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看大世界
——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6-09-25 03:00虞小萌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儿童家长

虞小萌

小眼睛看大世界
——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虞小萌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认知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儿童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影响儿童人生发展的价值选择。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遵循耐心原则、兴趣原则、生活原则、渐进原则和价值导向原则。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并通过适时推荐读物、开展读书活动等措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使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小学低年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前言:当代儿童的阅读困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特别强调,培养学生不是通过补课和增加作业量,而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一本好书可以读出一段人生,展现一段历史,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我国教育界一直对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每次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改革都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比前一次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许多方面都提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就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

阅读使个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盈。引导个体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值得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给予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发展如果依赖于教科书,只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的知识就会有所局限。小学低年级是个体生命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突出阅读的重要性,让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打开视界,是培养阅读兴趣的良好契机。

但是,当前我国儿童的阅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小,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快感,阻碍了其阅读兴趣的养成和维持。虽然儿童可以借助拼音读书,但其还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够很顺利地完成阅读兴趣的培养、保持与内化。其次,在当下信息化社会,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媒介,正充斥着现代儿童的生活。电视和网络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吸引太大,大大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另外,尽管学校对学生阅读都较为关注,但能够持之以恒稳步推动这一理念的不多,除去客观层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也较为突出。当前,许多家长更注重眼前利益,忙着给孩子上补习班、特长班,对短时间见效不快的课外阅读比较淡漠,或者是不能很好地坚持。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讨论下结论;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肢解文本,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感知;还有一些教师在小学阅读课堂上随意提问,一连串提出诸多问题,挤压了学生的阅读时间等。长期下来,学生会觉得阅读没意思,从而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儿童阅读的价值

(一)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阅读过程也伴有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文章是情感信息的载体,给人以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对于儿童来说,书中人物的情绪可以引起共鸣,他们从中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情绪”,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表达,有利于帮助儿童自信心的树立和同情心的培养。儿童在阅读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并加以引导,这样的积极体验对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

(二)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

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形容阅读的功效,“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都是滋养年轻心灵的‘细沙’,可以‘熔成合金’,铸造出年轻一代的健康强健人格”[3]。

对儿童来说,阅读不仅是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手段,而且是构成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其人格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在儿童情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中会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每一部作品都或直接或间接传递出作者的主观情感,包括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等等,儿童能够通过在主观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这些感受。优秀的儿童读物往往具有很强的道德驱动力,在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发展中焕发出催人上进的正能量。

(三)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作为智力的翅膀,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能力在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活动等各方面的地位不可或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而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觉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一般情况下,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儿童在阅读时,会无拘无束地想象书中的故事情节,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产生无穷的联想,激发丰富的想象。

(四)影响儿童人生发展的价值选择

“成长过程伴随着社会认同过程,成长主体会面对社会的价值体系并在接受社会价值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4]儿童的兴趣、性格、理想、世界观的发展与形成,都易受阅读内容的影响。阅读对儿童人生发展方向尤其是价值选择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读物往往以动植物和玩具的故事表明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即价值是以道德为基础,只有出于善的动机或具有善的品质的事物和行为才具有价值。儿童能够通过故事内容,在阅读中认识到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受到思想、意志、性格、理想和兴趣等方面的影响。相比于成人化的枯燥的训诫和说教,故事中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更能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使儿童在形成自我认知的同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阅读中成长为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个体。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原则

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耐心原则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需要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学生任何形式的阅读都不能持之以恒。要坚持家庭的亲子阅读和学校的群体阅读“双管齐下”,齐心协力地把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其次要控制时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他们一般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专家建议,低年级学生每天阅读20分钟就可以了。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较为系统的学习习惯,随意性较强。在阅读中常常体现为家长只读了半页,孩子就可能想要迫不及待地翻到另一页,许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严加干涉”。其实在这时候,家长可以不必太过紧张,也不必过于拘泥顺序而要求完整,因为这只是孩子阅读的起步阶段,应当给孩子一个适当宽松和愉悦的阅读环境。而作为教师也可以适当推荐书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二)兴趣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5],所谓“好”与“乐”都是兴趣的反映。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不至于觉得阅读枯燥乏味,从而积极主动地阅读。许多家长和老师把阅读看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学生还没有捧起书来读,就规定了读什么书、要怎么读、每天必须读多少页等,而结果往往是学生还没有阅读多长时间,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读书成为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缺少了阅读乐趣,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在小学低年级,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用意志和努力去学习和阅读,而是要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阅读和学习。

可见,要引导学生阅读,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快乐阅读的情绪,让学生关注点和兴趣点趋向一致。所以,我们在给学生选书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兴趣。虽然让学生阅读经典无可非议,但是最首要的任务还是呵护学生刚刚萌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得到有效激发,否则任何经典都无法进入儿童的视线。除此之外,我们对学生的阅读也要有新的认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对缺少变化的事物持续兴趣的时间往往很短,因此富于变化、不断地产生新的刺激的方法,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一定要学生学会在阅读中 “玩”起来。“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三)生活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命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活与阅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生活可以与阅读互为“教材”。如一度风靡校园的《神奇的校车》,正因为作家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并通过夸张的手法让校车带着孩子在路上跑、空中飞、水里游,轻松地学习各种知识,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生活与阅读都是一种体验。从生活中可以体验阅读,从阅读中也可以体验生活。要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才能使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对学生们来说,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阅读教材,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比教会阅读更重要。同时,阅读是一种教育,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用他们的双眼和心灵去探索与发现世界的图景。

(四)渐进原则

数学家王梓坤认为,“新手应该循序渐进地练好基本功,才能面对以后更加严格的训练。”[6]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打好阅读的根基,尽量避免“跳格”阅读,一步一步地有序前进,才能更好地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有这样一位学生,由于入学前期的家庭教育很扎实,在一年级初期不仅学会了拼音,还能认识上百个字。所以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高于一年级水平了,就买了几本带有拼音的经典名著给孩子阅读。结果,孩子还没读上几天就不读了,原因是妈妈又开始让他认识新的生字,加上经典名著的内容学生也无法马上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阅读兴趣一点点消耗殆尽。所以,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初期,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帮助孩子一起排除课外阅读中的“拦路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逐渐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五)价值导向原则

价值评价涉及对行为和事物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对道德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通过阅读引导儿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其中不乏以道德为名、以攫取利益为实的虚伪道德立场,对缺乏伦理意识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儿童来说,儿童读物提供忠告和道德教益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考量,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时,应该以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旨,引导儿童认识价值的道德基础,认识自我实现的伦理价值,从而引导儿童在功利主义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就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现状,作为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从各个方面激发他们对阅读的渴望,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一)注重课外阅读内容选择

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课外阅读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且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那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内容的要求。“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其次,应当选择一些形象、直观、故事性强的图书。形象的图书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从书中见到自己所熟悉的形象和情节时,一定会对图书产生兴趣,于是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地进行阅读,比如《猜猜我是谁》《爷爷一定有办法》就特别适合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读。视觉上比较直观的图书,通常画面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而充满生动有趣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能吸引学生,让他们沉醉其中。同时,在选择图书时要注意不要有过多的文字,书中的情节能够通过画面来体现,这样学生即使不认识部分生字也能通过图画来读懂书中的内容。还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尽量选择一些字体较大、间隔较清晰的图书,加强学生阅读的舒适度。根据以上要求,以下是笔者在任教低年级时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见表1)

表1:一、二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小 豆格 神蔻猪 林奇唏 镇童 校哩 的话 车呼 居选 》第噜 民》书(一》 和选名( 辑选 强读 (读 盗) 选)》 读(选)读)[[[孙挪德美幼]]]托格柯军比林尔 扬兄著·弟,埃迪著格根作纳绘 者魏著 以谢新叶徽译君 译健 译春 湖人 四风 南民 川出 文 少文 少版 艺 儿学 儿社 出 出出 出版 版版 版社 社社 社二年级阅读书目推荐《幼中《《《《《《《《《《《《《《《《《《《安朝 鹬 自 愚 三木 妹 雪 了 伊假 泥灶 花 我 神 丁布 雅学国徒三 蚌 相 公 只偶 妹 人 不 索话 将王 瓣 讨 奇 丁鲁 诺启成生暮 相 矛 移 小奇 的 》 起 寓国 军爷 儿 厌 校 历姆 什蒙语(童四 争 盾 山 猪遇 红 必 的 言历 》》 鱼 妈 车 险博 经第(((话 必 》 》 》 》 的记 雨 读 狐 》险 选选 》 妈 》 记士 典二((第》 读 真》 鞋 ) 狸 选记 读读 选 》 》系 绘(辑((三(必 ) 实必 》 爸 读》 )) 读 选 选列 本书((辑—读故读 必 爸 )选 ) 读 读》 (名—( (四)事) 读 》 读 ) 选 )全(分》 ) 必 ) 读3(册)册必读))读)》((选)选读读))[ [[[[[[[[[[[衣 衣 衣 衣 林 熊熊 金丹美意 英 英 古 意 日 美 比 德 德若若若若亮波焕亮]]]]]]]]]]麦希谢卡 雷 罗 罗 酒 柯 埃 丹 雅 文文文文 章]腊 文文安斯洛 蒙 尔 大 井 尔 尔 尼 诺 ] ·· 徒卡德伊里 驹 热尔什赵赵王孔著科 布· · 生索子熊熊镇勤珏维著著,著 著洛 力达纳迪 琬国图克亮亮 著著著迪 格尔波根图图 图,, 段马方任李皮 著 著著著绘虹玉任素吴溶 彭 秉 皮 , 英 作 溶珍健溶 懿 刚图图译王代王诺谢者 溶平译译译译星维星森徽 译译 提 译译译译 绘 任溶溶 译上新河 人湖 明 明 上少 明明 中 南 四 中湖 浙海世北 民北 天 天 海年 天天 国 海 川 国北 江译界教 文少 出 出 译儿 出出 福 出 少 少美 少文出育 学年 版 版 文童 版版 利 版 儿 年术 年出出版出 出儿 社 社 出出 社社 出 社 出 儿出 儿版版社版 版童 版版 版 版 童版 童社社社 社出 社社 社 社 出社 出版版版社社社

低年级孩子喜欢阅读具体形象的故事,喜欢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也喜欢充满冒险和探索的故事。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应该要投其所好,才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课外阅读。

(二)确保课外充足的阅读时间

阅读在时间中进行,阅读需要时间。教师不仅仅是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鼓励他们去阅读,还应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有时间看书。

第一,确保校内课外阅读时间充足。首先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其次要留出课外阅读时间,建议学生在家里有2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再次,学校规定统一的课外阅读辅导的时间,统一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证做到定时定序。

第二,确保在家课外阅读时间充足。小儿科学会曾经做过有关看电视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周内看电视超过了10个小时,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开始慢慢下降。如果要应对电视和网络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冲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能从阅读中得到享受,体会乐趣。

首先,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与之达成一致的意见,共同制定每天观看电视或者上网的时间等。其次,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前期也要以身作则,努力制造阅读的氛围。再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当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接触的是新知识,学到的是新道理,所以孩子总会对家长进行提问,这时家长就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要鼓励孩子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另外,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但是可以在内容选择上给孩子一些参考和意见。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读书,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体会到那份阅读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三)确立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适时推荐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利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引领和指导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帮助。一年级学生经过两个月的拼音教学后,独立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一有效环节进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西”字的识字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这个字进行组词,同时从学生熟知的孙悟空引到《西游记》这本书,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阅读《小小西游》一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觉得阅读是很有用的,而且与学习也息息相关,这就潜移默化地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享受和愉悦。

经典名著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许多小朋友知道《灰姑娘》《海的女儿》等故事,但都是从家长们的叙述中听来的,对于其中的文字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习拼音的机会,推荐学生阅读类似的课外读物,同时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拼音来跟文字进行“亲密接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外阅读方式是他们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的,不仅对阅读引发了兴趣,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他们的拼音能力和识字认字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一举两得。

2.开展读书活动,提升课外阅读情趣

学生书包有课外书,家里也应有课外书,教室里更应有课外书。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率先示范,拿出自认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一些书籍。同时,应鼓励学生家长每个月为孩子购买至少一册图书,积少成多,轮流阅读。甚至可以将读书作为班级的主题活动,建设“班级图书角”,提倡学生把家里看过的书捐赠给班级,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借给同学们一起阅读。班级图书角每学期更新一到两次,就可以形成流动的图书角,也大大增加了班级学生的阅读量,又让图书角得到了充实。“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仅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3.倡导亲子“悦读”,共享课外阅读乐趣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注,要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家长要起好示范作用,主动地读书。班级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多方面来积极引导家长形成这一理念,共同参与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之中。现在,多数学校都会发放“家校联系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联系册上专门为课外阅读开辟一个角落。老师每天通过家校联系册的反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情况,并随时调整对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和教育重点。

另外,校讯通、班级QQ群等家校联系平台都可以第一时间将班级每周的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等内容通知到每位家长。此外,每一次的家长会也是老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好机会,孩子最近读了什么书,怎样让孩子更喜欢读书等等,都能够让家长在交流中有所收获。这样,在校园里、班级里、家里,人人都爱读书,亲子“悦读”在不经意间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出书香浓郁的大家庭。

四、结语

台湾小大读书会的发起人林真美在2007年推动经典阅读活动时曾发表一篇文章,阐述儿童阅读的理由:“童年是我们的根基,既短暂却又极为重要,所以,要把握住这可贵的时机,在孩子的童年中,提供丰富多元、有机又营养的环境,让孩子自行去抓取。”[8]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也是需求的动力。每个儿童的生命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而阅读就是唤醒这种美好与神奇的力量。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给予和爱,需要教师和家长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慢慢地借助阅读浸润儿童,让他们认识到美好与善良。在阅读中,儿童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发展语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在他们小小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所蕴藏的大大风采。阅读对儿童最大的影响,是造就了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爱的过程。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页。

[2]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9页。

[3]李蕴:《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张文东,第8页。

[4]孔子:《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第25页。

[5]柏灵:《儿童成长与伦理选择》,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聂珍钊,第66页。

[6]陈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以宁波市李惠利小学为例》,2013年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洪雅敏,第15页。

[7]蔡霖:《春风拂面书香来——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5年第5期,第41页。

[8]参见《诚品书店推荐:书单——给0-6岁,“经典童书”开启阅读的大门》,百度贴吧,2015年1月20日,http://tieba.baidu.com/p/35395514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金润根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