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IC设计的自动化综合流程初探

2016-10-13 15:19余俊兴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流程设计

摘 要:文章源自本人长期就职在模拟集成电路(nalog integratedcircuit )设计的相关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文章把模拟IC设计的自动化综合流程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模拟IC设计的特点,形成了模拟集成电路高层综合和物理版图综合的设计理念,希望可以为本行业的同仁有所启示。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TN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022-02

1 概 述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设计思路的逐渐开阔,对半导体物质的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集成电路正向着巨型化的方向发展。按照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的推测,截至2005年底,微电子工艺或许彻底具备制造工作频率为3.S G赫兹的实力,系统芯片的晶体管量或将升至1.4亿。到2014年芯片工作效率统计为13.5 GHz,规模大小达到43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经历了规模由小向大的发展历程,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也朝着系统集成的方向改变,所谓的集成就是将对应的半导体原件按照优化的结构集合到同一芯片里,这项工作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 现今集成电路自动化规划探索及开发的工作集中于数字电路范围内,产生部分优秀数字的集成电路高级整体系统,具有极其成熟的电子规划自动化(EDA)的工具软件用以完结高层次综合的版图等布局布线,出 现了SYNOPSYS、CADENCE、MENTOR等国际上著名的EDA企业。相比于成熟的数字集成电路来说,模拟集成电路在进行设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涉及到相关各个方面还较为落后,要想能够应用到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一定距离。眼下众多模拟集成电路(analog integratedcircuit)是被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专家在纯手动工艺制作的,就是运用被简单化了的电路模型,用仿真器对电路开展多次重复试验和更正,其物理版图也是采用纯手工艺绘制的。传统手工建设方法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受数/模混合集成趋向的影响,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该方法的模拟研究日渐兴盛,同时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标榜课题。工业界亟待有效的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设置的CAD工具,落伍的自动化设置方式和模拟CAD工具的缺少已成为约束将来工业进步的瓶颈。

2 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特征

为了缩短设计时间,模拟电路的设计有人提出仿效数字集成电路标准单元库的思想,建立一个模拟标准单元库,但是最终是行不通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比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要复杂的得多,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主要特征如下。

2.1 性能及结构的抽象表述困难

数字集成电路只需处理仅有0和1逻辑变量,可以很方便地抽象出不同类型的逻辑单元,并可将这些单元用于不同层次的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系统级、芯片级(算法级),RTL级、门级、电路级和版图级,电路这种抽象极大地促进了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而模拟集成电路很难做出这类抽象。模拟集成电路的性能及结构的抽象表述相对困难是目前模拟电路自动化工具发展相对缓慢,缺乏高层次综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对干扰十分敏感

模擬信号处理过程中要求速度和精度的同时,模拟电路对器件的失配效应、信号的耦合效应、噪声和版图寄生干扰比数字集成电路要敏感得多。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偏置条件、温度、工艺涨落及寄生参数对电路特性能影响,否则这些因素的存在将降低模拟电路性能,甚至会改变电路功能。与数字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不同,模拟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将不仅是关心如何获得最小的芯片面积,还必须精心设计匹配器件的对称性、细心处理连线所产生的各种寄生效应。在系统集成芯片中,公共的电源线、芯片的衬底、数字部分的开关切换将会使电源信号出现毛刺并影响模拟电路的工作,同时通过衬底祸合作用波及到模拟部分,从而降低模拟电路性能指标。

2.3 性能指标繁杂

描述模拟集成电路行为的性能指标非常多,以运算放大器为例,其性能指标包括功耗、低频增益、摆率、带宽、单位增益频率、相位余度、输入输出阻抗、输入输出范围、共模信号输入范围、建立时间、电源电压抑制比、失调电压、噪声、谐波失真等数十项,而且很难给出其完整的性能指标。在给定的一组性能指标的条件下,通常可能有多个模拟电路符合性能要求,但对其每一项符合指标的电路而言,它们仅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个别的指标而言是最佳的,没有任何电路对所有指标在所有范围内是最佳的。

2.4 建模和仿真困难

尽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模拟集成电路的建模和仿真仍然存在难题,这迫使设计者利用经验和直觉来分析仿真结果。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工艺水平,需要非常精确的器件模型。器件的建模和仿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只有电路知识广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胜任这一工作。目前的模拟系统验证的主要工具是SPICE及基于SPICE的模拟器,缺乏具有高层次抽象能力的设计工具。模拟和数模混合信号电路与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EDA研究的重点。

VHDL-AMS已被 IEEE定为标准语言 ,其去除了现有许多工具内建模型的限制,为模拟集成电路开拓了新的建模和仿真领域。

2.5 拓扑结构层出不穷

逻辑门单元可以组成任何的数字电路,这些单元的功能单一,结构规范。模拟电路的则不是这样,没有规范的模拟单元可以重复使用。

3 模拟IC的自动化综合流程

模拟集成电路自动综合是指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利用计算机实现从系统行为级描述到生成物理版图的设计过程。在模拟集成电路自动综合领域,从理论上讲,从行为级、结构级、功能级直至完成版图级的层次的设计思想是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展现出最好的前景。将由模拟集成电路自动化综合过程分为两个过程。

模拟集成电路的高层综合、物理综合。在高层综合中又可分为结构综合和电路级综合。由系统的数学或算法行为描述到生成抽象电路拓扑结构过程称为结构级综合,将确定电路具体的拓扑结构和确定器件尺寸的参数优化过程称为电路级综合。而把器件尺寸优化后的电路图映射成与工艺相关和设计规则正确的版图过程称为物理综合。模拟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3.1 模拟集成电路高层综合

与传统手工设计模拟电路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设计方法不同,模拟集成电路CAD平台努力面向从行为级、结构级、功能级、电路级、器件级和版图级的(Top-down)的设计方法。在模拟电路的高层综合中,首先将用户要求的电路功能、性能指标、工艺条件和版图约束条件等用数学或算法行为级的语言 描述 。

目前应用的SPICE、MAST、SpectreHDL或者不支持行为级建模,或者是专利语言,所建模型与模拟环境紧密结合,通用性差,没有被广泛接受。IEEE于1999年3月正式公布了工业标准的 数 /模硬件描述语言VHDL-AMS。VHDL-1076.1标准的出现为模拟电路和混合信号设计的高层综合提供了基础和可能。VHDL一AMS是VHDL语言的扩展,重点在模拟电路和混合信号的行为级描述,最终实现模拟信号和数模混合信号的结构级描述、仿真和综合125,28]。为实现高层次的混合信号模拟,采用的办法是对现有数字HDL的扩展或创立新的语言,除VHDL.AMS以外,其它几种模拟及数/模混合信号硬件描述语言的标准还 有MHDL和Verilog-AMS。

3.2 物理版图综合

高层综合之后进入物理版图综合阶段。物理综合的任务是从具有器件尺寸的电路原理图得到与工艺条件有关和设计规则正确的物理版图。由于模拟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强烈地依赖于电路中每一个元件参数,版图寄生参数的存在将使元件参数偏离其设计值,从而影响电路的性能。需要考虑电路的二次效应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对版图进行评估以保证寄生参数、器件失配效应和信号间的祸合效应对电路特性能影响在允许的范围内。基于优化的物理版图综合在系统实现时采用代价函数表示设计知识和各种约束条件,对制造成本和合格率进行评估,使用模拟退火法来获取最佳的物理版图。基于规则的物理版图综合系统将模拟电路设计专家的设计经验抽象为一组规则,并用这些规则来指导版图的布线布局。在集成电路物理综合过程中,在保证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芯片面积和功耗是必要的。同时应当在电路级综合进行拓扑选择和优化器件尺寸阶段对电路中各器件之间的匹配关系应用明确的要求,以此在一定的拓扑约束条件下来指导模拟集成电路的版图综合。

4 结 语

模拟电路设计被认为是一项知识面广,需多阶段和重复多次设计,常常要求较长时间,而且设计要运用很多的技术。在模拟电路自动综合设计中,从行为描述到最终的版图过程中,还需要用专门的CAD工具从电路版图的几何描述中提取电路信息过程。除电路的固有器件外,提取还包括由版图和芯片上互相连接所造成的寄生参数和电阻。附加的寄生成分将导致电路特性恶化,通常会带来不期望的状态转变,导致工作频率范围的缩减和速度性能的降低。因此投片制造前必须经过电路性能验证,即后模拟阶段,以保证电路的设计符合用户的性能要求。正式投片前还要进行测试和SPICE模拟,确定最终的设计是否满足用户期望的性能要求。高层综合和物理综合从不同角度闡述了模拟集成电路综合的设计任务。电路的拓扑选择和几何尺寸可以看成电路的产生方面,物理版图综合得到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版图,可以认为电路的几何设计方面。

参考文献:

[1] 余俊兴.模拟IC设计的自动化综合流程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5,(17).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流程设计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