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不群 韬光韫玉

2016-10-20 07:16王振德
名家名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山西大学山西省实验室

王振德

卓尔不群韬光韫玉

王振德

实验室神情专注

八月的校园非常安静,飞倦了的小鸟躲在阴凉处,时而俯身寻觅,时而仰望天空,阳光的炽烈燃烧着云的洁白、天空的蔚蓝。李卓玉教授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两点一线。如果没有事情打扰,或者说她希望没有事情打扰,她就可以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中。

我见到李卓玉教授的时候,她正在忙着整理资料。八月份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轻松的日子,可以尽情地享受每一天假期。但是对于李教授和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来说,八月和其他月份一样,都是在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中度过,反复的实验耗费精力,满意的结果振奋人心,生活在实验室里的这群人仿佛已经忘却了夏暑冬寒,已经久违了假期。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或许会让你失望。”这句话仿佛就是一个软钉子,但是李卓玉满面的笑容,真挚的眼神,我竟感受到些许亲切。我在体会这亲切的同时,顺势观察了李教授的办公室,办公室收拾得井井有条,没有与身份相符的奢华,却有一些书卷气。

与李卓玉教授的会面,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聊天。整个交谈的过程中,李教授很少谈及自己取得的成就—这些我愿意挖掘,并且用来大做文章的内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经历了什么和想做什么。

翻越大山

说起过去的这些经历,李教授最先提起的人就是她的硕士导师袁静明教授,袁静明教授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眼界,给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当时,国内相关学科的研究还很落后,袁静明教授就提出要让年轻人出去多学习交流。这成为李卓玉下定决心去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学习的原因之一。

李卓玉教授在山西大学本科学习的时候,攻读的是植物学,研究生攻读的是生物化学,但是现在要到外国去攻读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要想顺利地毕业,不仅仅是翻越语言这座大山,还有学科基础与最新成果了解等大山,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她学习的决心。回想那几年的日子,李卓玉老师说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着,站在异国的校园内,对于自己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在跟着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她抽时间在图书馆中阅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书籍,恶补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毫不客气地说,她当时是基础最差的学生,没有之一。

但是,也就是这几年,她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她不仅通过了德语入学考试,还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通过深层次的学习,让她认识到国内相关专业建设的迫切性。所以,她完成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将这些知识种植在家乡的大地上,2002年,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山西大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走上讲台。

在讲课的同时,李卓玉教授大量的空闲时间在实验室度过。生物化学学科每一个结论、每一个研究成果都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的。但是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在想看一些理论资料的时候,由于大部分资料都是英语写作,且当时国内所拥有的论文期刊资料甚少,受到很大限制。这时,学校想让李卓玉教授建立一支科研队伍。这些困境与任务让她越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她觉得有必要再进行深造学习。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1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们在一起(右图)

这一次,李卓玉教授专门选择了英语国家—英国,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最快速度完成对英语的学习和提高。英国Dundee大学给她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她在那里进行了六年半的学习,主攻生物医学。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她戏称是“5+2”“白+黑”的实验和工作节奏。节假日不但不休息,还要将在英国学习的女儿拉上一起做实验。看到母亲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李卓玉曾经一再希望女儿学医或者生物医学,但女儿都没有听从她的意见,因为,女儿被她的工作状态吓到了。

在英国六年半的学习,李卓玉教授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而且能够用英语将这些学习所得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在国际权威的杂志上发表。或许这样的场景在英国不够显眼,但是如今在山西大学的校园内,昏黄的灯光下,李卓玉教授在电脑上用英文完成多篇生物医学类高端论文,不得不令人称奇。不用说写,单单是那些专业术语就令人头疼。当我看着文档中一行行整齐的英文字母时,我脑海中一次次浮现着这一场景。对于李卓玉教授来说,在英国的六年半,只是她学习之路上的一小段,但是我们清晰地看见她翻越了一个个陡直的山头。如果将成功比作看海,那么山的那一边离海会更近一些。

学成回国,众多的机构伸出橄榄枝,但是李卓玉还是希望回到山西大学。虽然山西大学的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当时都没有一间像样的工作室。就这样,她将山西大学作为“自己战斗”的场地。

演示实验(右图)

做些事情

在山西大学这几年,李卓玉教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于成绩,李卓玉总是一带而过。比起谈成就,她更乐意给我们讲她所要做的事情。在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的过程中,李卓玉教授对肿瘤的病因和干预研究颇有心得。

但是,她不想让自己的一生所学,停留在实验室里,局限于一纸言论,她更倾心于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对百姓实实在在的优惠。所以,近年来,总是倾向于医学应用的研究,她将这个称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百姓受惠,那就要实用性强、安全性强、针对性强,最主要还是普通人都能够消费的起。当然“做点事情”还是在她的研究范围之内,与肿瘤有关,从山西小杂粮中发现的抗肿瘤产物怎样能够制成药剂,用于临床。做点事情,虽然看似很简单,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从她有这个想法,到今天,他们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山西地皮菜、米糠、绿豆等小杂粮含有抗肿瘤的有效成分,这种发现也是世界首次,获得多个国家专利。在动物身上的实验也非常成功,可以清晰地看到,使用其药物处理使得肿瘤越来越小,但是要从实验室到临床运用,还有一大步要走,或许,还要时间的检验。一朝梦想,十年时光,做点事情绝不像说说那么简单。

李卓玉教授对当今人群中癌症与肿瘤等病的高发很是关注,现在是这些疾病的高发期,而且还呈年轻化趋势。所以每次有人和她聊天的时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病是可以预防的,要在健康的时候就重视起来。从衣食住行方面,比如说,要饮食清淡,不宜过饱;要起居规律,切勿熬夜;要适当运动;要保持好的心情。其实这些都是大家明白的道理,难在坚持而已。

当我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阳光更加炽烈了,几只乘凉的小鸟已经不见踪影,我抬头望望天空与白云,我想,或许拥有健康和获得成功的过程是一样的,都难在坚持,当有一天这些坚持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健康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健康也从来不需要标榜,当你这次体检时没有毛病,那么你就应该一直保持着这些好习惯。成功也是不需要标榜的,重要的是不停下前行的脚步,让人生的每一步都绽放着光芒。

李卓玉简介:

李卓玉,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百人计划”海外引进人才。《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第七届编委,山西省第七届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蛋白质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及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近年来集中在肿瘤抑制因子及其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对肿瘤信号通路的调控,环境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毒理作用分子机制。已经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SCi 收录40篇,包括高影响因子论文多篇。

2016年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六届“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第七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猜你喜欢
山西大学山西省实验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正式施行
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成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