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课研究文献分析

2016-10-13 05:55雷黎颖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文教资料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微课文献资源

雷黎颖(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微课研究文献分析

雷黎颖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领域迅速发展,微课资源的开发成为重点,相关微课文献研究数量急剧增加。对于微课资源的质量问题,相关部门比较重视。本文从微课文献的被引率、年发文量趋势和关键词三个方面,对近五年我国“微课”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微课文献分析信息技术

一、引言

微课,又称微课程。最早在1993年,“微课”诞生于美国。1998年,新加坡实施了关于“微课”的项目研究,促进了微课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2008年,美国胡安学院戴维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微型的知识脉冲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此后,微课开始被应用于在线课程教育,在国内教育界慢慢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教育改革和在线课程开发的热点问题。2013年至今,微课文献数量剧增,但是微课文献的分析却很匮乏。鉴于此,笔者在对2011年~2016年6月14日期间的微课进行梳理,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微课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思考。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以CNKI为数据库,以篇名“微课”进行检索,共6402条结果,其中核心文献163条,时间段为2011年到2016年。说明有关微课的研究很多,但是在质量方面却不够高。本研究选取2011年到2016年核心期刊的163篇文献,使用bicombV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

三、现状分析

1.高被引论文分析

表1 被高被引论文

表1中被引频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中,4篇是理论基础研究,6篇是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被引论文最多的作者是胡铁生教授,其中《“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佛山市的微课资源库开发步骤和途径,展望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前景[1]。另外三篇论文分别从微课的发展阶段、建设和应用难点、开发实践与启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涉及方面相对较广。2011年5月,微课在佛山市第三届教育博览会推出,之后很多杂志、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都关注到微课。从期刊来源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中文核心期刊的载文数量最多,其中3篇共被引199次;其次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电化教育》载文2篇。整体来看,被引用次数相对较多的是微课的理论研究,但就趋势来看,后期文献可能更加关注微课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发应用方面研究。

2.年发文量分析

从文献发表数量随年代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微课类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速度。笔者对微课文献统计后将其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2013年,“微课”这一概念最初被提出,但尚未引起太大关注,总共只有5篇文献。2014年至今,文献数量相比之前增长趋势较快,共有158篇。可见近三年微课影响力剧增,专家对微课的研究投入甚多。微课学术数量的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与微课内涵变化及其发展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关键词分析

表2 高频词关键词

关键词反映论文的重点研究领域,有利于我们了解微课研究的相关领域。表2是使用bicombV1.0对前8个高频关键词的统计。

表2中关键词“微课”频次最高,其次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和微课引发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前、课内和课后学习任务能够达到知识传递、建构和拓展的目的。关键词“教学设计”突出了教师作为微课开发的主体,其微课设计技能是一大挑战。上好一堂微课,首先要按照课堂要求设计和组织教学,因此教师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技能面临一大挑战。另外,“教学效果”、“微课教学”、“自主学习”等,说明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并且不断地改革和深入教育教学。

四、微课研究现状分析

微课理论方面的文献大多数是对微课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等进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2]。胡铁生教授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强调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3],之后还介绍了微课的发展、开发与应用等相关情况,将我国微课的发展划分为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建设阶段三个阶段[4]。李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微课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初步根据五大依据将微课程分为11类,为微课程学习资源的构建和共享提供了经验[5]。关于微课特点的介绍,张一春明确了微课的十大特征[6];黄烨强调,短于6分钟的短视频最受欢迎[7]。

微课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微课设计;微课设计要考虑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8]。吴秉健将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目标、内容、技术特点和相关案例效果等进行横向比较后得出,只有教师将微课的使用放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的教育和专业发展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9]。张一川建议丰富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完善相关配套资源,以及拓展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10]。陈敏认为目前微课存在重复量大、质量低下等问题,最主要原因是微课设计开发不够深入[11]。微课网站、移动终端、微课电子商城等为微课发展前景提供了很大空间。

五、结语

微课在近几年引起诸多争议,我们不能盲目跟风、盲目研究,应该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创新性研究。微课设计和开发不只是技术应用,更需要系统平台的支撑,构建微课平台。随着微课渗入大众生活,能够为在职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平台。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5]李俊.信息化环境下“微课程”学习资源构建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97.

[6]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7]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10:259.

[8]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9]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23-26.

[10]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11]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06:37-38.

猜你喜欢
微课文献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