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不同部位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评价

2016-10-11 07:45刘莉敏杨春雪木其尔郭灵芝秦秀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8期
关键词:短尾呼伦贝尔品系

刘莉敏,郭 军,杨春雪,木其尔,郭灵芝,郭 永,秦秀娟,金 霞

(1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2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畜牧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100)



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不同部位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评价

刘莉敏1,郭军1,杨春雪1,木其尔1,郭灵芝2,郭永2,秦秀娟2,金霞2

(1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畜牧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100)

呼伦贝尔;短尾羊;营养成分;氨基酸;胆固醇

呼伦贝尔羊是蒙古羊的优良品系之一,主要分为巴尔虎品系(半椭圆状尾)和短尾品系(小桃状尾),其中短尾品系是呼伦贝尔鄂温克旗较为独特、适应当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受到了鄂温克旗牧民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保种、育种。目前呼伦贝尔境域数量已达23万只,主要分布在鄂温克旗(20万只)、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和右旗(共3万只)[1]。短尾品系羊后躯丰满、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肉用性能突出,在屠宰前活重相同的情况下,屠宰率高于蒙古羊,最显著的特点是尾巴短粗且扁宽[2]。因其具有嘴尖齿利、唇薄、上下颚强劲且消化器官发达等特点,能充分利用杂草和农副产品等粗饲料,并且能够采食牛马不能采食的杂草和短草[3],此外它能够抵御恶劣的环境,即使在鄂温克草原寒冷漫长的冬季,通过刨雪吃草就能够维持正常生理,并且能通过吃雪来维持所需的水分[3,4]。2009年该品种被确定为鄂温克旗肉羊的主推品种,并将其选育、杂交等方面发展作为主推技术[5]。

短尾品系羊肉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无膻味、富有韧性和嚼感[6],适宜烹制地道的手把肉,在烹制过程中几乎不需添加任何佐料,以清水煮就可使其表现出极其鲜美的味道,倍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并曾在“舌尖上的中国”当做内蒙古特色美食进行宣扬。呼伦贝尔羊肉性能已经受到了国内的关注,内蒙古农牧业渔业生物实验研究中心测定结果显示,呼伦贝尔羊肉所含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由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组成;与其他品种羊肉相比,其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较高,说明其肉质鲜美可口[7]。袁倩等[8]对大尾羊和短尾羊食用品质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呼伦贝尔短尾羊臂三头肌的持水性、嫩度优于大尾羊。国外对羊肉品质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9-11],国内对其理化性质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对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羊肉营养价值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本次对常规营养素及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羊肉的营养价值,为该品种羊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信息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采集短尾品系羊肉样品共45份,对其部位分类包括后座21份、肋/腩20份和羊肥尾4份,其中冬春季(2013年2—5月)样品25份、夏秋季(2013年8月)样品20份。肉样采集后迅速冷冻,密闭包装-20℃以下保藏。为尽可能符合自然食用方式,冷冻切丁(不见肉汁),肉丁混匀液氮深冻后冷冻破碎,装样品瓶密闭-80℃保藏。

1.2测定方法

按GB/T9695.15—2008、GB/T9695.7—2008、GB/T9695.11—2008、GB/T9696.18—2008测定肉样中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按GB/T5009.124—2003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用荧光法测定色氨酸;按GB/T22223—2008测定脂肪酸含量;按GB/T5009.128—2003测定胆固醇含量。

1.3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常规营养素

2.1.1正态性检验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羊肉后座和肋部肉水分、脂肪、灰分和蛋白质正态性检验见图1。正态偏差集中在±0.10,基本接近正态分布,说明各常规营养素测定均值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可以估计该品系羊肉水分、脂肪、灰分和蛋白质的分布情况,但要获得更准确的统计参数,还需加大样品进一步测定分析。

图1 常规营养素正态分布

表1 不同部位常规营养素单位:g/100g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或P<0.01)。

3个不同部位营养成分不同,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后座、肋部和羊肥尾,脂肪含量与其相反,3个部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羊肥尾蛋白质和灰分均显著低于后座和肋部肉。研究发现,牛羊肉中水分和脂肪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本次结果一致[13]。

2.2氨基酸含量

2.2.118种氨基酸含量对9份羊肉样本进行了18种氨基酸测定,表2显示,氨基酸总量(TAA,x±2sd,g/100g)脱水脱脂干物质为85.51±6.44,必需氨基酸(EAA)35.45±3.32,其中赖氨酸最高,占总氨基酸的8.64%;非必需氨基酸(NEAA)45.53±3.68,谷氨酸最高(13.69±1.30),占总氨基酸16%。EAA占TAA(E/T)的41.46%,与NEAA比值(E/N)为0.78,高于WHO/FAO规定的40%,E/N为0.6[16]。

鲜味氨基酸是形成肉品香味所必需的前体物质,与肉鲜味有直接关系,且同一种食物中鲜味氨基酸越高滋味越好[17,18],本次测定结果显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为38.44±2.56,占总氨基酸的44.95%,其中谷氨酸(16%)为主要的鲜味物质,略高于巴里坤羊(15.98%),均高于文献中羊肉谷氨酸含量(10.4%)[14],证实短尾品系羊肉味道鲜美。不同氨基酸对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功效,结果显示,10种药效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为56.24±1.98,占总氨基酸的66%。

表2 18种氨基酸含量±2SD)脱水脱脂干物质 单位:g/100g

注:*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

2.2.2氨基酸模式和氨基酸评分(AAS)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羊肉氨基酸模式与成人标准模式相比,用RC值表示各EAA与人体标准模式接近程度[19],苏氨酸和赖氨酸高于标准模式(RC>1),其他氨基酸均低于标准模式,但相差不大(表3),表示其EAA能够被人体很好的利用。计算得出氨基酸评分为0.86,且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表3 氨基酸模式

注:RC=短尾品系羊氨基酸模式/参考人体模式对应氨基酸模式,RC=1表示与人体标准模式一致;RC>1或RC<1均表示偏离人体模式[19]。

2.3脂肪酸和胆固醇

表4 呼伦贝尔短尾品系肉的脂肪酸±2SD)脂肪 单位:g/100g

不同部位脂肪酸构成不同,各部位SFA含量依次为:肋部50.11±7.32、后座46.79±8.22、肥尾42.18±3.92,均存在显著差异;肥尾中C18:1显著比后座、肋/腩高14.39%、23.12%,使得MUFA也存在相同的差异性;后座PUFA、n-6显著高于肋/腩和肥尾,与李爱华[25]对滩羊不同部位脂肪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3个部位S∶P∶M分别为后座1∶0.9∶0.08、肋/腩1∶0.8∶0.05、肥尾1∶1.2∶0.04,肥尾中MUFA含量较高,与膳食要求中SFA∶MUFA为1∶1一致,说明其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图2)。

动物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育肥程度,以及其日粮水平、地理和加工因素都会对脂肪酸组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6-30]。王倩[31]对内蒙古牛羊肉脂肪酸的研究表明,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由于气候、风度和饲养方式的不同导致牛羊脂肪酸存在差异趋势。

图2 不同部位脂肪酸

3 结论

[1]王玉,吕新龙,沙志娟,等.呼伦贝尔肉羊的发展与草原合理利用[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6:26-28.

[2]纯繁牧户购羊补贴实施方案[K].鄂温克旗畜牧局内部资料,2015.

[3]托亚,等.呼伦贝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J].当代禽畜养殖业,2010,3:25-26.

[4]赵槟颖.放牧补饲及宰后成熟对呼伦贝尔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5]赵艳芳,孟宝山,胡格金,等.探索提高呼伦贝尔短尾羊产肉性能的适宜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2):86-87.

[6]王玉,李剑军,苏培军,等.草原畜牧业的优秀品种-呼伦贝尔短尾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6:92-93.

[7]任鑫亮,高雅英.呼伦贝尔羊的特性及饲养管理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122-123.

[8]袁倩,陈槟颖,王德宝,等.呼伦贝尔大尾羊和短尾羊食用品质的对比[J].食品工业科技,2014,16:158-160.

[9]CaseyN.H.,VanNiekerkW.A.FattyacidcompositionofsubcutaneousandkidneyfatdepotsofSmallfat-tailsheepsandtheresponsetovaryinglevelsofmaizemeat[J].Afr.J.Sci,1985,15(60):1254-1259.

[10]Murray.PJ.GoatmeatProductionanditsconsequencesforhumannutrition[J].TwentyfirstAnnualScientificMeeting,Brisbane,Queensland,1997,21:28-36.

[11]Mundi-JPS.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Yersiniaenterocoliticafrommeatandfoodanimals[J].IndianJournalofComparativeMicrobiology,1999,20:76-77.

[12]GB18394—2011畜禽水分限量[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

[13]王倩,黎颖,刘莉敏,等.内蒙古牛羊肉水分测定和描述性统计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5):30-33.

[14]张宏博,刘树军,靳志敏,等.巴美肉羊营养品质的研究[J].肉类工业,2013,5:16-18.

[15]王志琴,张晓红,托合耐,等.巴里坤羊肉营养成分分析[J].草食家畜,2002,1(3):48-49.

[16]FAO/WHO.Energyandproteinrequirements[J].FAONutritionMeetingReportSeries,1973:52-63.

[17]赵国芬,敖长金,赵志恭,等.沙葱和油料籽实对羊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7,39(7):24-25.

[18]刘飞,张轩杰.湘云鲫(鲤)肌肉生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J].内陆水产,2000,25(7):8-9.

[19]钱爱萍,颜孙安,林香信,等.家禽肉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94-97.

[20]梁瑜.西门塔尔杂种牛脂肪酸营养特性及肉品品质研究[D].甘肃:甘肃农业大学,2012.

[21]何照范,张迪青.保健食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

[22]李博勋,韩建春.羊肉的风味[J].肉类工业,2005,3:27-30.

[23]WongE,NixonLN,JohnsonCB.Volatilechainfattyacidsandmuttonflavor[J].JournalofAgriculturalFoodChemistry,1975,23:495-498.

[25]李爱华,李蓓蓓.宁夏盐池滩羊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营养特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0-111.

[26]M.R.L.Scheedera,etal.Fattyacidcomposition,cookinglossandtextureofbeefpattiesfrommeatofbullsfeddifferentfats[J].MeatScience,2001,58(3):321-328.

[27]K.Nürnberg,J.Wegner,K.Ender.Factorsinfluencingfatcompositioninmuscleandadiposetissueoffarmanimals[J].LivestockProductionScience,1998,56(11):89-180.

[28]M.T.Díaza,et.al.FattyacidcompositionofmeatfromtypicallambproductionsystemsofSpain,UnitedKingdom,GermanyandUruguay[J].MeatScience,2005,71(2):256-263.

[29]S.K.Duckett,D.G.Wagner.EffectofCookingontheFattyAcidCompositionofBeefIntramuscularLipid[J].JournalofFoodCompositionandAnalysis,1998,11(4):357-362.

[30]MaranesiM.,BochicchioD.,MontellatoL.,etal.Effectofmicrowavecookingorbroilingonselectednutrientcontents,fattyacidpatternsandtrueretentionvaluesinseparableleanfromlambrib-loins,withemphasisonconju-gatedlinoleicacid[J].FoodChemistry,2005,90(1):207-218.

[31]王倩.内蒙古牛羊肉脂肪酸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32]赵有璋.羊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3.

[33]钱文熙,阎 宏,彭文栋.舍饲滩羊、小尾寒羊及滩寒F1代羔羊体内脂肪酸含量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2:44-47.

[34]李洋静.海门山羊品质指标特性的研究[D].江苏:扬州,2010.

[35]吴建平,张利平,彼得·库勒.基因型、年龄和性别对羊肉胆固醇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35(3):259-262.

[36]沈元新.金华猪及其杂种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关系[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4,3:265-271.

(责任编辑李婷婷)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n Nutrients of Different Body Cuts of Meat Samples of Hulunbuir Small-fatty-tailed Sheep

LIU Li-min1,GUO Jun1,YANG Chun-xue1,MU Qi-er1,GUO Ling-zhi2,GUO Yong2,QIN Xiu-juan2,JIN Xia2(1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2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Ewenki Autonomous Banner,Hulunbuir 021100,China)

Hulunbuir;small-fatty-tailedsheep;nutrient;aminoacid;cholesterol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区域性特色食品优势资源分析与比较”(项目编号:2012BAD33B01-6)。

刘莉敏(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

郭军(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安全。

FoodandNutritioninChina

猜你喜欢
短尾呼伦贝尔品系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微故事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短尾狐买文具
装死的猪鼻蛇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