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培养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分析
——以云南大学为例

2016-10-10 06:07范文静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决策与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图书馆学学时

范文静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分析
——以云南大学为例

范文静
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今后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安排在总体重视系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信息技能的培养。

信息素养;图书馆学;课程

一、引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这一概念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会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在全国高校开展文献检索与运用课》拉开了我国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序幕,体现了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每个人都要了解并掌握信息素养基本技能。然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课程的内容与形式都难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无法适应研究生搜索、使用信息资源与增强信息素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学属于方法性学科,它的优势在于能为人们提供读书治学的方法、分门别类的意识与方法、信息或知识获取与利用的方法与能力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应更多地偏向于培养研究生的信息能力,即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大学为例,对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

表1 图书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优势分析

图书馆学隶属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信息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信息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图书馆学高级专门人才。由表1可见,云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以理论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为主,辅以教学实践活动及学术活动。此外,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独辟蹊径,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基础较为薄弱这一缺陷,加设了辅修本科课程这一项要求。要求跨专业研究生均须在前三个学期内,在规定的10门本科课程中选修够5门课程,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毕业论文开题资格。这一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专业基础的稳固,使研究生能在短期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为后续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劣势分析

通过对培养目标及课程开设的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学研究生的培养着重于理论功底及信息管理素质培养,技能类课程设置的较少,学时也较少。

如公共选修课中的文献检索,图书馆学专业对该课程要求必选,但是由于文献检索隶属于公共选修课,面向的对象是文科研究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通用色彩,同时其开设学时较短,仅18学时,不利于研究生的学习及实践。

三、课程优化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应从教学模式创新着手,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不能只在信息管理教学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力度

就目前来看,云南大学图书馆学在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上分为两个模块,即必修课中的信息检索等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文献检索、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从学时上分析,文献检索、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等涉及上机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少,培养方式呈现阶段性,而研究生对于信息素养的要求是持续性的;从培养层次来看,文献检索更多是培养研究生通用的信息素养能力,对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因此,课程设置中应有效利用学科资源,将通用的信息技能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增强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力度,为研究生构建一个持续性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课程设置的新模式

结合研究生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来创新课程设置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科创新,也有利于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而课程的设置应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授课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使其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体验。

(三)优化考核方式

要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考核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图书馆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获取信息能力强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的人才。因此,除了考试和论文之外,有必要增加上机实践及检索报告的考核比重。即在课程中增加上机实践的比重,课程结束之际,围绕某一课题完成检索报告。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使研究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结语

信息技术以它无所不在的体验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今后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安排在总体重视系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信息技能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信息素养,构建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1]张铁钢.慕课应用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J].管理观察,2016(09):33.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图书馆学学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