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白先勇文艺的出版与研究

2016-09-29 14:06庄园
华文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梳理白先勇

庄园

摘 要:本文从编辑职业和研究前期准备的角度,把白先勇文艺的传播与接受梳理了几个板块,包括白先勇作品的出版——中文出版、英文出版、其他语种出版、《孽子》的出版情况;其中中文出版最大一块是在台湾,其次是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还有舞台剧和影视剧改编、推广昆曲、演讲会及获奖(荣誉)、研究白先勇的论著、传记与单篇论文的基本情况等。

关键词:梳理;白先勇;出版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4-0074-07

今天在这里发言,也许有特别的意味。2000年11月,汕头大学召开“白先勇创作研讨会”,16年后也就是现在,澳门大学召开“白先勇与汉语新文学的世界影响”国际研讨会。我既是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的编辑,又是澳门大学的博士生,感谢我的导师朱寿桐先生,让我有机会来参加此盛会。

此论文我主要从编辑职业和研究前期准备的角度,把白先勇文艺的传播与接受梳理了几个板块,包括文学出版——中文出版、英文出版、其他语种出版、《孽子》的出版情况;其中中文出版最大一块是在台湾,其次是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还有舞台剧和影视剧改编、推广昆曲、演讲及获奖(荣誉)、研究白先勇的研讨会、论著、传记与单篇论文的基本情况等。

白先勇的作品出版

白先勇1937年生于广西南宁,他在台大毕业后,1963年(26岁)留学美国,两年后(1965年)拿到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的硕士学位,到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中国语文。36岁的白先勇在美国升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44岁升正教授;48岁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部选为“年度教授”;1994年(在他57岁时)提前退休。2010年3月,73岁的白先勇在北京讲授“经典昆曲欣赏”课程《从汤显祖〈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自1994年退休以来,首次在大学正式授课。他现在还在两岸三地讲这门课。

白先勇发表第一篇小说是21岁,篇名为《金大奶奶》;30岁出版第一本书——《谪仙记》短篇小说集,文星书店印行。他在40岁时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孽子》。45岁出版《游园惊梦》剧本。他23岁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后,编发了自己一系列短篇小说成名作;34岁与七弟白先敬创办晨钟出版社,出版文学书籍一百余种,包括《台北人》短篇小说集;在他36岁时,《现代文学》在出版了51期之后,因经费困难暂时停刊,4年之后复刊,《孽子》就在《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首发。

1979年开始,白先勇的作品开始登上大陆文坛。《永远的尹雪艳》刊于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此为首篇台湾小说发表于中国大陆。1987年,白先勇赴上海复旦大学讲学,此乃他阔别39年后首次重返中国大陆;1993年是他离开49年之后重返故乡桂林。

80年代之前,白先勇的小说主要在台湾发表出版;80年代之后,他的小说在大中华地区(台湾、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风靡,多篇小说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白先勇小说被翻译成其他语种出版的主要有两部,一是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被翻译为韩文、法文、日文;二是长篇小说《孽子》,被翻译为法文、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可以说,前者的影响力主要在东亚地区,后者则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范畴。

白先勇2000年之后开始介入昆曲推广,之后他关于昆曲书籍的出版实现了两岸同步。

下面列举详细情况:

中文出版

中国台湾

1958年(21岁),小说《金大奶奶》在《文学》杂志五卷一期发表;

1959年(22岁),小说《入院》(后改名为《我们看菊花去》刊《文学》杂志五卷五期;《闷雷》刊《笔会》革新号一卷六期;

1960年(23岁),在台大与同学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等创办《现代文学》,《月梦》、《玉卿嫂》刊发在《现代文学》第1期;《黑虹》刊发在第2期;

1961年(24岁),《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6期;《青春》刊第7期;《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第8期;《寂寞的十七岁》刊第11期。

1962年(25岁),《毕业》刊《现代文学》第12期;

1964年(27岁),《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19期;《上摩天大楼去》刊《现代文学》第20期;《香港——1960》刊第21期;《安乐乡的一天》刊22期;

1965年(28岁),《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23期;《永远的尹雪艳》——小说集《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24期;《谪仙记》——小说集《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25期;

1966年(29岁),《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29期;《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30期;

1967年(30岁),《岁除》刊《现代文学》第32期;《梁父吟》刊33期;出版《谪仙记》短篇小说集,文星书店印行;

1968年(31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34期;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仙人掌出版社出版;

1969年(32岁),《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36期;《思旧赋》、《谪仙怨》刊37期;《满天都是亮晶晶的星星》刊第38期;

1970年(33岁),《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40期;《冬夜》刊第41期;《花桥荣记》刊42期;

1971年(34岁),《秋思》刊《中国时报》;《国葬》刊《现代文学》第43期;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晨钟出版社出版;

1977年(40岁),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

1978年(41岁),《孽子》继续连载;《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尔雅出版社出版;

1979年(42岁),《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82年(45岁),出版《游园惊梦》剧本;

1983年(46岁),出版长篇小说《孽子》,远景出版公司出版;新版《台北人》出版,尔雅出版社出版;

1984年(47岁),出版《明星咖啡馆》,散文,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5年(48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电影剧本出版,远景出版社出版;

1989年(52岁),《寂寞十七岁》短篇小说集改由允晨出版公司出版;《孽子》改由允晨出版公司出版;

1992年(55岁),《现代文学》杂志1—51期重刊,现文出版社出版,诚品书店发行,《现文因缘》同时出版;

1995年(58岁),新编《第六只手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1999年(62岁),《台北人》入选文建会及联合报主办《台湾文学经典》,发表散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

2001年(64岁),《中外文学》30卷第2期刊出“永远的白先勇”专号;

2002年(65岁),《树犹如此》由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典藏版《台北人》由尔雅出版社出版;《中外文学》发表短篇小说Danny Boy.

2003年(66岁),台湾“联副”举办《孽子》“白先勇文学周”,发表短篇小说Tea for two;

2007年(70岁),《纽约客》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2008年(71岁),“白先勇作品集”12册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中国大陆

1979年《永远的尹雪艳》刊于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此为首篇台湾小说发表于中国大陆;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王晋民编选,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年,《台北人》由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87年,《孽子》由(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8年,《孽子》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1年,《孤恋花》短篇小说集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92年,《台北人》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永远的尹雪艳》短篇小说集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6年,《白先勇自选集》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

199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白先勇自选集”——《寂寞十七岁》、《台北人》、《孽子》三册;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白先勇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两册;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台北人》入选;

2000年,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白先勇文集”五册,《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第六只手指》、《游园惊梦》,其中《台北人》并附欧阳子之《王谢堂前的燕子》。(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台北人》。

2010年10月,精装典藏版“白先勇作品系列”——《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孽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Tea for two(白先勇小说卷)》、《姹紫嫣红开遍(白先勇散文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2年,《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下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6年,短篇小说《Silent Night》发表在《上海文学》(期刊)第一期。

中国香港

1987年,《白先勇自选集》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出版;《骨灰》(自选集续编)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88年,《第六只手指》(散文、杂文、论文集)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遴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台北人》名列第七。前六名分别为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钟书《围城》、茅盾《子夜》等。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台北人》中英文对照本Taipei People.

2001年,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游园惊梦二十年》;

2002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昔我往矣——白先勇自选集》。

新加坡

1981年,《孽子》由新加坡南洋商报全本连载。

英文出版

1961年,《金大奶奶》由张兰熙译成英文,收入她所编的New Voice(Taipei:Heritage,1961);

1962年,《玉卿嫂》由张兰熙译成英文,收入吴鲁芹所编之New Chinese writing(Taipei: Heritage Press,1962);

1965年,《香港——1960》自译为英文发表于Literature: East&West VI IX No.4;

1971年,《谪仙记》由夏志清及白先勇译成英文,收入夏志清所编Twenty Century Chinese Stories(Coiumbia Unviersity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1971);

1975年,《永远的尹雪艳》由Katherine Carlitz and Anthony Yu合译成英文;《岁除》由Diana Granat译成英文。这两篇同载于Renditions No.5 Autumn1975(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花桥荣记》、《冬夜》由朱立民译成英文,载于《中国现代文学选集》。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e. Taiwan: 1949—1974, V1.2, Short stories(Taipe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1975);

1976年,《冬夜》由John Kwan Terry and Stephen Laccy译成英文,载于刘绍铭所编Chinese Stories From Taiwan: 1960-1970(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1977年,The Short Stories of Pai Hsien-yung(1937-), by Bess Man-ying 1p, M.A.thesis, University of Indiana;

1980年,《游园惊梦》英译刊香港大学《课丛》第14期,白先勇与Patia Yasin合译;

1982年出版《台北人》英译Wandering in the Garden,Waking from a Dream,University of Indiana出版,作者及Patia Yasin合译,乔志高编;

1989年,Crystal Boys,《孽子》英译本出版,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译),Gay sunshine Press出版。

其他语言出版

1978年,《台北人》韩文版出版,许世旭译,收于“世界文学全集”第79集,三省出版社出版;

1986年,Einsam Mit Siebzehn德译《寂寞十七岁》短篇小说集出版,Wolf Baus, Susanne Etti译,Diederichs出版。

1987年,Enfance a Guilin法译《玉卿嫂》出版,France Marcge, Kong Rao Yu译,Alinea出版;

1989年,《最后的贵族》,日译《谪仙记》等短篇小说集出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

1995年,法译《孽子》出版;德译《孽子》出版;

1996年,《台北人》法国译本出版;

1997年,《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译成荷兰文,收入Made in Taiwan选集,译者Vertaling Anne Sytske Keijser;

1999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由山口守翻译成日文,收入《台北物语》短篇小说集,国书刊行会出版;《花桥荣记》、《一把青》翻译成意大利文,译者为Alfonso Contanza,发表于Encuen-en Catay No.13辅仁大学;

2001年,《游园惊梦》译成捷克文,收入“Ranni Jasmin”选集;

2008年,《台北人》日文版出版,译者山口守,国书刊行会出版。

《孽子》的出版

1977年在台湾《现代文学》复刊号首期刊载;

1981年由新加坡南洋商报全本连载;

1983年由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出版;

1987年在中国大陆由(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8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改由台湾允晨出版公司出版;1989年,Crystal Boys——《孽子》英译本出版,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译),Gay sunshine Press出版。

1995年,法译《孽子》出版;德译《孽子》出版;

2005年,《孽子》意大利版出版;

2006年,《孽子》荷兰文版出版;

2007年,《孽子》日文版出版。

舞台剧、影视传播、昆曲推广

相关的舞台剧、影视传播

1982年,《游园惊梦》舞台剧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十场,盛况空前;

1984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改编成电影上演;

1985年,《孤恋花》改编成电影上演;

1986年,《孽子》改编成电影上演;《玉卿嫂》由舒巧改编舞剧在香港上演;

1988年,《游园惊梦》舞台剧在广州、上海演出,由广州话剧团、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演出。同年此剧又赴香港演出;

1989年,《最后的贵族》电影上演,改自《谪仙记》,谢晋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1990年,《最后的贵族》在中国大陆、日本东京等地上演;

1997年,《玉卿嫂》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哈佛大学上演《孽子》改编英文剧,公演七场,由哈佛、波斯顿及其他大学学生联合演出,John Weistein改编执导;

1998年,《花桥荣记》改编成电影;

2000年,台北春晖国际影业公司拍摄电影传记《永远的〈台北人〉》;香港电台电视部(RTHK)拍摄“杰出华人系列”电视传记《白先勇》;

2002年,《孽子》由台湾“公共电视”改编为20集连续剧;

2003年,《孽子》由“公共电视”改编为二十集连续剧在八点档播出,反应空前强烈,剧组受邀至台湾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巡回放映座谈;

昆曲推广

2002年,应香港大学及香港政府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白先勇发表四场昆曲讲座,以《昆曲中的男欢女爱》为题,并由苏州昆剧院青年示范演出,观众满席,反应热烈;

2004年,白先勇到台湾全力投入昆曲经典《牡丹亭》制作演出,四月底五月初青春版《牡丹亭》台北首演,造成昆曲界历年来最大轰动,同年往香港、苏州、杭州、北京、上海演出。场场爆满,启动两岸三地昆曲复兴的契机;

白先勇策划出版《姹紫嫣红牡丹亭》(台北远流出版社),同步出版大陆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白先勇谈昆曲》(台北联经出版社),大陆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牡丹亭还魂》(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大陆版(上海文汇出版社);《青春·念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被中国大陆媒体选为年度十大最有贡献之文化工作者;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大陆北大、南开、复旦、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巡演,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热烈欢迎,影响面扩大,使中国大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有了新的看法,被称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12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台湾演出,仍然满座;白先勇策划《姹紫嫣红开遍》、《曲高和众》、《惊梦·寻梦·圆梦》,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006年9月11日-10月10日,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国西岸加州大学四大校区:伯克来、尔湾、洛杉矶、圣芭芭拉联合公演12场,常常爆满,盛况空前,美国艺文界评定此次演出为自1929年梅兰芳赴美巡演后,中国戏曲古典美学在美国造成的最大一次冲击;白先勇策划《圆梦》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7年5月11日-13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隆重上演第100场,造成百场满座记录,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行盛大庆功宴;

2008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校园巡回至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师生观赏人数达两万;6月3日至8日,青春版《牡丹亭》赴英国伦敦演出两轮6场,白先勇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做两场演讲。英国各大报好评如潮,英国学术界文化界为之倾倒,英国观众反应热烈。11日-13日,青春版《牡丹亭》参加雅典艺术节演出,希腊观众反应空前。

11月,香港大学昆曲研究发表中心主办“昆曲教育与传承”,白先勇策划,上海昆剧院、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赴港示范演出。由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赞助;

2009年5月,青春版《牡丹亭》赴新加坡演出,反应热烈;6月,白先勇策划,苏州昆剧院赴台,在“国家戏剧院”首演四场新版《玉簪记》,场场爆满。由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赞助;白先勇总策划《色胆包天玉簪记》,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1月,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启动“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开教“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由北京可口可乐公司赞助;12月,于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三度公演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在北京首演,一万多张票售罄;

2010年3月,白先勇在北京讲授“经典昆曲欣赏”课程《从汤显祖〈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自1994年退休以来,首次在大学正式授课。新版《玉簪记》应香港艺术节之邀,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两场,反应热烈;5月,青春版《牡丹亭》三度到上海演出,新版《玉簪记》在上海首演,演出地点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每场满座。与苏州大学合作,启动“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设立“昆曲欣赏”课程,由美华石化公司赞助。

演讲及奖项荣誉

演讲会

2000年,应“日本台湾学会”邀请为该会年会主讲人,白先勇在东京大学宣读论文《六○年代台湾文学——“现代”与“乡土”》,由池上贞子译成日文,刊登于《日本台湾学会报》第三号;

2001年,应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白先勇往巴黎参加“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讨会,发表论文《二十世纪中叶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

2002年,应香港岭南大学之邀,白先勇担任“胡永辉杰出访问学人讲座”主讲人,发表系列演讲:《文化教育——反思与愿景》、《中国人表“情”的方式——以古典诗词为例》;应香港大学及香港政府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邀,白先勇发表四场昆曲讲座,以《昆曲中的男欢女爱》为题,并由苏州昆剧院青年示范演出,观众满席,反应热烈;应台北市文化局之邀,为驻市作家,举办《游园惊梦》演出二十周年纪念座谈,当年参与“游剧”工作者聚集于中山堂光复厅,叙旧感怀,场面温馨感人;

2008年6月3日至8日,青春版《牡丹亭》赴英国伦敦演出两轮6场,白先勇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做两场演讲。

获奖、荣誉

1997年,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部图书馆成立“白先勇资料特别收藏”档案,其中包括白先勇手稿;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遴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台北人》名列第七。前六名分别为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钟书《围城》、茅盾《子夜》等。中国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台北人》入选;

2003年,台湾“联副”举办《孽子》“白先勇文学周”;白先勇获台湾“国家文艺基金会”所颁文学奖;

2004年,北京作家协会首届文学奖,当选“北京作家最喜爱之海外华语作家”,并获颁“海外华语作家奖”;因制作青春版《牡丹亭》,被中国大陆媒体选为年度十大最有贡献之文化工作者;

2008年10月,台湾大学文学所设立之“白先勇文学讲座”开讲,首讲由瑞典皇家学院马悦然教授担纲。此讲座由趋势科技公司赞助;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09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2016年2月24日,获颁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白先勇研究

白先勇研讨会

2000年11月23-24日,汕头大学举行“白先勇创作研讨会”;

2003年,台湾《联合报》副刊及允晨文化合办《孽子》研讨会;

2008年5月3日-5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召开“台湾现代主义与白先勇”国际会议,作家聂华苓、施叔青、张系国、李渝、朱天文、舞鹤及多位学者参加;

2008年9月20-22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主办“白先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文化界名人开讲;

2008年10月7日-18日,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召开“白先勇的文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2月23-27日,澳门大学举行“白先勇与汉语新文学的世界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究白先勇的论著和传记

夏志清、颜元叔、欧阳子等知名评论家都写过研究白先勇的文章,90年代之后研究白先勇的著作和传记有如下:

1991年6月,袁良骏著《白先勇论》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同年8月,袁良骏著《白先勇小说艺术论》由中国大陆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4年,林幸谦著《生命情节的反思——白先勇小说主题思想之研究》,由台北麦田出版社出版;

1995年,刘俊著《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由尔雅出版社出版;该书2000年4月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1年,符立中著《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台港后上海文化学》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014年,尤作勇著《“现代文学”的歧路:白先勇、陈若曦小说创作比较研究》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1992年,《白先勇传》出版,王晋民著,香港华汉出版公司、台北幼狮文艺出版社同步出版;

2001年,王玲玲、徐浮明著《最后的贵族白先勇传》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004年,该书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再版;

2007年12月,刘俊著《情与美——白先勇传》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015年10月,符立中著《对谈白先勇:从台北人到纽约客》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研究白先勇的单篇论文

“白先勇年表”记录了四篇中国大陆外发表的论文:

1978年,“Der Schriftsteller Pai Hsien yung Im Spiegel Seiner Kurzgeschichts ‘Staatsbegrabnis”M.A Thesis by Alexander Papenberg, University of Heidelbery, Germany;

1987年,Short Story Cycle as a Gen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les of Taipei Character and Dublines, by Chang Shuei may, M.A.thesis, Tamkang University, Taipei, 1987.

Imago Cycle and History in Pai Hsien yungs Taipai Jen M.A.thesis by Steven Reid, UCLA.

2007年8月7日,台湾《联合报》第十版全版刊出“相对论”专刊,由记者王盛弘、赖素铃、梁玉芳联合记录《知交三十五年,白先勇、齐邦媛文学不了情》。

2016年1月13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查阅中国大陆的白先勇研究文献。先键入“全文——白先勇”,从1979年至2016年的相关研究文章有“9955”篇,其中1979-1999年有1005篇,2000-2016年有8950篇。

显示从1979年开始,是因为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港台等地区的相关研究不再是禁区。这些数字表明:这38年来,中国大陆与白先勇相关研究文章有近万篇。前面20年有约一千篇,后面16年有九千篇,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白先勇研究论文已经翻了9倍。

更精确的查阅是键入“主题——白先勇”,出来的数字是:总数3718篇;1979-1999年是477篇,2000-2016年是3241篇。文献的来源显示,论文主要刊发在《华文文学》——125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19篇、《民主协商报》——50篇、《中国文化报》——48篇、《文艺报》——40篇,另外依次为《安徽文学》(32)、《上海戏剧》(31)、《青年文学家》(26)、《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4)、《中华读书报》(24)、《文学评论》(23)、《台湾研究集刊》(22)、《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2)、《深圳商报》(21)、《文学报》(21)、《光明日报》(21)、《人民日报海外版》(21)、《语文学刊》(19)、《文艺争鸣》(19)、《出版参考》(18)、《小说评论》(18)、《作家》(17)、《中国图书商报》(17)、《书城》(17)、《阅读与写作》(17)、《当代作家评论》(16)、《暨南大学》(16)、《剧影月报》(16)、《中国新闻周刊》(16)、《读书》(16)、《新华每日电讯》(14)、《文汇报》(14)、《人民日报》(13)、《东方早报》(13)、《全国新书目》(13)、《当代文坛》(13)、《美文》(13)、《山东师范大学》(13)、《电影评介》(13)。以上期刊除了专门研究华文文学的外,多数是大陆主流的、核心的、重要的杂志和报纸。

研究白先勇的关键词前三位分别是:小说(72)、同性恋(42)、《孽子》(40);然后依次是《台北人》(39)、昆曲(38)、张爱玲(33)、《牡丹亭》(28)、《游园惊梦》(27)、现代主义(26)、台湾文学(25)、女性形象(25)、尹雪艳(23)、传统(23)、人性(22)、意识流(20)、命运(20)、文化(20)、悲剧意识(19)、乡愁(18)、华文文学(17)、悲剧(15)、传统文化(15)、时间(15)、边缘人(14)、悲悯情怀(13)、短篇小说(13)、现代性(12)、叙事(12)等。

(本文为澳门大学2016年2月23-27日“白先勇国际研讨会”而写。此文的写作主要参考了《白先勇年表》,选自《纽约客》附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245-266页;汕头大学图书馆藏书;百度中的“白先勇词条”以及中国知网的论文搜索等。)

(责任编辑:张卫东)

Abstract: This article, as part of the writers pre-research preparation and as an editor, combs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works by Pai Hsien-yung and divides them into a number of sections that include the publication of his work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 publication of his Crystal Boys. The largest s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Chinese publication, is in Taiwan, and the rest of it is i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re are also adaptions of stage dramas and TV dramas, promoted Kunqu dramas, lectures and awards(honours), monologues on Pai, biographies and individual papers.

Keywords: Combing through, Pai Hsien-yung, publication and research

猜你喜欢
梳理白先勇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企业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基于活动经验的序列化知识教学策略例谈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