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差异分析

2016-10-10 02:40张百祥
关键词:省区监理优势

张 琦,张百祥,王 辉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2.中煤陕西中安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环境科学·

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差异分析

张琦1,张百祥2,王辉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710055;2.中煤陕西中安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54)

定义并测算建设监理企业资质水平指数(QI)以综合表征该类企业优势度的地区分布差异。探讨引起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借助偏相关分析分类考量31个省(区、市)的QI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建设监理企业优势度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按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变化呈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偏相关系数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揭示出建设监理企业的地区优势度差异主要取决于各地的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专业化工程技术人员保有量以及建设监理行业协会组织的发达程度。

建设监理企业;优势度差异;资质水平指数(QI);偏相关分析

建筑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基本前提之一[1],而建筑技术服务企业则为促进建筑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必需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不仅如此,由于建筑技术服务具有生产性服务的基本特征[2],故而从事该类服务的企业本身就是当今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建设监理企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技术服务企业类型。它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适应建筑技术服务市场分工的细化,并满足专业技术服务外部化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市场条件下,建设监理企业一方面接受建设单位(业主)的委托与授权,代表其对承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方、施工方、材料设备供应方)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与管理,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项目管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新的服务领域[3]。

鉴于建设监理企业的地区优势度差异同时关系到建筑业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现,论文遂借助建设监理行业数据调查分析、企业资质水平指数定义与测算以及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全面厘清该类企业地区优势度差异的表现及成因,以期为探索建筑技术服务企业的区域发展理论框架及实践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的基本特征

1.1优势度的描述——企业资质水平指数(QI)

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的判别方法,可尝试突破单纯依据地区企业数量多寡来分析企业发展空间分异的固定模式,转而将企业在从业人员、营业收入、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一并考虑。此时可从建设监理企业的资质标准规定中找到综合衡量企业优势度的思路与线索。

建设监理企业资质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法定证明,是其承揽业务的许可证书。按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业务经验、经营规模、社会信誉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划分为不同类别,建设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主要有综合资质、专业资质和事务所资质三种[4]。其中,专业资质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又分为若干工程类别。综合资质是建设监理企业全面具备高水平综合能力的证明,事务所资质只要求企业在某个专业领域具备基本业务能力,这两种资质内均不再划分级别。专业资质则按企业综合实力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只在房屋建筑、水利水电、公路和市政公用专业设立)。不难看出,持有高等级资质越多的地区,其建设监理企业具有的综合优势越大。由此论文提出建设监理企业资质水平指数(QI)的概念。

第i个省区的QI计算方法定义如下:

QIi=(XCi/XC+XAi/XA)+

((XCi+XAi)/XTi)+XTi/XT。

(1)

式(1)中:QIi为第i个省区的企业资质水平指数,XCi,XC分别为第i个省区内持有建设监理综合资质企业数及全国持有建设监理综合资质企业数,XAi,XA分别为第i个省区内持有建设监理专业甲级资质企业数及全国持有建设监理专业甲级资质企业数,XTi,XT分别为第i个省区内建设监理企业总数及全国建设监理企业总数。

QI直观体现了各省区综合及专业甲级建设监理企业资质获准持有水平的高低;而基于企业资质与企业本体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指数同时可被认为是地区优势建设监理企业发展状况的映射。QI越大表示建设监理企业的地区优势度越高,反之结论相反。

1.2QI的省区间变化特征

因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自2005年方才开始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编制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在这一时间节点以前没有可靠的建设监理企业数据资料可供查询。故本文以2006年(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后各年有所不同)和2010年为时间节点,分别考察建设监理企业在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上的优势度差异。

根据式(1)计算得到2006年和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建设监理企业QI,见图1。根据不同省区不同年份的QI,可对中国建设监理企业的省区间发展差异及变化规律做出如下分析:

①QI具有从东部省区向中部省区再向西部省区递减的大趋势,反映出建设监理企业的地区优势度分布不均衡,呈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基本与中国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变化规律相一致[5]。② 从2006年至2010年,东、中、西部省区的QI均出现上升,但在这一时期内东部省区的QI均值增幅接近0.2,而中、西部省区的QI均值增幅则都在0.13左右,说明中国建设监理企业在地区优势度同比取得进步的基础上,仍要注意控制区域间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③ 2006年至2010年期间个别省区的QI出现显著变化。如西部地区四川和重庆的QI就从2006年的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差距明显,迅猛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或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笔者认为此种突变可能与汶川地震等偶发因素所引起的灾后超常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关联。

借助测定QI可对中国建设监理企业的地区优势度差异建立一个直观而综合的认识,与此同时仍要追索企业优势度空间分异现象背后所蕴藏的形成原因及作用机理。故下文将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QI的地区优势度分布格局做出进一步分析与解释。

注:①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东、中、西部划分标准;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编写的《2010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资料汇编》整理计算得到,不含个别未纳入省区统计的企业。图1 2006年和2010年中国各省区建设监理企业QI统计Fig.1 QI statistics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in various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06 and 2010

2 企业地区优势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

2.1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从市场规模、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环境、区域基础设施等4个方面来建立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

2.2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计算

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程度可用 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但在处理由多个自变量组成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时,因为某类别下任意两个自变量A,B(影响因素)之间本身可能具有较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可能造成原本只与A高度相关的因变量也会与B具有较高的Pearson相关系数。此时需要采用偏相关分析来克服同类别影响因素间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干扰。偏相关分析是指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控制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6],其计算方法如下。

表1中国建设监理企业省区间分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Tab.1The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vincial interv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所属类别影响因素替代符号数据来源市场规模建筑业总产值JZYZCZ中国统计年鉴技术市场成交额SCCJE中国统计年鉴人力资源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GXS中国统计年鉴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数JSRY中国统计年鉴行业发展环境建筑业3大奖项获奖次数SDJ自行调查a勘察设计企业数KCSJQY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单位会员数XHHY自行调查b区域基础设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HLW中国统计年鉴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GSGL中国统计年鉴

注:a. SDJ数据指各研究单元内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获奖次数合计。为统一测算口径,设定以2003年至2006年的4年数据和作为2006年期末数据,以2007年至2010年的4年数据和作为2010年期末数据。部分获奖工程同时获得多项奖励,统计时予以重复计数;个别获奖工程分布于多个省区,统计时凡有此项工程分布的省区均计数1次。b. XHHY数据指各研究单元内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企业会员数量。统计时未包含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会员及各地区、各行业团体会员的数量。

(2)

式(2)中:a1,a2为检测相关性的变量,a3为控制变量;ra1a2(a3)为控制变量a3时变量a1和变量a2之间的偏相关系数,ra1a2,ra1a3,ra2a3为变量a1和变量a2、变量a1和变量a3、变量a2和变量a3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当控制变量有不止1个时,计算偏相关系数可依照式(2)往复类推进行。

经试算,表1中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关系,笔者遂采用偏相关分析来判别QI与各属性类别下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将31个省(区、市)的QI计算结果序列与各省区对应的9项影响因素指标变量数据经正规化后按所属类别逐一配对,从而构作4组偏相关分析序列;接下来运用stata12.0/SE统计分析软件,据式(2)测算QI属性值与各组影响因素指标数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2006年和2010年建设监理企业QI与影响因素的偏相关系数

Tab.2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QI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in 2006 and 2010

PartialcorrelationsofQIwithvariablesineach4groupvariablepartialcorr.coefficientin2006partialcorr.coefficientin2010Group1JZYZCZ0.4828***0.5203***SCCJE0.7907***0.7108***Group2GXS0.3896**0.3997**JSRY0.8226***0.7360***Group3SDJ0.3784**0.1598XHHY0.7216***0.7166***KCSJQY-0.4575**-0.3761**Group4HLW0.5091***0.5229***GSGL0.5023***0.5593***

注:***表示在1%水平显著,**表示在5%水平显著。

2.3偏相关系数结果分析

观察并分析表2中各组偏相关分析中的偏相关系数变化特征,可发现以下规律:

2.3.1活跃的地区技术服务市场有利于企业优势度的形成两个年份中“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均超过0.7,属于较强相关;“建筑业总产值”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则仅在0.5上下徘徊,相关程度一般。建设监理企业承揽建筑业项目的市场范围因企业规模、能力和声誉不同而区别明显: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市场扩张能力不强,业务范围具有突出的本地化特征;相反地,对于持有高级资质的优势建设监理企业而言,其市场活动则具有跨省区甚至跨国界的特点[7]。因而地方建筑业市场总体规模更可能影响到企业数量的地区分布,而难以成为决定企业优势度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与此不同,各等级的建设监理企业都趋向于进入本地技术服务市场,通过在其中大量交易知识、信息、经验等要素来打造工程技术服务的核心业务能力。此时优势企业会因其在绩效、资信等方面的良好积累而在本地技术市场中占据控制者角色,同时也就倒逼广大中小型企业成为本地技术市场中的从属者。如此一来,活跃的地方技术服务市场对优势建设监理企业的促进作用显著超过其对全部企业的影响。

2.3.2富集的地区工程技术人员保有量可助推企业优势度的提升数据表明,在两个计量年中“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数”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有所下降,但仍大于0.73,属较强相关;“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则始终小于0.4,相关程度微弱。在建设监理企业人才梯队中,具有一定职称等级或注册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企业管理或项目运作中独当一面,属企业核心人力需求[8];而企业所需监理员、技术员等基层岗位大多仅是既定任务或指令的执行者,属基础性人力需求。建设监理企业上述层次性的人才与智力资源需求决定了:① 较高的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富集程度能更好满足各级各类建设监理企业的核心人力需求,有利于其巩固既有优势或形成新的优势。② 企业的基础性人力需求则易于在广泛的区域上通过各种渠道的招聘及培训得到满足,其对形成企业优势度地区差异的影响不明显。

2.3.3发达的地区行业协会组织能促成企业优势度的改善两个计量年中“建设监理协会单位会员数”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一直保持在0.7以上,属较强相关;“三大奖项获奖次数”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要么较小,要么不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勘察设计企业数”指标与QI的相关程度低,且为负相关。

首先,本地行业协会组织的发达有助于优势建设监理企业的地理集中。这与现阶段的建设监理行业协会组织更多表现出“强者俱乐部”特征,优势建设监理企业从中获益甚大的事实相符。其次,较之起步阶段的中小建设监理企业,跨入成熟发展期的优势企业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积累充实、参与建筑业创新条件较好;而其同时又可从地区建筑业的创新环境中进一步吸纳人才、技术及管理经验,乃至激发自主创新。地区建筑业创新能力理应成为影响建设监理企业优势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点在偏相关分析中未能得到认定。这是因为:建设监理企业与其他建筑业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多借助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平台来实现,行业协会组织的创新中介者与传导者角色可能掩饰了地区建筑业创新能力强弱与形成建设监理企业优势度差异之间密切的交互作用。最后,勘察设计企业与建设监理企业在建筑技术服务产业链上分处不同阶段,在同一地区内两者关系的主基调是业务合作共赢、数量规模共同增长。但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因勘察设计企业的收益率整体高于建设监理企业,故在吸引建筑业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竞争中此两类企业的地位尚不对等。这一现象尽管改变不了建筑技术服务关联企业整体合作的大趋势,却可能成为提升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的一个制约因素。

2.3.4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与形成企业优势度的关联较弱从2006至2010年,“互联网接入端口数”指标与QI的偏相关系数只在均大于0.5的前提下微增,“高等级公路密度”指标也有类似的系数变化。为了跟踪市场信息、搞好内部管理并及时调配人员、巡查现场,地区建设监理企业的整体发展确与当地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之间存在关联。但在物质与信息流动效率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地区优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仍在于围绕建筑业实体营造做好工程技术服务。

3 结论与启示

论文研究表明:① 中国建设监理企业地区优势度的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格局凸显,表现为从东部省区向中部省区再向西部省区优势逐步衰减的趋势,且不同区域间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可能。② 中国建设监理企业优势度地区差异格局是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地区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地区专业化工程技术人员保有量以及地区建设监理行业协会组织的发达程度。

以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可进一步梳理出促进各省区建设监理企业绩效持续稳定增长、减少企业优势度严重滞后省区数量并调控建设监理企业区域间不均衡发展格局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仍要看到,同样提供建筑技术服务的勘察设计企业、工程咨询企业及招标代理企业的地区分布特征尚未得到充分揭示,而各类建筑技术服务企业之间的空间互动规律也未得以深入发掘。上述问题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所在。

致谢:本文的数据调查得到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吴江副秘书长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1]戴永安,陈才,黄馨. 区域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的空间差异[J]. 经济地理,2011,31(5):766-769.

[2]GOE W. Producer Services, Trade and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J]. Regional Studies, 1990, 24 (4): 327-342.

[3]王川, 任宏. 建设监理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3):145-149.

[4]刘光忱.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樊杰,洪辉. 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 经济地理,2012,32(1):1-6.

[6]王海燕,杨方廷,刘鲁. 标准化系数与偏相关系数的比较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9):150-155.

[7]王雪青,李宝龙,范志清.监理市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17.

[8]宋亮,罗福周.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企业经济,2007(4):18-20.

(编辑徐象平)

Dominance degree disparitie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ZHANG Qi1, 2, ZHANG Bai-Xiang2, WANG Hui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2.China Coal Shaanxi Zhong′a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Xi′an 710054, China)

The qualification index(QI) of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CSEs) was defined and calculated so as to reach a comprehensive know ledge about the dominance degree disparities of CSEs among 31 provinces in China. Then,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ominance degree disparities of CSEs at provincial scale were concluded in an influencing factors system which is consisted of 4 groups and the correlations of QI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belonged to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by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ovincial dominance degrees of CSEs in China is unbalanced and the eastern provinces give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ones. 2)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local technologic market, the amount of engineering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and the organizing level of local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ssociations are the most intimate determinants to the dominance degree disparities of the CSEs according to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dominance degree disparities; qualification index (QI);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2015-04-0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5-R3-004)

张琦,男,浙江杭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从事区域人文地理研究。

F272

A

10.16152/j.cnki.xdxbzr.2016-02-025

猜你喜欢
省区监理优势
矮的优势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画与话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新形势下监理发展趋势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