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2016-10-21 16:43邱宗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教育

邱宗华

德育,即大写的“教育”,是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和形成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定格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中,还应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要认识德育主体的挑战性

学生是学校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主体。由于组成这个主体的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是生长在大变革时期的年轻一代,在这种遗传与熏陶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今天的小朋友中,很难找到象过去那种羔羊式的“好”学生,我们对在校的600多名1—6年级小学生进行考查时发现,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百依百顺的学生只占10%,敢于公开顶撞占50%,而采取沉默、向家长告状、与同伴谈论是非以示挑战的占40%。

面对学生的挑战,我们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把这种挑战当作激活师生生命的源泉,当作创新学校育人体系的动力。

第一,,要读懂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异样”现象,实际上是在追求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所谓“反叛”,只不过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对教师的某些做法进行甄别。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坦诚的检讨自己的教育行为,把学生当作挚友,多做一些换位思考,让自己回到童年,重新品尝那种天真、梦幻式的想入非非的滋味。

第二,不断更新教育手段,使教育措施更具人性化。对学生的行为,最好不用量化管理,如果对学生的一切都用量化来衡量,就会使幼小的心灵变得只有数量而没有人情。学校的一切措施和制度都必须随着时间的前移,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不斷变新。同时要努力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应对形势变化的新举措,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呵护童真,发展个性。童真和个性,是少年儿童的能力体现。教育工作者都是从儿童时代过来的人,应该懂得敢说敢为,无所顾忌,是儿童的天性,是没有经过任何塑造的童真。如果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压抑、没有苛求、充满生命力的环境里,他们的能力一定会在自发的天性中健康发展。

二、要掌握德育内容的多元性

随着青少年渴求知识的愿望不断增强,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远远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把德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完成更是一种狭隘的德育观。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图书、影视、网络等,形成多元的德育内容。

1.改革教学方法

以课本为素材的德育课,不要象上其它课程那样用理论知识充斥课堂,教师泛泛而谈。应把重点放在激情、导行上,以课本剧、辩论会、演讲赛等形式让那些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形式,应以适应学生特点为主题,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寓德育于日常生活之中。

2.拓宽思路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国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未成年人的视野也日具开阔,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不满足课堂和校园的现状,经常出现给班主任、校长写建议信的案例;还有的小学生干部,遇到工作有压力的时候,大胆地向学校和老师提交辞职报告。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表现,学校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正确诱导,不让他们感染消极情绪;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三是拓展视野,放眼于广阔的德育空间,不要少见多怪,制造严厉气氛。

3.建立网络

在农村中小学,德育资源和场所十分贫乏,除学校这个主渠道外,校外辅导基本上名存实亡。学生在校内感受的是艳阳天,可在校外犹如进了大染缸,这些不和谐的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在心灵上感到茫然的主因。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在乡镇建立关怀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二是把每个家庭都当作德育网络中的一个主页,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引起农民的重视。

三、要认识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

所谓德育目标,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所要达到的规范准则,常常以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为效仿对象。雷锋助人为乐,赖宁舍身保护国家财产等一大批震撼世纪的英雄人物,曾是许多青少年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如果说过去我们培养学生的信念是“我不种地谁种地,我不做工谁做工”,而在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的今天,学生追求的已不再是这种单一的定势,站在金牌领奖台上的体育明星是他们昨天的追求,而影视中的武侠也许会成为他们今天的榜样,那些身缠万贯的老板可能是他们明天的向往。今天的中小学生已不愿在一个模式下循规蹈矩,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真可谓是眼花缭乱。

第一,要正确引导。我们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强调学生的人生目标,不要把信仰英雄人物、科学家、政治领袖当作最完美的理想。要把学生容易接受的、喜欢的、富有童趣的思维当作自己的追求,允许理想多样化,追求随意化。对他们的要求不能随意拔高,要让理想和追求成为他们随手可摘的星辰,只有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德育的方式主要是软化,强硬的手段作用不大。因此,只要我们将学生磨砺成金子,他们将来到哪里去发光发热,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去设置。磨砺学生,要以尊重为主,为他们宽松环境,困难面前要多信任;挫折面前要多鼓励;遇到问题要多交流;受到伤害要多安慰;遭遇委屈要多说对不起。同时,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少唠叨,遭遇失败时要少苛求,取得成绩时要少炒作,有了缺点时要少指责,对他们自己的爱好要少掺和。

第三,要注重潜移默化。天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所有老师都关心自己的学生,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疼爱和关怀要有适当的维度。在不同时期,疼爱和关怀的内容也要随之变化。对现在的青少年,要轻说教,重身传。家长和老师的榜样效应,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的。有的孩子喜欢爸爸,抱怨妈妈;有的孩子喜欢妈妈,抱怨爸爸。儿童这种选择性的爱与怨,都是我们平时潜移默化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适当的意义。”

猜你喜欢
青少年德育教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