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飞凌中国新掌门人发布“与中国共赢”战略

2016-10-14 04:58鹏飞
太阳能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飞凌事业部财年

本刊记者 ■ 鹏飞

英飞凌中国新掌门人发布“与中国共赢”战略

本刊记者 ■ 鹏飞

3月1日,北京乍暖还寒的时节,来自德国的半导体工业翘楚——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举办了媒体迎春会。公司四大事业部——汽车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的事业部负责人与会,公司新任总裁兼执行董事苏华博士作了演讲并发布“与中国共赢”战略。他们与来自相关行业的专业媒体分享了英飞凌取得的最新成就,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2015财年英飞凌在市场上创下佳绩,相比2014财年营收增长了34%,高达58亿欧元,其中包括国际整流器公司自2015年1月13日起贡献的营收。“同时,英飞凌的运营利润增长45%,达8.97亿欧元,实现了15.5%的运营利润率,比2014财年提高1.1个百分点。美元坚挺对营收和利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市场,英飞凌实现了13亿欧元的突破 (包括国际整流器的贡献)。”苏华说道。

苏华指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形势下,2015年英飞凌实现营收两位数的增长,得益于英飞凌在相关应用领域和市场的专长,凭借系统解决方案,英飞凌助力客户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从产品到系统”战略的实施,使英飞凌及早地发现了市场上的机会和趋势,从而快速灵活地为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的核心业务之一是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功率半导体及模组解决方案。2015财年,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的营收增长24%,达9.71亿欧元,这一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英飞凌对国际整流器公司的收购,另一方面归功于有机增长。事业部利润达1.22亿欧元,运营利润率为12.6%。

2015年9月,在英飞凌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举办的媒体活动日上,本刊记者曾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大国,如今成为事实。预计“十三五”中国光伏装机将获新突破,面对中国光伏巨大的市场机遇,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如何支持“十三五”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英飞凌有什么策略?

英飞凌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中国区总监于代辉表示,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电领域,英飞凌在20年前是最早进入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伴随了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一起成长。举例来说,英飞凌是携手阳光电源从创建到成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截至2015年1月,英飞凌为阳光电源交付了第10万个 PrimePACKTMIGBT模块。到2020年,预计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50 GW,平均每年装机量超过21 GW。这个市场对英飞凌来讲极具吸引力。

同时,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的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企业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窠臼,为其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从而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是成长竞争,光伏产业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光伏产业内部客户之间的竞争;更大的是来自于传统观念及传统能源的挑战。光伏发电与风电面临同样的挑战,到2020年,国家将实行风火电同价。风电和光伏发电都要面对传统能源的竞争,在火电价格非常低(低值环境成本)的情况下,给可再生能源企业提出一个及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在这方面,英飞凌非常有信心和可再生能源企业一起面对挑战。英飞凌不希望一味地在原有配置、原有系统上降低价格,不希望同行企业之间展开价格战,而是希望通过如半导体器件、IGBT等方面的技术革新,通过系统最优配置来降低成本。这种降低成本不仅仅是1%或2%的量变,而是10%、20%或30%的质变。比如常规的是8个模组配一个逆变器,英飞凌在研究是否有可能通过充分发挥IGBT的性能优势及对系统的深入了解,使用更少的模组,这样的成本降低将是跨越性的。

所以英飞凌希望与中国的一些优秀光伏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从而使德国的最新技术在中国、在全球同步发布。这样可以保证中国的光伏企业不仅可用全球最新IGBT技术参与全球竞争,而且在系统、在与传统能源的竞争上能够拥有更多优势。

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英飞凌一直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等领域的政策导向。在这20年中,英飞凌在本土的布局和投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包括在国内12个城市设立了办公地点、3个工厂、3个研发中心、1个物流中心,以及近2000名员工等。2015财年,英飞凌中国实现了13亿欧元营收的突破。

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也为了回报中国市场,继续成为中国政府和本土企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英飞凌将在中国重点推行4个方面的举措:1)助力“中国制造2025”;2)帮助本土客户走向世界;3)持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新兴行业;4)搭建本土生态圈,以此推动“与中国共赢”的战略的实施。

出生于北京的苏华博士曾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此次上任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回到起点北京,他笑言,“北京人”终于回到了北京。虽然初来乍到,肩负“与中国共赢”的重担,但有英飞凌强大的技术背景及自身多年职业生涯的历练作背书,苏总依然谈笑风生,自信满满。我们也祝愿未来英飞凌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英飞凌事业部财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朗盛对2021财年开局充满信心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北京农博力尔集团产品事业部
英飞凌收购科锐Wolfspeed芯片业务 8.5亿美元
解读NASA 2015财年预算
写在新财年到来时
11.53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