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分析

2016-10-21 02:29李宗杰宋玲玲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梯田产值

李宗杰, 田 青, 宋玲玲, 张 富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 兰州 730070)



甘肃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分析

李宗杰, 田 青, 宋玲玲, 张 富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 兰州 730070)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计算了甘肃省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系统评价了各措施对研究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甘肃长江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58.08亿元,180.02亿元,29.69亿元,15.2亿元,合计282.99亿元;同时,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甘肃省长江流域累计节约土地面积25.96万hm2,节约劳工2 216.9工日。另外,随着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研究区的治理面积、年增产量、年净增产值以及累积净增产效益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水保林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效益;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长江流域; 甘肃省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管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甚至是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1-3]。为了应对这一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对各大水土流失区配套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以致全面防治水土流失[4-5]。而通过最近几十年的治理,虽然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的遏制,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具体效益如何?特别是经济效益如何?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了。

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开展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更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物质基础。在众多的效益研究中,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同学者对不同流域做出的效益评价所包含的指标各不相同,在指标的设置上普遍存在随意性、混乱性、重复性、交叉性、包容性,这严重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埋下了导致错误决策的隐患[6-11]。为此,在2008年,水利部组织专家通过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进一步修正,颁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共包括23个指标,其中,生态效益指标9个,经济效益指标4个,社会效益指标10个,国家标准的出台使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有了依据[12]。本文正是基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规定的内容,通过筛选构建适合甘肃省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参数及效益计算方法,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在甘肃省产生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甘肃省,乃至全国相似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措施效益计算、体系的优化与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13-16]。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甘肃长江流域地处甘肃省南部,流域面积3.85万km2,该流域位于东经102°34′—106°37′,北纬32°06′—34°32′。地质构造属南北秦岭褶皱带的西延部分,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整个地势西北向东南递减,相对高差多在500~1 000 m,切割剧烈。该地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15℃,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20℃,年积温1 700~4 800℃,无霜期145~287 d,年均日照时数1 711~2 085 h,年均蒸发量1 000~2 000 mm,年均降水量500~800 mm,本项研究选取属于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的岭南高山深谷区、徽成丘陵盆地区、西礼黄土丘陵区3个区域进行效益分析。岭南高山深谷区位于陇南土石山亚区中部,地处西汉水中上游和白龙江的中游地带,包括宕昌县、文县、礼县的大部分,西和县、成县、康县和舟曲县局部,土地总面积12 591 km2。本区水土流失面积44.10万hm2,年均径流模数20~25万m3/(km2·a),年均土壤水蚀模数500~3 000 t/(km2·a)。徽成丘陵盆地区,位于陇南土石山亚区东部,嘉陵江上游,包括成县、徽县、两当县,土地总面积2 128 km2。本区水土流失面积12.63万hm2,年均径流模数20~25万m3/(km2·a),年均土壤水蚀模数500~1 000 t/(km2·a)。西礼黄土丘陵区位于陇南土石山亚区北部,地处小陇山与西秦岭之间的西汉水上游,包括西和县大部,秦城区、北道区、礼县的一部分,土地总面积3 262 km2,本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为主,也有少量的冻融侵蚀。坡面以面蚀为主,沟道多泥石流,年均径流模数13~20万m3/(km2·a),年均土壤水蚀模数1 000~3 000 t/(km2·a),沟壑密度一般为2 km/km2左右。

1.2研究方法

以甘肃省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1980—2012年水土保持年报数据为基础,以1980年以来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研究等科研成果为参照,以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资料为控制点,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 008)来计算研究区水土保持经济效益[12],以2010年为价格年,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在研究区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甘肃省,乃至全国相似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体系的优化与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1.2.1直接经济效益

(1) 措施产品增加量:首先根据治理措施与对照措施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对比,求得单位面积措施产品的增加量,再乘上该项措施的数量即可求得该项措施产品的增加量。

单位面积措施产品增加量:

Δp=pa-pb

(1)

式中:Δp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产品增加量(kg/hm2);pb为对照措施单位面积产量(kg/hm2);pa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产量(kg/hm2)。

措施产品增加量:

ΔQ=Δp·S

(2)

式中:ΔQ为治理措施产品增加量(kg);Δp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产品增加量(kg/hm2);S为治理措施数量(hm2)。

(2) 措施产品增加值:根据治理措施与对照措施的单位面积毛产值进行对比,求得单位面积措施产品的增加值,再乘上该项措施的数量即可求得该项措施产品的增加值。

单位面积措施产品增加值:

M=pa·j-pb·j

(3)

式中:M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产品增加值(元/hm2);j为产品单价(元/kg)。

措施产品增加值:

ΔZ=M·S

(4)

(3) 净增产值:根据治理措施与对照措施的单位面积净产值进行对比,求得单位面积的净增产值,再乘上该项措施的数量即可求得该项措施的净增产值。

单位面积净增产值:

(5)

式中:L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净增产值(元/hm2);Ca为治理措施实施后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生产运行费(元/hm2);Cb为对照措施实施后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生产运行费(元/hm2)。

净增产值:

ΔN=L·S

(6)

式中:ΔN为治理措施净增产值(元);L为治理措施单位面积净增产值(元/hm2);S为治理措施数量(hm2)。

(4) 单位面积产投比:

K=L/d

(7)

式中:K为单位面积产投比;L为单项措施单位面积的净增产值(元/hm2);d为单项措施单位面积的基本建设投资(元/hm2)。

(5) 单位面积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

H=m+d/L=m+1/K

(8)

式中:H为单位面积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年);m为该项措施生效时间(年)。

当然,这次比赛我并没能如愿获得一等奖,但却给所有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海淀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及其它学校的领导,都知道太平路小学有一个年轻人,课上得好,叫陈姗。

1.2.2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基本农田(梯田)间接经济效益,可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1) 节约的土地面积可按式(9)计算:

ΔF=Fb-Fa=V/Pb-V/Pa

(9)

式中:ΔF为节约的土地面积(hm2);V为需要的粮食总产量(kg);Fb为需坡耕地的面积(hm2);Fa为需基本农田(梯田)的面积(hm2);Pb为坡耕地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kg/hm2);Pa为基本农田(梯田)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kg/hm2)。

(2) 节约的劳工可按式(10)计算:

ΔE=Eb-Ea=Fbeb-Faea

(10)

式中:ΔE为节约的劳工(工日);eb为种坡耕地单位面积需劳工(工·日/hm2);ea为种基本农田单位面积需劳工(工·日/hm2);Eb为种坡耕地总需劳工(工日);Ea为种基本农田总需劳工(工日)。

2 结果与分析

2.1岭南高山深谷区分析

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累积完成梯田建设4.58万hm2,梯田累计粮食增加260.8万t,折人民币64.9亿元,净增产值32.5亿元,累计净效益为26.6亿元,单位面积梯田的产投比为0.32,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5 a。1980—2011年累计节约土地21.6万hm2,节约劳工1 877.6万个。到2011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建设水保林16.61万hm2,累计增产材积976.4万m3,增产柴薪2 641.9万t,折188.6亿元,净增产值162.4亿元,累计净效益为144.4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65,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9 a。截至2011年,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经济林累计建设6.02万hm2,累计增产水果401.1万t,毛增产值95.0亿元,净增产值15.4亿元,累计净效益为6.0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33,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8 a。截止到2011年,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种草面积达到1.75万hm2,累计增产干草68.4万t,毛增产值10.9亿元,净增产值为5.5亿元,累计净效益为4.7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50,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3 a。

表1 甘肃省农产品及农业消耗产品参考价格

注:苗木费用:水保乔木林苗木,5.0元/株;水保灌木林苗木,2.0元/株;果园苗木,7.0元/株;其他经济林苗木,7.0元/株。

2.2徽成丘陵盆地区分析

梯田直接经济效益: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徽成丘陵盆地区累积完成梯田建设3.29万hm2,梯田累计粮食增加66.8万t,折人民币16.6亿元,净增产值11.6亿元,累计净效益为8.3亿元,单位面积梯田的产投比为0.29,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5 a。梯田间接经济效益:1980—2011年累计节约土地13.0万hm2,节约劳工1 100.9万个。到2011年,长江流域徽成丘陵盆地区建设水保林1.43万hm2,累计增产材积60.8万m3,增产柴薪140.0万t,折10.2亿元,净增产值8.4亿元,累计净效益为6.5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48,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10 a。截至2011年,该区经济林累计建设0.41万hm2,累计增产水果72.8万t,毛增产值18.0亿元,净增产值0.6亿元,累计净效益为0.05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52,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6 a。截止到2011年,该区种草面积达到0.25万hm2,累计增产干草15.7万t,毛增产值2.5亿元,净增产值为1.4亿元,累计净效益为1.2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58,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2 a。

表2 甘肃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表3 甘肃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梯田节约土地面积和劳工数

表4 甘肃长江流域徽成丘陵盆地区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表5 甘肃长江流域徽成丘陵盆地区梯田节约土地面积和劳工数

2.3西礼黄土丘陵区分析

梯田直接经济效益: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长江流域西礼黄土丘陵区累积完成梯田建设5.35万hm2,梯田累计粮食增加120.3万t,折人民币29.9亿元,净增产值29.0亿元,累计净效益为23.2亿元,单位面积梯田的产投比为0.40,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4 a。梯田间接经济效益:1980—2011年累计节约土地10.5万hm2,节约劳工901.9万个。到2011年,该区水保林累积建设8.47万hm2,累计增产材积258.7万m3,增产柴薪826.5万t,折49.0亿元,净增产值40.6亿元,累计净效益为29.2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51,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9 a。截至2011年,该区经济林累计建设2.95万hm2,累计增产水果196.9万t,毛增产值51.0亿元,净增产值26.7亿元,累计净效益为23.0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99,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6 a。截至2011年,该区种草面积达到2.37万hm2,累计增产干草174.1万t,毛增产值23.2亿元,净增产值为9.3亿元,累计净效益为8.0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36,基本建设投资回收年限为3 a。

2.4研究区经济效益分析

由图1得,研究区的治理面积、年增产量、年净增产值以及累积净增产效益随着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11年,研究区累积治理面积53.48万hm2,其中水保林面积占了49.57%,梯田面积占了24.72%,人工种草面积最少仅占8%。年增产量为316.72万t,其中水保林的年增产量占了研究区所有年增产量的68.44%。年净增产值为24.57亿元,水保林占了57.42%。甘肃长江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58.08,180.02,29.69,15.2亿元,合计282.99亿元;同时,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甘肃省长江流域累计节约土地面积25.96万hm2,节约劳工2 216.9工日。很显然,水保林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坡改梯工程,经济效益最不显著的是人工种草措施,但这一说法只是局限于研究区的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而言。

表6 甘肃长江流域西礼黄土丘陵区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表7 甘肃长江流域西礼黄土丘陵区梯田节约土地面积和劳工数

图1 甘肃长江流域经济效益分析

3 结 论

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岭南高山深谷区累积完成梯田累计净效益为26.6亿元,水保林累计净效益为144.4亿元,经济林累计净效益为6.0亿元,人工种草累计净效益为4.7亿元;徽成丘陵盆地区累积完成梯田累计净效益为8.3亿元,累计节约土地13.0万hm2,节约劳工1 100.9万个,水保林累计净效益为6.5亿元,经济林累计净效益为0.05亿元,单位面积产投比为0.52,人工种草面积累计净效益为1.2亿元;西礼黄土丘陵区累积完成梯田累计净效益为23.2亿元,累计节约土地10.5万hm2,节约劳工901.9万个,水保林累计净效益为29.2亿元,经济林累计净效益为23.0亿元,人工种草累计净效益为8.0亿元。另外,研究区的治理面积、年增产量、年净增产值以及累积净增产效益随着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水保林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田卫唐,胡维银.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204-209.

[2]孙鸿烈.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利,2011(6):16-16.

[3]田青,李宗杰,宋玲玲,等.甘肃河西地区1986-2011年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格局[J].中国沙漠,2014(6):1692-1698.

[4]叶廷琼,张信宝,冯明义等.水土保持分析与社会进步[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71-73,113.

[5]彭珂珊.关注中国水土流失[J].国土资源, 2004(2):22-25.

[6]沙棘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7]周磊,黄秋昊.基于灰色关联TOPSIS的城市土地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39-44.

[8]孙华,赵雪峰,何茂萍.西南地区几种典型边坡植被的护坡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6-11.

[9]吴岚,秦富仓,余新晓,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9):20-24.

[10]熊康宁,王恒松,刘云.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监测与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2-15.

[11]Colombo S, Calatrava-Requena J, Hanley N. Analysing the social benefits o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using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58(4):850-86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S]. GB/T 15774─1995,2009.

[13]刘万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与管理规范化[J].中国水土保持,1995(7):44-48.

[14]Barbier E B, Bishop J T. Economic values and incentives affect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5,50(2):133-137.

[15]李宗杰,田青,宋玲玲,等.基于水土保持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5,34(5):1420-1426.

[16]王禹生.田红.铁瓦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计算[J].人民长江,1999,30(4):27-29

Analysis on Economic Benefi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in Gansu Province

LI Zongjie, TIAN Qing, SONG Lingling, ZHANG Fu

(CollegeofForestr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We calculate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using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benefit of 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GB/T15774—2008),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measur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erraced fields, fores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rees of economic value and artificial grass planting are 5.808 billion yuan, 18.002 billion yuan, 2.969 billion yuan, 0.152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the total is 28.299 billion yua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project of terrance in the study area accumulated land area of 259 600 hm2was saved and 2 216.9 man-days of labors were saved in Yangtze River Basin in Gansu Province. In addition, with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management area in the study area, annual increment, net production value and the cumulative net production efficiency show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fores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nomic benefits; soil and water loss; comprehensive control; Yangtze River Basin; Gansu Province

2015-09-01

2015-09-23

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摩天岭北坡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动态响应”(31260122)

李宗杰(1989—),男,甘肃会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环境过程。E-mail:lzjie314@163.com

田青(1974—),女,甘肃临洮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恢复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tqing@gsau.edu.cn

S157

A

1005-3409(2016)04-0128-05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梯田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山区修梯田》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