYusong1,XUWeibin1,LIUYan1

(1.GuangxiInstituteofBotany,GuangxiZhuangzuAutonomousRegionand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Guilin541006,China;2.CollegeofLifeSciences,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Ethnodrug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ield with huge developing potential in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Medicinal market during Dragon-boat Festival is the folk customs in Gongcheng Yao autonomous county,northeast Guangxi,Southern China.It covers not only a local rich resources of Yao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also establishe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local traditional medicin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Through field survey in six years(2009-2015),418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were recognized,which belong to 119 families and 307 genera.The paper analyzed species diversity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enthno-features of medicinal market,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inal market in Gongcheng.

Yao Traditional Medicine;medicinal market in Dragon-boat Festival(Duanwu Festival);Gongcheng Yao autonomous County;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6.6.010

2016-0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088);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财社[2011]76 号);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ZRJJ2015-6)

*

林春蕊,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E-mail:chunruilin@tom.com

猜你喜欢
恭城药用植物瑶族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瑶族织锦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恭城月柿 浓甜流蜜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广西恭城:野生杨梅受青睐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恭城月柿产值近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