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赣语古入声的演变

2016-09-25 00:54李冬香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常用字阴平方言

李冬香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湖南赣语古入声的演变

李冬香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根据湖南赣语18个方言点的材料指出,湖南赣语有的有入声调,有的没有入声调。无论是有入声调的方言还是无入声调的方言,其内部又可分为不同的小类。考察湖南赣语周边方言古入声的今读及湖南的移民史之后认为,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大多数来源于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的影响,少数是受周边官话或湘语渗透所致,也有部分是因方言自身演变而形成的。

入声;赣语;湘语;移民

湖南赣语分布在湘东和湘西南部分地区,包括华容县、岳阳市、岳阳县东部和北部、临湘市、平江县大部分、浏阳市大部分、醴陵市大部分、攸县大部分、茶陵县大部分、炎陵县(原酃县)西北部、安仁县大部分、永兴县、资兴市大部分、耒阳市、常宁市、隆回县北部、洞口县大部分和绥宁县北部。①要说明的是,部分学者认为华容县方言应归入西南官话,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B2-8把多数的方言归入西南官话、部分乡镇的归入赣语,本文暂时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B11把它归入赣语。此外,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B11中,岳阳城区的话被划入湘语。方平权(1999:3)则指出,由于种种原因,“在数十年内,岳阳话完成了这样一个由与北趋同转至与南趋同的过程”。据我们调查,当地人普遍认为,岳阳城区话与华容话差别很大,而与岳阳县、临湘等接近。综合上述情况,本文根据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B2-8把岳阳楼区、君山区和云溪区划归赣语区。关于湖南赣语古入声的研究,目前见到的主要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李冬香(2005)的《湖南赣语语音研究》[1]和张进军(2008)的《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2]。但是,由于材料有限,上述两篇博士学位论文未能全面细致地描写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对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成因的分析比较粗浅。本文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详细讨论湖南赣语古入声的演变。②本文湖南赣语材料多数来自本人的实地调查,只有攸县(新市)来自陈立中《湖南攸县(新市)方言同音字汇》(2005),炎陵(城关)来自陈山青《湖南炎陵方言同音字汇》(2004)和《湖南炎陵方言的语音特点》(2006)。

一、古入声今读的类型

湖南赣语绝大多数方言点今有入声调,只有少数方言点入声调消失。下面详细介绍。

(一)有入声调的方言

1.入声分阴阳

入声分阴阳的方言点只有岳阳县,其古入声依据声母清浊分化为阴入和阳入两类。如:塔thæ⊃、甲 cia⊃、血 çi⊃、笔 pi⊃,杂 tsha⊇、页 i⊇、粒thi⊇、罚 fæ⊇、侄tshɿ⊇。不过,古浊入不太稳定,有部分字归入阴入。次浊入归阴入的有“聂捺捏越粤悦阅栗入疫役抹~桌子灭鄂掠翼译液腋域脉逆欲浴”等;全浊入归阴入的有“闸捷碟叠牒集铡秩突述术鹤芍浊镯极泽择辟籍笛夕狄寂穴逐淑续杰截”等。

2.古清入和浊入合流为一个入声调

古清入和浊入合流为一个入声调的有华容、岳阳楼、临湘、平江和醴陵等5个方言点(见表1)。

3.部分读入声、部分舒化归并到其他调类

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三个小类。

(1)古清入读入声,古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仍读入声,有安仁、耒阳、永兴、资兴等方言点。

这几个方言点古清入的今读见表2。

表1 华容等五个方言点古入声的今读

表2 安仁等四个方言点古清入的今读

在这几个方言点中,古浊入约有三分之一的字归阴平,其余的多读入声。另外,也有部分古浊入字白读阴平、文读入声;或者同一个音韵地位的,常用字归阴平,非常用字读入声,这两种情况在这几个方言点中都存在。白读阴平、文读入声的以古全浊入为例,如安仁:狭⊂xɑ/∫ɑ⊃、学⊂xu/∫u⊃、值⊂ʨhi/ʨhi⊃、食⊂ɕiε/ɕi⊃、白⊂pha/pε⊃;耒阳:昨⊂tsha /tso⊃、白⊂pha /pε⊃;永兴:舌⊂ɕiε/ sε⊃、活⊂xuæ/xɔ⊃;资兴:学⊂xɯ/ɕio⊃。常用字归阴平、非常用字归入声的以古次浊入为例,如安仁:墨⊂mε-默mε⊃、鹿⊂ləu-禄ləu⊃;耒阳:粒⊂li-笠 li⊃、页⊂iε-叶 iε⊃、墨⊂mε-默 mε⊃、肋⊂lε-勒lε⊃、鹿⊂lu-禄lu⊃;永兴:落⊂lo-洛lɔ⊃、鹿⊂lɯ-禄lu⊃;资兴:腊⊂lo-蜡lo⊃/la⊃、墨⊂miæ-默miæ⊃。

(2)古清入和次浊入合流读入声,古全浊入部分归阳平、部分读入声,只有常宁1个方言点。古清入读入声的如:急ʨi⊃、八pa⊃、七ʨhi⊃、黑 xe⊃、尺/tshɿ⊃;古次浊入读入声的如:腊la⊃、热 ʑe⊃、月 ye⊃、篾 me⊃、落 lo⊃、药 io⊃、木mõ⊃、六 lɯ⊃。古全浊入归阳平的有“杂盒蛰惊~十侄舌活滑罚薄凿勺浊学贼直值殖植白屐木~席主~石笛划计~独读赎毒局伏熟赎”等;读入声的有“合狭捷叠碟蝶沓协集习袭及达铡疾秩突实杰截夺佛昨鹤嚼芍雹镯特食蚀极或泽择绝夕敌狄寂获穴服逐淑俗续蜀”等。从归阳平和入声的情况来看,归阳平的多为常用字,归入声的多为非常用字。

(3)古清入和次浊入一分为三,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阴去、部分读入声;古全浊入部分归去声/阴去,部分读入声,属于这一小类的有隆回和绥宁2个方言点。下面用表格的形式把调查到的古入声字全部罗列如下(见表3-1、表3-2)。①表3中的去声在绥宁指阴去。

表3-1 隆回和绥宁古清入的今读

表3-2 隆回和绥宁古浊入的今读

除了表3-1、表 3-2列出的今读情况以外,还有个别字有三个读音。如隆回:铁⊂xi/xi⊃/xe⊃、热⊆~I/~I⊃/ie⊃;绥宁:日⊂n/ie⊃/i⊃。有时同一个音韵地位的,常用字读阴平,非常用字读入声或者去声/阴去,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清入。如隆回:搭⊂tɑ-答 tɑ⊃、鲫⊂ʦiɑ-即 ʦi⊃;绥宁:甲⊂ʧA-恰、熄⊂si-媳息 si⊃,搭⊂tA-踏、失⊂∫i-室 ∫i⊃。

(二)无入声调的方言

这一类型根据入声消失后的归并方向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

1.古清入和浊入合流归阴去,只有茶陵1个方言点。古清入归阴去的如:杀sa⊃、结 ʨie⊃、笔pi⊃、血ɕye⊃、国 kue⊃、福 fu⊃。有的古清入白读阴去,文读阳去,如:八pa⊃/pa⊇、薛ɕie⊃/ɕie⊇、匹phi⊃/phi⊇、鹊/、得/。古次浊入归阴去的如:辣 la⊃、叶 e⊃、抹~桌子mo⊃、弱 ȵio⊃、额 ŋe⊃、鹿 lu⊃、肉 ȵiØ⊃;古全浊入归阴去的如:合 xo⊃、佛 fu⊃、罚 fa⊃、贼 ʦhe⊃、读 thu⊃。

2.古清入多数归阴平,古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阴去,有浏阳、攸县、炎陵和洞口 4个方言点。下面分别介绍。

(1)古清入的今读

浏阳等4个方言点清入归阴平的例字见表4。

表4 浏阳等4个方言点古清入的今读

虽然浏阳、攸县、炎陵和洞口四个方言点古清入多数归阴平,但也有部分字归入到其他调类,归入的其他调类主要是去声/阴去。浏阳归阴去的有“萨葛恤别区~鹊藿室戳式饰释的滴踢”等。攸县归去声的有“踏压擦别区~爵却亿忆迫”等。炎陵归阴去的有“赤碧释适室执剔戚悉益忆亿督促诉肃酷速筑畜~牧蓄曲弯~郁策政~啬钵式怯泄屑却妾轧压索阔霍藿豁握鹊迫腹宿~舍剧察窄洽劫括压”等。洞口归去声的有“沓押压摄胁法渴汁级揖哲折浙设彻别区别洁阔说笔毕必诀悉质失室乙作搁霍藿卓戳啄朔确握德识职式亿忆窄责策积迹惜昔益释适的嫡滴剔积戚析激秃速幅福腹肃筑祝缩菊烛束粟嘱”等。有文白异读的,则白读归阴平、文读归去声,如洞口:恰⊂kha /、锡⊂sia/siε⊃。从上可知,上述四个方言点中,古清入归去声字数最多的是洞口,其次是炎陵,最少的是攸县。

(2)古次浊入的今读

浏阳等四个方言点古次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阴去。现将我们调查到的古次浊入声字全部罗列如下。

浏阳古次浊入归阴平的有“拉猎孽日立末捏袜入蜜越粤捺灭抹~桌子列裂烈劣悦阅物莫摸诺骆洛鄂略掠若弱约跃岳姓默擘用手~开逆~风译液木鹿禄目穆牧肉绿录浴狱”等;归阴去的有“纳蜡腊辣聂叶页业笠粒辣热篾月密栗律落药墨肋翼力额麦脉易交~历日~疫六育辱陆”等。

攸县古次浊入归阴平的有“纳蜡抹腊辣聂业立猎笠粒捺灭列裂烈孽捏末劣悦阅袜粤蜜日栗诺骆洛络乐快~鄂略掠若弱虐疟~疾约跃岳姓乐音~默力额脉逆~风译易交~液历日~木禄目穆牧肉育绿录辱褥狱浴”等;归去声的有“叶页篾热月辣落莫幕药墨肋翼麦鹿六陆玉捋~袖擘用手~开”等。此外,有的白读去声,文读阴平,如:越uε⊃/⊂uε、密miε⊃/⊂miε。

炎陵古次浊入归阴平的有“日~头:太阳木抹摸捺袜若虐岳南~乐音~虐略约~下唧:用秤称称脉□荆刺搣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几下聂捏~造孽逆龌物疟绿肉”等;归阴去的有“密蜜觅秘沕打~子:潜泳立栗厉历力目牧穆禄鹿录陆水~纳腊辣额莫默墨末沫鄂赂洛骆络烙烧:~肉皮酪落捋双手拿乐快~钥药麦热勒肋灭篾例猎列烈裂劣镊业叶页月六陆大写数字绎易律纪~,~师役防~站疫狱玉育欲浴役战~悦阅曰粤越”等。有的白读阴平,文读阴去,如:弱⊂ȵyə/luə⊃、岳⊂yə南~/、粒⊂li量词:一~米/

洞口古次浊入归阴平的有 “蜡拉腊业猎粒抹~桌子摸孽捏日物摸略弱约脉木鹿禄擘用手~开绿肉”等;归去声的有“纳聂叶页热末律立笠辣捺灭列裂烈篾劣悦阅月袜越粤蜜密栗莫膜幕诺落烙诺骆洛络乐快~捋~袖鄂若药跃岳姓乐音~墨默肋力翼麦疫役译易交~液腋历日~目穆牧六陆育玉狱欲~望浴域”等。个别字白读阴平,文读去声,如:额⊂ã/εa⊃。

从上文罗列的次浊入声字的读音来看,无论是归阴平的还是归去声/阴去的,都有一批常用字。

(3)古全浊入的今读

表5 浏阳等四个方言点古全浊入的今读

从表5来看,浏阳等四个方言点古全浊入一般归去声/阴去。要交代的是,洞口古浊去归阴平、今读去声的为古清去字,因此,其古全浊入归去声的实质上是归清去。不过,在这四个方言点中,也有部分古全浊入声字不归去声/阴去,而归阴平。浏阳归阴平的有“叠碟闸协袭及铡疾秩突核梨~儿着睡~嚼镬锅特灭值植殖极杰夺穴辟籍夕敌寂复~原服逐轴俗赎属穴绝”等;攸县归阴平的有“闸狭袭蛰惊~及鹤特蚀泽择~菜屐辟寂复~原截”等;炎陵归阴平的有“伏达叠蝶碟捷杰截核桃~核~心疾择泽”等;洞口归阴平的有“蛰术技~鹤辟获穴轴”等。

综上所述,在浏阳、攸县、炎陵和洞口四个方言点中,入声消失后的主流是:古清入归阴平,古全浊入归去声/阴去,古次浊入部分随古清入走、部分随古全浊入走。

上文依据入声调的有无及其分化情况详细介绍了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情况。从演变方向看,入声消失后,除常宁外,其余方言点不管是古清入还是古浊入,都是随清声母演变,或归阴平,或归去声/阴去;只有常宁古全浊入随浊声母演变归阳平。

二、古入声今读的层次

(一)古清入的今读层次

湖南赣语多数方言点古清入今读的层次比较清晰。其中,岳阳县、华容、安仁等方言点古清入今读入声是该方言固有的读音,是古入声调的保留。茶陵古清入一般归阴去;存在文白异读的,白读阴去,文读阳去,如“八薛得”。由此可以看出,今归阴去的层次早于今归阳去的。浏阳、攸县古清入一般归阴平,归去声的多是非常用字,如“式饰忆亿”等,所以,今归阴平的层次较早,今归阴去的层次较晚。炎陵、洞口虽然古清入有阴平和去声两读,而且字数都比较多,但从其常用字或白读归阴平、非常用字或文读归去声的情况可以看出,今归阴平的层次早于今归去声的。

古清入今读层次比较复杂的是湘西南的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如前所述,隆回和绥宁古清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去声/阴去、部分读入声。从部分字白读阴平、文读入声的现象来看,阴平的层次明显早于入声。此外,从上文所列举的例子可知,这两个方言点古清入归去声/阴去的多是非口语常用字,如“识式饰亿忆益”等,这与普通话的调类一致。很明显,这个读音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而产生的,是近期的变化。因此,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古入声三个读音的层次先后顺序是:阴平、入声、去声/阴去。

(二)古浊入的今读层次

1.古全浊入的今读层次

除华容、岳阳楼、临湘、平江和醴陵等5个方言点以外,古全浊入几乎都有两个演变方向。有的归阳入和阴入,如岳阳县;有的归阴平和入声,如安仁、耒阳、永兴和资兴等;有的归阳平和入声,如常宁;有的归去声/阴去和入声,如隆回和绥宁;有的归阴平和去声/阴去,如浏阳、攸县、炎陵和洞口等;有的归阴去和阳去,如茶陵。这些方言点两个读音的层次比较清楚。

有入声的方言点中,岳阳县古全浊入今归阳入的层次较早,归阴入的层次较晚,因为从前文列举的归阴入的例字来看,几乎都是非常用字。其他的方言点古全浊入今归并到其他调类如阴平、阳平、去声/阴去的层次较早,今读入声的层次较晚,因为这些方言点古全浊入常用字或白读为舒声调,非常用字或文读为入声调。其中,安仁、耒阳、永兴、资兴和常宁等方言点古全浊入今读入声是与古清入合流的结果;隆回、绥宁古全浊入今读入声虽然也与古清入合流,但只是与古清入的非常用字合流,古清入常用字今读舒声调。无入声的浏阳、攸县、炎陵和洞口四个方言点,今归去声/阴去的层次早于今归阴平的,因为这些方言点归阴平的字数较少,而且多是非常用字,如“蛰惊~泽辟寂复~原截轴”等。茶陵今归阴去的层次较早,今归阳去的层次较晚,因为其常用字或白读归阴去、非常用字或文读归阳去。

华容、岳阳楼、临湘、平江和醴陵等5个方言点古全浊入基本上都归入声。

2.古次浊入的今读层次

前文指出,湖南赣语部分方言点古次浊入有两个不同的演变方向,部分随古清入、部分随古全浊入。另外,岳阳县入声虽分阴阳,但古次浊入有几个字不读阳入,而读阴入,它们是“聂捺栗抹~桌子灭脉逆”。

古次浊入部分随古清入演变、部分随古全浊入演变的现象在客赣方言中普遍存在。江西赣语古次浊入哪些字今读阴入,哪些字今读阳入,比较一致。例如“蜡灭热末袜蜜默额脉木陆肉绿”今一般读阴入,而“腊篾捋月密莫落墨麦六”今一般读阳入。[3]242黄雪贞(1988[4]、1989[5])先后指出,客家话次浊入声字部分随清声母入声字走,部分随全浊声母入声字走,其中,“日袜竻额脉肉六木”随清入演变,“月末捋入纳灭肋麦逆篾玉绿”随全浊入演变。刘纶鑫(2001)根据江西客家话的材料,补充了几个次浊入随清入演变的字,如“粒笠抹聂”等。[6]113

湖南赣语古次浊入声字“篾热密落墨”的演变非常一致,即都随古全浊入演变;其他的字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总的来看,“袜额脉木日抹”多随古清入演变,“肉麦六肋”多随古全浊入演变,“腊灭默绿腊纳粒笠聂”的演变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从前文列举的古次浊入的今读来看,虽然多数方言点古次浊入有两个不同的演变方向,但不管是随古清入走还是随古全浊入走,都有一批常用字,因此,上述两个演变方向应该属于同一个层次。不过,在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中,古次浊入除了随古清入、古全浊入白读演变以外,还有部分读入声,如隆回的“纳蜡腊猎越粤业捏末律粤越捺裂列烈悦阅物莫幕洛骆鄂弱若虐跃岳逆液腋禄目牧穆陆录辱褥”等,绥宁的“聂猎业孽捏末律立笠粤越栗灭烈列裂悦阅物膜幕鄂略掠若弱虐默勒翼逆目牧欲褥”等。从上述例字来看,这些今读入声的多是非常用字,与其他两个演变方向多为常用字明显不同,因此,这个读音晚于其他两个读音。

三、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类型在周边方言中的分布

上文介绍了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的类型及其层次。那么,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是如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类型在周边方言中的分布情况。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讨论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的形成,周边方言除赣语外,其他的只限于湖南境内。

湖南赣语岳阳县入声分阴阳的现象在江西北部和东部的赣语区中较多存在,如永修、高安、修水、万年、余江、金溪等。[3]230。相邻的周边湘语岳阳县荣家湾以及与岳阳县并不相接的湘语祁东、祁阳老派入声也分阴阳。[7]162-167

湖南赣语华容、岳阳楼、临湘、平江、醴陵清入和浊入合流为一个入声调的现象普遍见于江西赣语,且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上高、南昌市新派、波阳、乐平、樟树、新干、宜春、永丰、万安、乐安、南城、宜丰、横峰、景德镇等。[3]228-230相邻客家话桂东古入声无论清浊今读入声,其入声不仅独立成调,而且仍读促音,如:直 tshɿɁ⊃、八 paɁ⊃、色 seiɁ⊃、落 ləɯɁ⊃、笔 piɁ⊃、药 iəɯɁ⊃、骨kueiɁ⊃、六 lyɁ⊃、熟 ɕyɁ⊃。[8]湘南土话桂阳敖泉、宜章等古入声今一般读入声,如桂阳敖泉:角kuo⊃、鹿 lu⊃、石 ∫a⊃、袜 ua⊃。[9]周边湘语长益片和衡州片古清入和浊入虽然合为一个入声调,但与湖南赣语不同的是,其古全浊入极少数常用字或白读归阴去,其余一般读入声。[7]159湘西南官话通道、洪江等古入声的今读类型与湘语长益片基本一致。[10]147

湖南赣语常宁古清入和次浊入合流读入声,古全浊入白读归阳平、文读读入声。这一现象主要见于湘语衡阳、祁东城关、祁阳城关新派。[7]160-167

湖南赣语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古入声白读或常用字舒化、文读或非常用字读入声;入声舒化后古清入归阴平、浊入归清去,古次浊入部分随古清声母走、部分随古全浊声母走。这一现象周边方言主要见于湘语新化。如:七⊂ʨhi、插⊂tsha、瞎⊂xa、劈⊂phia、桌⊂tso,郭 ko⊃、急 tɕi⊃、熄ɕi⊃、察 tsha⊃(古清入);贼 tɕhie⊃、舌 ɣ⊃、勺ɕyo⊃,植 thʅ⊃、拔 pha⊃、杰 tɕie⊃(古全浊入);麦 ma⊃、药yo⊃、辣 la⊃、页叶 ie⊃、六liəu⊃,粒⊂li/li⊃、蜡腊⊂la/ la⊃、越⊂ye/ye⊃,纳 la⊃、入 y⊃、墨 mɣ⊃、弱yo⊃(古次浊入)。[11]

表6 湖南赣语及其周边方言古入声今读的地理分布

湖南赣语浏阳、攸县、茶陵和洞口四个方言点入声消失,古清入归阴平,古全浊入归阴去/去声,古次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归阴去/去声。这一现象江西赣语主要见于吉安片和宜春片,有安福、莲花、吉水、吉安和萍乡等。如吉安:恶⊂ŋo、汁⊂ʦɿ、一⊂i、辣 lε⊃、读 thu⊃、舌 sε⊃。[3]231湘语主要见于与隆回、绥宁等赣语相邻的邵东、隆回、洞口、涟源蓝田等。[7]183-186湘西南官话麻阳、中方古入声今读舒化,其中,麻阳文昌阁清入归阴平、浊入归阴去的分派规律比较明显,而麻阳高村、中方泸阳、新路河清入归阴平、浊入归去声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常用字或白读清入归阴平、浊入归去声。[10]51-154

湖南赣语茶陵古清入和浊入合流归阴去的现象见于湘语益阳、桃江、沅江、安化东坪、湘阴、汨罗等地。[7]171

湖南赣语及其周边方言古入声今读情况的地理分布见表6。

从表6来看,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类型一般只见于相邻的周边方言,还见于周边不相邻的只有入声分阴阳,具有这一特点的湘语祁东、祁阳老派与湘东北赣语和湘语未连成一片。

四、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形成的原因

(一)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的影响

历史上湖南接受了大量江西移民。关于江西向湖南移民,学者们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如谭其骧(1987)早年对湖南人的由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五点结论:“一曰:湖南人来自天下,江、浙、皖、闽、赣东方之人居其什九;江西一省又居东方之什九;而庐陵一道,南昌一府,又居江西之什九。”“二曰:江西人之来移湖南也,大都以稼穑耕垦……”“三曰: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湖南北部……”“四曰:湖南人来自历古,五代、两宋、元、明居其什九;元、明又居此诸代之什九;而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间,又居元、明之什九。”“五曰:五代以前,湖南人多来自北方;五代以后,湖南人多来自东方。南宋以前,移民之祖籍单纯,几尽是江西人……”。[13]348-350谭先生的弟子曹树基(1990)在其先生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湖南人的由来,他分别考察了湘北、湘南、湘中和湘西移民情况。①湘北主要指洞庭湖平原,也包括湘东北部丘陵的一部分。湘南地处南岭北侧,包括今日永兴、兴宁(即资兴)、桂东、汝城、宜章、郴县、桂阳、嘉禾、临武、蓝山、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共 15县。湘中指湖南中部地区,即湘北以南、湘南以北、雪峰山以西的广大区域,分为湘江亚区和资水亚区。湘西位于雪峰山之西侧,包括雪峰山与武陵山两大山脉,两山夹峙之间有沅江出,是为两大山区之分界。他指出,湘北地区的人口来源奠基于唐及五代时期的外来移民,元末明初对湘北的移民是在已有一定规模的人口的基础上进行的,可称之为补充式的移民。而 1937年的湘南人口中,50%左右是江西移民后裔;就迁入时间而论,25%左右是宋以前移民后裔,53%左右是宋代移民后裔,18%左右是元及明初移民后裔。元末明初的移民对湘南的影响有限,是典型的人口补充式移民。曹树基又把湘中分为湘江亚区和资水亚区。元末战争几乎使长沙亚区人口损失殆尽。元明之际的移民可称之为人口重建式移民。以移民原籍计,1947年资水亚区人口中,78%左右为江西移民后裔,其中宋代以前移民占9%左右,宋代占53%左右,元代明初占34%左右。湘西也接受了大量的江西移民。宋代及14世纪是湘西接受移民的重要时期。其中,尤以明初时间短而移入多显得最为重要。湘西江西移民后裔估计至少占湘西移民后裔的60%以上。[14]300-361周振鹤、游汝杰(1985)也指出江西向湖南移民具有五个主要特点:(1)外来移民以江西人为最多;(2)江西移民自东向西减少;(3)江西移民的来源地(出发地)十分集中,主要来自赣北和赣中;(4)湘北移民来自赣北,湘南移民来自赣中;(5)江西移民自唐末五代始,宋元递增,至明代而大盛。[15]

考察湖南境内上述方言区的移民及其古入声的今读情况,发现,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古入声的今读类型基本相同。如江西北部和东部古入声今分阴阳的,迁入湖南东北部以后古入声也仍分阴阳;江西古入声不分阴阳的迁到湖南东北部以后也不分阴阳;江西中部古入声消失的迁到湖南东部和中部以后仍然保留这个特点。因此,很明显,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上述今读来源于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另外,排除古入声的文读,湖南赣语隆回、绥宁和湘语新化古入声的今读与浏阳、洞口等四个方言点一致,即清入归阴平、浊入归阴去/去声,次浊入部分随清、部分随全浊。这一特点与周边的湘语邵东、涟源蓝田,西南官话中方、麻阳等也相同。我们注意到,除浏阳、攸县以外,具有这一特点的湘西南赣语、湘语和西南官话在地理位置上正好连成一片,而且其移民也多是来源于赣中。因此,湖南赣语隆回、绥宁古入声的白读也是源于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

(二)周边方言的渗透

如前所述,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古入声的文读合流为入声,那么,这个文读入声是怎么产生的?先来看周边西南官话古入声的今读。北部常德话古入声今多归去声,调值为 35,如:色se35、急 tɕi35、辣 la35、热 ŋe35、缺 tɕhye35、侄 tsɿ35、笛ti35。[16]西边的西南官话古入声已消失,多数派入阳平,如芷江、洪江、新晃、通道、靖州;个别派入阳平和阴去,如麻阳;个别派入上声,如会同;极少数派入阴平、阳平和阴去,如鹤城、中方。派入阳平的几个方言点,除洪江调值为 213以外,其余几个调值均为13。麻阳派入阳平和阴去后调值分别为213和24;会同派入上声后调值为24;鹤城、中方派入阴平、阳平和阴去后调值分别为 55、213、45。[17]我们注意到,上述西南官话古入声无论今派入哪个调类,其调型一般为升调或曲折调,只有鹤城、中方的阴平为高平调。隆回和绥宁两个方言点古入声文读调值为324 或325,与上述西南官话入声今读调值非常接近。因此,本文认为,这两个方言点文读入声调来源于周边西南官话。也正因为如此,这两个方言点古入声白读舒声、文读入声。相邻湘语新化古入声今读的性质与隆回、绥宁相同,李冬香(2014)对此有详细而深入的讨论。[12]

常宁古入声的今读在湖南赣语中比较特别。从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来看,常宁属于衡阳市管辖,北部、西北和西部分别与湘语区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和祁阳县相接,东边与赣语区耒阳相邻,南边与湘南土话区新田等相界。除新田外,常宁其余的周边县市都属于衡阳市管辖。在衡阳,处于强势的是以衡阳城区为代表的湘语,赣语处于弱势。因此,常宁古清入和次浊入合流读入声、古全浊入白读归阳平的现象应该是来源于周边湘语衡阳、祁东和祁阳等方言的渗透。

(三)方言自身的演变

在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的几个类型中,茶陵古入声今归阴去是古清入和古浊入合流后的演变。这一现象虽然见于湘语益阳、汨罗等地,但茶陵与益阳等并不相接,因此,这应该是其自身演变的结果。安仁、耒阳、永兴、资兴等方言点古清入读入声,古浊入部分归阴平、部分仍读入声的现象在周边方言中暂时也还未发现,也应该是这些方言独立演变所致。

五、结 语

本文在占有湖南赣语18个方言点材料的基础上,描写湖南赣语古入声的今读。湖南赣语有的有入声调,有的没有入声调。有入声调的方言,有的分阴阳,有的古入声合流为一个入声调,有的部分读入声、部分舒化归并到其他调类。无入声调的方言,有的古清入和古浊入合流归阴去,有的清入归阴平、全浊入归去声/阴去、次浊入部分随清、部分随全浊。考察湖南赣语周边方言古入声的今读以及湖南的移民史,发现,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古入声的今读类型多相同,因此,江西移民带来的方言的影响是形成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的主要原因,而周边官话或湘语的渗透以及方言自身的演变是湖南赣语古入声今读形成的次要原因。

[1]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4]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4).

[5]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J].方言,1989,(2).

[6]刘纶鑫.江西客家方言概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曾献飞.桂东话的音韵特点及其归属[C]//鲍厚星,等.湘南土话论丛.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范峻军.湖南桂阳县敖泉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2000(1).

[10]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2]李冬香.湖南新化和冷水江方言古入声的演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3]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1931年)[C]//长水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4]曹树基.湖南人由来新考[C]//历史地理(第九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5]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4).

[16]郑庆君.常德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7]夏先忠.湖南怀化市汉语方言分区及语音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18]陈立中.湖南攸县(新市)方言同音字汇[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9]陈山青.湖南炎陵方言同音字汇[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20]陈山青.湖南炎陵方言的语音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1]方平权.岳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2]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7.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责任编辑:刘昱]

On the Evolution of Checked Tone in Ancient Hunan Gan Dialect

LI Dong-xia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18 Hunan Gan dialects,the checked tone existed in some dialects,but it cannot be found in others.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tone of ancient Hunan Gan dialect and the migrating history of Hunan province,the present study finds that the current checked tone of ancient Gan dialect in Hunan was affected mostly by the dialect of the migrant groups from Jiangxi province,very little by the surrounding language spoken by officer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Xiang dialect,still partly by its own change and evolution.

checked tone;Gan dialect;Xiang dialect;migrant

H 07

A

1672-402X(2016)04-0028-08

2016-01-10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湖南赣语语音研究”(项目主持人:李冬香,项目编号:11BYY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冬香(1969-),女,湖南浏阳人,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和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常用字阴平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关于常用字覆盖率统计算法的研究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
谈常用字词的选取及其等级划分
常用字辨正——“己-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