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征服

2016-10-18 13:25毛连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阎肃文段朴槿惠

毛连锋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素材支持】

素材一: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个人空间的狭窄使阅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文学的阅读更是如此,别人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

——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8期29页《读书五句话》)

素材二:韩国总统朴槿惠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与她受到的家庭熏陶以及从小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是分不开的。一位熟悉前总统朴正熙一家的学者介绍,朴正熙夫妇当年是翻着汉字词典为朴槿惠取名的。“槿”代表韩国国花“无穷花”,也有“国家”之意;“惠”则象征“恩惠”。朴槿惠从小喜爱阅读战争题材的历史小说,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朴槿惠最为欣赏的就是蜀国大将赵云。朴槿惠不仅学习中文,还十分喜爱阅读中国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位地道的“中国通”。(详见《作文与考试》2015年19-21期七月合刊122页《材料作文“生命的化妆”素材运用指导》)

素材三: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就是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他趴在床头奋笔疾书,结婚后的第一次探亲休假,他18天里足不出户。新婚的妻子每天把买好的饭菜轻轻放在桌角,轻轻走出宿舍……为了创作歌剧《江姐》和京剧《红岩》,阎肃还三下江南、两度入川,在渣滓洞监狱7天7夜里,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经过两年精磨锤炼,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修改了几十次。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在全国掀起红色旋风,阎肃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11期17页《阎肃:唱“蓝天”,咏“红岩”,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运用提点】

此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审题时既要把握材料核心,又要明确写作任务。材料共两句话,强调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明确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写作任务具体有两点,“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及“比较三条途径”。具体写作时,可以从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中任选其一,但不忽略另外两个角度的作用,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作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别探讨三条途径的优缺点。但不管怎样写,最后都要归结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上来,因为这是作文的核心要求,是作文的立足点。

素材一是名言,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素材二写朴槿惠通过阅读成了地道的“中国通”,可用来论证课外大量阅读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素材三写阎肃深入实地体验写歌剧,可用来论证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活用语段】

文段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同样,语文素养的获得,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不是埋头于田地干出来的,而是用大量的语言文字熏陶出来的。还记得那个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精通中国文化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吗?她高水平的汉语素养,来源于她对汉字字典的时时翻阅,来源于她对历史题材小说的大量阅读,来源于她对中国哲学名著的深入研究。难道我们不能说正是这大量的阅读,让她成了一位地道的“中国通”吗?余华说:“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让我们谨记余华的话,投身到阅读中去吧,那样我们就会拥有过人的语文素养。

文段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固然离不开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但是要真正将课堂所学、课外所获转化为能力,成为终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养,我认为还是要靠大量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素养。著名词曲家阎肃一生的创作经历,就是很好的明证。在创作歌剧《江姐》时,阎肃三下江南、两度入川,在渣滓洞监狱生活7天7夜,让工作人员给自己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经过两年精磨锤炼,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修改了几十次。正是这实地的体验,让冰冷的文字有了情感的温度;正是这反复的修改,让语言有了打动人心的穿透力。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创作,精炼了阎肃的语言,磨砺了阎肃的思想,让他成为现代作词界的泰斗。“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实践的打磨,我们才会铸成语文素养的宝剑,挥舞出人生精彩的华章。

【教师精评】

两个文段都是从“为什么”这一角度切入的论证段,都在段首借引用古代诗文,引出文段的中心观点。文段一用三个“来源于”叙述朴槿惠的事例,突出了大量阅读对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然后引用余华的话,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为后面提倡大量阅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文段二采用比较方法,提出观点“提升语文素养要靠社会实践”,然后叙述阎肃创作歌剧《江姐》的事例,采用因果分析,论证了实践对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2016年高考真题·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素材支持】

素材一:草婴,原名盛俊峰,著名翻译家,2015年10月24日去世。在草婴先生的告别仪式上,88岁的翻译家吴钧陶来送别老友,交谈中,他对草婴花费20年独自完成《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共400万字的译著一直钦佩不已。他以《战争与和平》为例,“书中有500多个人物,草婴就做了500多张小卡片,将每个角色的姓名、身份、性格特点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的世界,他才开始动笔。这份潜心深耕与精益求精,值得当下翻译界继续发扬下去。”(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1-3期一月合刊73页《草婴:持灯的使者》)

素材二: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万多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5期62页《材料作文“读书之用”素材运用指导》)

素材三:孙犁先生读书的用功程度,的确让人叹服。他说:“在同口教书时,小镇危楼。夜晚,校内寂无一人,萤萤灯光之下,一板床,床下一柳条箱,余据一破桌,摊书苦读,每至深夜,精神奋发,若有所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将书中的精辟片段抄下来,贴在室内墙壁上。教课之余,就站在这些纸条下面,念熟后再换上新的。(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第8期第26页《痴情》)

【运用提点】

此作文属于话题型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写作任务非常清楚,就是谈用怎样的方式开展“我的青春阅读”的。材料中提示了三种阅读方式,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阅读方式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三种之外的阅读方式。要想写得有深度,可以就某一阅读方式,从为什么选择、如何阅读、有何效果等方面具体展开,阐明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写作时,要明确“我的青春阅读”是话题,“阅读方式”是核心,不能有所偏离。

三则素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阅读时都采用了“抄读”这一阅读方式,可以用来论证“我”为什么选择“抄读”这一青春阅读的方式。

【活用语段】

抄读,就是在读书时,将好的字句文段抄录下来,时时反复诵读的读书方法。此法看似笨拙,实乃最有功效。无数文人都是靠此法成就了一番事业。忘不了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时所抄记的500多张卡片,忘不了侯宝林顶风冒雪到北京图书馆十八天抄得《谑浪》归,忘不了孙犁同口教书时那贴在墙上的时时记诵的纸条,试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这种沉潜抄读,又何来《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这400多万字的皇皇译著?又何来只上过三年小学却成为相声语言大师的成功?又何来在现代文学中自成一派的“荷花淀派”?“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手握书卷、如晤老友的纸质阅读中,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书中的精妙之处,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假以时日,你就会发现“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青春多了一份文雅之气。

【教师精评】

文段在叙例时用三个“忘不了”抓取三人抄读的细节,构成排比,然后采用假设分析,采用三个反问句,突出三人因抄读而取得的成就,从而论证了抄读方法的重要性。

【2016年高考真题·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素材支持】

余戈,一位致力于“微观战史”写作的中国军人,他所著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让许多写了数十年战争题材的作家汗颜。

从战事的前因后果,到具体的战役、战斗部署,从双方兵力、兵员成分,到武器装备、战斗力评判,甚至日军残兵的逃跑路线……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就在余戈“掘地三尺”的史料发掘中浮出水面。用四年时间,一边亲赴松山踏迹觅踪,一边青灯黄卷地在历史书页里翻寻。一部30万字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竟有880余条注释,34幅图表。无一事无来历,无一处无根据。为我们一点点廓清迷雾,一块块拼接,构成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真实战争史的血腥拼图,被誉为“战场考古学”。(详见《作文与考试》2016年1-3期一月合刊89页《魅力细节》)

【运用提点】

此作文属于言论式材料作文。材料是对一句俗语的创新性解释,有四个核心词:说,不说,个性,创新。具体立意时,可以围绕“有话”“无话”的“长短”展开辩证分析;也可以扣住“个性”或“创新”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理解。

余戈微观战争史的写作,就是“无话则长”,就是从他人不关注之处觅得了“有”,就是一种创新。

【活用语段】

于无声处听惊雷。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总会比常人更善于从无路处觅得坦途,从他人无话处发出振聋发聩的新声。“微观战史”作家余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的人。他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从一般军旅作家忽略的细节入手,从战事的前因后果,到具体的战役、战斗部署,从双方兵力、兵员成分,到武器装备、战斗力评判,甚至日军残兵的逃跑路线,他都一一挖掘出来,用30万字完成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真实战争史的血腥拼图。正是他这种“他人无话自己则长”的创新意识,才让他的作品具有了特别的气质,让写了数十年战争题材的作家汗颜,才有了“战场考古学”的美誉。余戈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有时并不是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创新只需要你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教师精评】

文段紧扣“无话则长”,提出创新就是要善于从无话处发现有话的观点,叙例时采用因果分析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契合作文。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阎肃文段朴槿惠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爱之吟
阎肃:调教“顽劣”儿子成才
朴槿惠坐牢半年无人探视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韩国国会通过弹劾总统朴槿惠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