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通”还是“流通+互联网”(下)—《商业经济研究》第二次高端访谈

2016-10-12 03:01雷雪妍,李国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生鲜流通电商

“互联网+流通”还是“流通+互联网”(下)—《商业经济研究》第二次高端访谈

第三阶段进入提问交流环节。

问道创客股份董事长李结林提问:我是2006年做电商贸易,2008年跟淘宝合作做了第一个淘宝创业园,算起来有近十年电商的经验,总结一下,我们认为中间是缺少一个产业,“互联网+”是为产业服务的,我们比较认可阿里的大数据。我认为,消费者大数据并不等于产业大数据,2015年是产业大数据元年,2015年我们做了两个尝试,一个尝试是在农业方面,一个是在工业方面。农业方面我们发现有几个问题,服务半径的扩大,我们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怕了。以前是一个村子品尝到酒香,现在是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品尝到酒香,你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了一下。2014年广西贵港的荔枝是5毛钱没人收,2015年我做了一个东莞的荔枝节,30元钱一斤,一个月通过预售,卖了30吨,所以,我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工业方面,我们发现消费者形成一个聚市场,代表消费者的个性化、碎片化引发庞大的数据量,引发几个问题,传统工业价值链被打破了,规模经济到了规模不经济时期。个性化没有实现交付,经营成本趋高,尤其在服装和3C领域库存不断扩大,这是发现的问题。2015年我有幸与海尔合作,从海尔的工业制造跳到了创业制造领域,成了海尔的一个创客企业,2015年7月31日,原来的日日顺物流,也是阿里入股的体系,通过大数据手段,把日日顺物流的9万国内辆车,18万名服务人员,完整接入到大数据体系中,整合了德邦、天地华宇等二十几家物流公司。实现了一个围绕家居品牌的大数据物流云平台。从一个闭环到一个开放的云平台,这个平台叫家哇云。流通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荔枝的案例我与顺丰合作,与京东做荔枝的销售,京东的荔枝通过京东的运输开始只能实现4个城市,北上广深,通过顺丰实现了147个城市。保证全程冷链,最慢30个小时,最快18个小时。我们最贵的荔枝卖到388元三斤,拍卖价是1200元一斤,这是2015年一个总结。2016年在工业也是一样,我们把日日顺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和前端的德邦等这样的链条形成一个接地气的家居大件运输的云能力。我想问两位专家是不是这样,“互联网+”应该支持的是某一个产业,以大数据激活它,形成一个切入点。希望能和两位专家沟通。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振宇提问:我博士论文方向是农产品领域,研究了十年左右,我结合“互联网+流通”提一个问题。日用品和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有很大差别,学界经常谈我们农产品流通存在很多问题,我的研究理解,这个恰恰不是问题,这是传统流通所面对的现状和出发点,这些是无法改变的,通过“互联网+流通”后,这些问题能不能改变,比如组织化程度低,东亚国家都存在,因为规模太小,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能不能缩短渠道,减少环节,缩小价差,对于生鲜农产品能不能实现。

我们知道日用品已经实现了,商务部准备在5年内把生鲜农产品冷链率提高到50%,我觉得这个指标不符合实际,生鲜农产品品类太多,差异太大,有些可能不需要冷链。我过去讲经济理论就两点,一方面是效用函数,你要实现什么,你要干什么,另一方面是约束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互联网+流通”探讨的就是约束条件是不是改善了,原有的问题是不是能克服,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普惠的问题,“互联网+流通”后可以使三四五线城市享受到全球最好的基础设施和商品,这种普惠会不会扩大和一二线城市商业发展的差距,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实现买全球产品,阿里一直提倡自己创造了很多就业,但是对于三四五线城市,我看到的更多是替代,不是真的新的创造。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为什么网上零售会有这么快速的发展,实际上是线上和线下的营商环境差异太大,线上交易可以规避很多线下的交易成本,包括土地租金、跟政府打交道。三四五线城市政府对线下企业的骚扰很多,所以也体现了三四五线、甚至六线到镇里网络零售的超高增长,主要是其企业数量太少,政府存在税、费、罚款各种骚扰,所以和政府打交道费用高,改善线下的营商环境才是正路。现在有一种观点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抢走了我们的生意,所以我们要公平税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一点我很赞同,打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线上实际上模拟出一个简政放权的效果,客观上实现了这一点。我们给商务部的报告写淘宝助长了假货这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

高红冰教授回答徐振宇教授问题:刚才我和徐教授讲的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是不是三四五线城市互联网的成长率很高,但是从交易的数据来讲,这个地方有些歧义,我们从B端和C端来说,C端三四五线城市的增长快于发达城市,因为发达城市的基础商业设施更完善,就类似于美国的电商没有中国发达。网上的商户存在一个分布,中西部网商的密度是低于发达省份的,发达省份的网商通过网络零售将商品卖给三四五线的城市,这个效果的集聚导致三四五线城市的线下零售更困难,发达省份的网上店铺冲击了不发达省份的线下销售。这个问题与营商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三四五线城市的网点和三四五线城市的线下销售比较,才能比较营商环境,但如果这个网点开在浙江、福建,他卖给了贵州和云南,这样就不能比较营商环境。第二个是带来土地租金的成本降低,它本来就应该降低,恰好是实体零售的弊端。

吕双辉主席的实体市场,如果只是要把这些企业聚集过来,交换信息价值不大。但是如果台湾有特色的商品在这边做某种程度的聚合和一定程度的加工,由正常发货到全国,它是有意义的。定位是重要,如果仅仅是交换信息,永远交换不过互联网。入住的企业应该是能够有这种能力的企业,对台湾商品有买手能力的企业,要把这样两拨人聚集起来才有意义,当然还有更多的服务商。跟工艺相关的包装、设计、策划,这些人要聚集在这个区域内,形成线上线下这些价值链的相互协作。

吕双辉回答李结林问题:我们要把台湾最优秀的商品引进过来,还有最优秀的电商聚集在一起,美术设计、营销策划、银行都是我们需要的,这个产业链大,如果没有建设性的队伍进来是没有办法销售的,农副产品我觉得现在大家还没有切中要害,运输和仓储是主要问题,厂家也会对此关心,货物你卖不出去我来不及处理,商家都在观望,农副产品的复杂性比其他商品复杂的多。主要在于它的时效性,第二个就是台湾的商品必须走电商,你如果走超市你就进不去,它要100多个证,所以我们现在也想找到一些有销售渠道的电商一起合作,我能提供大量台湾优秀的商品,农副产品存在一个技术安全和仓储安全,我要卖各种东西,我要知道它是不是跟猪一起运输,跟药一起运输。农副产品包装都比较简单,容易被污染,所以这个我们都要在源头上把控。尤其现在有温度因素,存在运输的特殊性,运输的安全性,运输的技术性。台湾的任何商品在大陆超市上架都要付上架费,如果这个销售情况不好,下个月就要拿掉。

问道公司许光铭发言: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是代理商到分销商到柜台等等,这些中间环节的过程都被互联网取代了,就好像联想柳传志说联想手机为什么被小米打败了,因为小米的中间环节全部都没有了。他中间所有的渠道费、代理费都没有了,都被互联网取消了。不论农产品还是其他商品也好,中间的费用都不见了,消费者确实受益了,但是很多制造厂商他们没有受益,他们把这些转嫁了,但是原来的服务没有了。我们在讲“互联网+流通”的过程中,流通就是我们所有的服务,在一个商品生产出来后,从包装、溯源、认证、恒温、运送、仓储物流,这整个过程是一个服务的过程,过去这些工作都是代理商做,以前的服务都被互联网削减了,现在没有人做这些事情了,物流商和供应商都不管这些问题,台湾把产品销售出去就不管了,所有的售后服务都没有了,我商品卖出去利润收回来,最后是不管消费者的客户体验有没有损失,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不说互联网有多少真货假货,一大部分的用户是奔着假货去买的,他买不起很贵的东西,就买这些假的,花很少的钱体验,体验不好也没关系。“互联网+流通”实际上并没有将整个价值提高,看似消费者受益,最后还是消费者受害。商人降本求利,今年我赚不到钱,我明年就偷工减料。黄教授讲到互联网发展起来会不会产生很多宅男宅女,他们都不去商场消费了,整个经济的大环境不能起来,所以我们要做路演,传统的百货业也要做路演,我们做互联网售前售后服务也是一样,售前就是路演,销售我们的商品,提高我们的商品价值,这样才能在网上大规模的推广,做电商也是要打广告的,效益能不能达到,如果效果达不到,商人还是将本逐利,降低我的品质。

我是台湾人,在大陆工作19年,陆续有台湾水果进来,但是我没有吃到我想吃的家乡味,有很多是海南过来的,很多台湾来的我都不敢跟朋友说这是台湾商品,因为这是非常的次级品。有可能是运输过程弄坏了,有可能是成本太高,两岸政治关系或者关贸协定没有谈妥,浪费时间增加了成本,造成我们没有吃到我们应该吃到的东西,我觉得“互联网+流通”的过程我们没有把它的附加价值提升上来。我们应该从互联网上改变提升原有的附加值,为什么美国西北大樱桃、奇异果卖到中国来价格会那么高,它的包装和品质还跟原来是一模一样,我们自己家乡的产品能不能做到这样。我们有责任帮他们做好包装、溯源、冷链、仓储等等的服务,才能提升到“互联网+”上面的价值。

智能流通专家韩良晨提问:我说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流通这块研究实体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第二块纯粹是网络购物这块,偏虚一点,这一块做什么,2016年1月我们组织一些专家已经草拟了《网络与手机移动购物运营管理规范》,国家网络购物行业标准,主要切入运营管理规范,现在缺少的是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你必须要有一个红线或者是绿线,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想请教高红冰院长做一个畅想,大型购物商场如何通过“互联网+流通”改变它的生存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十几二十年之后,实体购物中心会发展成一个什么结果,我们现在主要是给线下的企业做智能流通,根据它们的地理位置做如何配送,如何根据大数据对消费习惯进行一次二次的挖掘,重复实现。

吕主席很着急的事,也是所有中国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一个是缺脑,这是很多老板缺互联网思维,第二个就是缺人,缺的就是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大量的稀缺。第三个就是缺资金,做电商需要很大笔资金,做流通缺资金很难,目前这“三难”我也没有办法解决。针对你的电商园区我有些建议:第一,你要控制你的进“人”,不能园区做起来以后什么人都进来,企业和产品不能很好的把控,以后做再多都没用,必须筛选行业前几名。行业的授权和受众跟的上的这些企业,可以扶持一些想成功的人。第二,就是最好是找品牌源头商,而不是贸易商,把产业基地抓在手里才能打通源头,把自己做成一个品牌,所以,日后出去的商品,无论线上线下都要打你这个logo,经过你的检测中心,经过你把控的商品,这个工作做好了做电商就轻而易举,电商是一个工具,把品牌打造好,很多都不是问题。

高红冰回答:要客观看待,为什么实体零售业这么大的困境。第一,中国零售业的店主经营者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售业,从事的是商业地产,实际上收入是把一块地靠商业地产炒熟以后靠租金来赚钱,它就是一个地产商,把实质看透了你再翻回来看,为什么会出现困境,我们投放在市场上的商业地产严重的供过于求。供给侧改革在这个领域是最严重的,十五年前的北京,就是百盛等几十家百货公司,今天去看几百家,不仅百货,还有商超、各种专业店,把所有面积加起来随便算一算,严重的过剩。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商业地产,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问题。无非就是百货分成了超市、商业综合体,它没有用另外一种更高级的商业地产,实质没有变化,还是难逃厄运,消费者对商业地产面积的需求跟不上建设的速度。第二,互联网、网上购物把一些消费者吸走了,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两个事情加在一起导致它的困境,改变的方法就是转型,你不能继续做商业地产,要从事供应链,要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上游的产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在你的零售体系里占有更高的比例。你怎么控制这个商业体系,我盖完这个房子,我让Pos机全部进去,收银我统一来收,我扣完分红后其他的再返回给你商户,这样的商业模式他就不会像宜家一样,去弄供应链,去弄好的商品,这个零售商场以后怎么办,我觉得必须要找准它的定位,凡是想要购物的,特别是重复购物的,你就不要再想跟互联网抢市场了,抢不过。超市里的很多东西应该搬到仓库,这样它的成本是最低的,这样的业态零售实体就很难和网店竞争。

生鲜专家刘升教授提问高红冰:生鲜电商就是农产品电商的皇冠,现在都说生鲜电商赔钱,阿里巴巴是挣钱还是赔钱?具体是什么原因?

高红冰回答:现在对阿里来讲,并不直接自己做生鲜,就是帮做生鲜的这些企业、商户来搭建一个平台,比如喵生鲜,天猫生鲜。我们只提供平台,但是我们会帮助他们把整个的服务体系连接起来,物流、支付、包括商业的流量。关键的就是要有一些模式上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模式,叫C2B,由于有时效、有新鲜的这些问题,最好是预订或者预售。有预订预售之后的目标客户就很准确,接着物流配送、采摘、包装、存储都较容易。所以农产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的问题,没有品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或者说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才有品牌。今天去看褚橙,其实拿所有农产品的打造来看,看褚橙的案例基本就能把它想透了,它不能代表所有,它是一种模式。它可以在互联网上讲故事,可以找网红代言,这些都是在线下没有的,所以一定要用创新的思想去做,价值链的组合上,也必须用一个创新的思路去看。

黄钦荣提问:我们平常讲新产品的开发,是在Try and Error这样的情况下去尝试,发现问题了赶快改正,把这个问题去掉以后,又继续前进。我个人的看法,互联网加上流通,事实上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等于新产品在市场上推出,难免在开始的时候会遭遇一些问题,等把这些Error去掉以后,会越做越大。

高红冰回答:我觉得在淘宝上、天猫上,已经有很多做的成功的商户。看他们怎么做,不是我做,是我帮助他们做成功。我帮他们成功说明我搭建了一个环境,一个平台。然后拿他们做成功的经验我们总结来看。

洪勇提问:淘宝村的国际化复制过程,阿里目前有什么样的计划,着力在做哪些方面以及对于政府有什么样的诉求?

高红冰回答:首先淘宝村不是阿里刻意去塑造的,是其自发形成的,我们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帮助。十年的时间,到2015年已经发展到有780个淘宝村,每个村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产品,每个村一年的交易规模必须超过一千万元我们才会将其定位淘宝村。目前在国外还没有这样的淘宝村,但是估计随着淘宝变成一种全球性的交易时,有可能会产生,我们希望以后在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以后会产生这样的淘宝村。

洪涛教授:最后,请两位嘉宾对此次高端访谈做简短的总结。

吕双辉:我认为目前在流通环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个环节上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相应的政策配套,现在很多电商的物流环节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高红冰:我觉得“互联网+流通”可以这样理解:首先,传统的流通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让他们的业务和服务进行升级。其次,由于现代零售的出现和规模化的发展,它带动了零售端,最终带动了物流端的升级,形成了一个新的叫“电商物流”的行业。这个电商物流的行业实际上跟传统物流已经不一样,因为它配货的渠道,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其分拣、仓储的整个体系已经跟传统物流完全不同。所以目前传统的业态创新升级怎么保持一个互动和平衡。传统物流的主要问题是过去商业的价值链太多、效率低带来的众多问题,使得商品交易、服务有巨大的落差,成本过高。新的缩短中间环节和创新性的零售模式,是让流通业进步发展的最好机会。

(雷雪妍、李国玉整理)

猜你喜欢
生鲜流通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电商下乡潮
商贸流通
2014:生鲜电商的多样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