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机制研究

2016-10-21 16:17孙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孙莉

摘 要:高校阳光体育的实施,既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体质大面积下滑倒逼。研究认为,通过教师培养机制、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考核与学生的学业考核机制的改革,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做出适合信息化环境下的努力与创新,使他们能既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要积极地利用自己的各种条件开展体育活动,为人生幸福、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阳光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a)-0004-02

阳光体育作为推动体育发展、优化和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充分开发、运用和创新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设施、学科建设,做出了市场化、应用化的探索与展望,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的吻合性配置,提高了资源创新、积累和利益的深度和广度。

1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机制方向

立足高校体育现行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探索课程设置、内涵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切合时代实际的有效举措。

1.1 改革教师培养机制

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与改革的探索者,按照时代要求改革教师培养机制,是切实提高阳光体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举措之一。从学生体质下滑的实际分析,根本成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体育学科和体育运动兴趣低,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从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向切入,培养教师激活、调动和培养学生稳定兴趣的知识、教育技术和能力,是当前教师培养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实施中,要注意从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学习阶段的学校环境,以及学生个人理想、兴趣与和体质实际出发,加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共性分类、个性研究与针对性教学措施创新的能力,以支持他们在教学中既能培养大学生的共性兴趣,也能引导大学生去自主选择或创新个人的体育项目兴趣,以达成提升体质、保持健康的基本目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身体物质基础。

1.2 改革课堂教学机制

高校体育课堂作为大学生阳光体育技能学习的主要阵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基本路径之一。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运用信息化设施多,甚至对各种新媒体移动设施具有依赖性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开辟全新的教育教学课堂,把教学的时间、空间与效果评价,融入到信息化设施的运用中,使他们在虚拟的人际交往、娱乐和学习中,就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并开展交互的、动态的、全程的体育运动活动,以确保完成阳光体育运动时间、负荷和项目。具有实际意义的如阳光体育运动QQ群建设、微博关注群建设、微信好友圈建设等,使大学生按照志趣相投的原则,在自己特定的“组织”内开展学习活动和即时的运动,例如在瑜伽兴趣朋友圈中在特定的时段内,圈中好友们可以一起开展瑜伽运动,有效地避免了强制规定带来的逆反心理。

1.3 改革质量考核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质量。一方面,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的改革。尽管现行教学考核标准已经相当全面,对高校体育而言却没有真正地以大学生的体质提升和健康体现出来。站在阳光体育的视角,以教师每日组织学生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运用、学生运动兴趣水平与学生运动负荷及其成效,作为教学考核标准相对切合学生实际和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考核就要以关注学生每节课与每天的规律进步,为基本的考核准则和教学实施目标,更为切合阳光体育和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实际。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考核的改革。体育能力包括掌握的体育项目、体育技能的标准化运动、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个性化的能力,以及结合自己未来职业设想创新职业体育方式的能力;体质水平包括按照其体重、身高、年龄、性别所应该达到的标准,对比初入学时的健康指数、不同年级时的健康指数,强化其进步性和达标性的结合,尤其是在学生体质下滑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其体质进步的水平,是切合当前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的。

2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

阳光体育的高校实践,从体育教学到体育运动还需要具体实施办法,才能转化为切实的运动和体质提升的成果。

2.1 增加学生运动量

按照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要求,大学生每天最少要在一小时以上的运动量,高校完全可以体育教学的课堂为契机,使在学生在学业硬性学习规定的体制内,开展时间尽可能长、负荷尽可能大与效果尽可能好的运动。因此,表现在教学改革的层面,就是在学科设置与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需要运用国家教育行政的强制性、学校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性,以及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去选择学生兴趣高、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以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人员集中与标准一致的优势。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中,去发现自己学习和运动不足,例如肥胖者的运动障碍、运动缺少同学的身材姿态欠佳和身材线条模糊等。

2.2 激发学生个性化技能创新

尽管现代体育项目繁多,但由于现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教育和指导学生去创新适合自己个性的体育技能,是激发他们运动兴趣的根本内驱动力之一。结合他们喜欢上网与“宅”的共性习惯,教师要注意选择和创新适合他们网络活动时与寝室运动的体育方式,对他们开展基本的技能教学与地点适应性的创新启发教学活动。由此,教学的重点在于教育大学生,去开发能加强颈部运动、上肢运动、防止下肢肌肉萎缩运动与腰部运动的专题项目,既能满足他们学习需要、娱乐需要与个性工作需要的体能恢复与锻炼,也能减少他们长期不运动导致的各种职业病化的倾向。因此,指导学生运用寝室、网吧、教室与图书馆等相对狭小的空间,去开展不干扰他人且能优化自己技能的运动方式,是值得思考和推广的。其中,实效性较强的有哑铃有氧运动、俯卧撑、仰卧起坐、曲蹲等,既能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认为疲劳的肢体部位,也能对学生开展相对全面的训练。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进少数民族的一些具有健身与医疗功能的体育项目或技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加以选择,例如五禽戏、气功与八段锦等,以增加学生选择的可能性。

2.3 开展时尚体育教学

根据现代学生艺术学习、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的常态化经历,高校体育教学积极地引进具有艺术性的時尚体育项目,是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和创新兴趣的导向性动因。再者,由于在现代市场就业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识、能力与外在形象的综合关注现象,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开展具有健美、健身与健心功能的时尚体育教学,是激活学生积极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工作路径之一。当前,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强的有:瑜伽、健美舞、体育舞蹈、骑行、徒步旅行与攀岩等,其中瑜伽与健美舞或健美操等,是现有高校体育硬件条件下比较容易实施的,也是各高校实施效果较好的体育项目类型。

3 结语

阳光体育的实施,就是通过强制性和引导性的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不健康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娱乐习惯走出来,使他们能在科学性的负荷运动中,优化自己的身体机能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切实打造他们健壮的身体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志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与科学,2012(2):83,118-120.

[2] 刘传勤.市场经济条件下北京市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3):112-117.

[3] 谭吟月.体育“一校一品”建设运行机制——以苏州市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4(4):105-106.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