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新意,学出个性

2016-10-21 10:08彭馨仪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熏陶海岛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强调语文教育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文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和实施。

【关键词】体验;实践;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标似一夜春风,更新了教学理念,解放了师生手脑。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里,怎样践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 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下面以老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尝试。

一、巧借“鱼话”,温故知新

为了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引出对重点段第四段的学习,我在“鱼”上做文章。课伊始,我请出小鱼——戴着鱼头饰的同学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接着话锋一转:“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和海岛也别有洞天,建议大家先去海底看看美丽的鱼。”写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段落呈并列关系,但以写海底的第三、四段为重点。小鱼的话,不仅引领学生温故知新,激起其学习新课的欲望,更能启示学生直奔课文重点段。

二、驰骋想象,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极言鱼多,最后一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理解的难点,怎样让学生深刻体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重点词句?我以第二句“有的……有的……”句子为突破口。課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把文中描述的四种鱼分别画在四张硬卡纸上。课堂上请四位同学手持这四条鱼从珊瑚丛中(实际上是同学当中)穿出站到台前,请同学们以热情的读书声欢迎它们。这儿其实暗藏一个看图读背句子的语言训练。随后,我出示一张写着“有的……”的鱼形卡片:“有的鱼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在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中,快来说说我的样子吧。”趁学生七嘴八舌地交流之际,我来个急刹:“同学们,那么多的‘有的总也说不完,西沙群岛的鱼真……”“真多呀!”学生回应。接着,原来那四条鱼猛一翻身,一个句子出现在“鱼背”上:“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学生齐读后,我追问:“‘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海底是怎样的?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一画?”于是,喜爱画画的学生拿起粉笔尽情描画他们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喜爱读书的同学配着优美的旋律读出奇幻的海底世界。此刻,学生对这一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其个性体验中迎刃而解。

三、物我交融,独特体验

品读第四段后,我创设入海畅游的情境,师生戴上鱼头饰,变成美丽有趣的鱼潜入大海观看视频《迷人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对海底叹为观止时,我问:“在海底,我们除了与各种各样成群结队的鱼擦身而过外,还看见了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我回应:“同学们真细心,看!有一些可爱的小生灵还游到了我们课文的第三段呢,赶快读一读,和它们交朋友吧!”读过几遍后,我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喜欢的海底动物。一时间,课堂成了小画家,小舞蹈家和小语言艺术家的表演天地,同学们扮演耸着肩膀慢慢游动的海参,画出抬头挺胸,威风十足的大龙虾……同学们与珊瑚、海参和大龙虾融为一体。

四、因文作诗,能力实践

第五、六自然段分别描写海滩和海岛,本着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对文本阅读详略有致灵活多变的原则,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然后提取段中重点词语填诗。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一来训练学生圈画关键词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二来实现文字呈现形式的转化“文诗互换”,培养诗人的情怀;三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活泼灵动。诗歌具体如下:

为海滩和海岛唱赞歌

海滩上,

美丽拣不完,

海龟产卵最_____________。

海岛上,

树林一片片,

林间来栖息,

遍地和_____________。

西沙群岛真_____________!

五、天人合一,情感熏陶

课堂到此,只剩下最后一段没有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一段有几层意思:一是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领土;二是祖国一直没有停止建设西沙群岛;三是对西沙群岛未来的展望。这一段是情感升华的节点。如何高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我特别为此而制作课件:听觉上,教室萦绕阵阵欢快的鸟鸣声和文段朗读;视觉上,一大群展翅翱翔的海鸟飞入眼帘。朗读声完,可鸟声仍不绝于耳,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我顺势发问:“听,鸟儿们在说什么啊?”“西沙群岛真美,我们愿意一辈子留在这儿。”“人类千万别破坏我们美好的家 园。”……水到渠成之际,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与鸟儿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也听懂了它们的说话,就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呢,有兴趣读一读吗?”鸟儿们说的话?同学们立刻饶有兴味地读开了。当最后一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朗读滑落时,我出示海防官兵守卫西沙群岛的系列照片激情总结:“是啊,人与自然创造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创造了世界的美,美的事物应该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把我们课前和课中所学所悟的,与家长们、伙伴们共同分享吧!”轻松的音乐适时响起,学生带着美好的回忆走出课堂。至此,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又走近了一步。

老课文上出新意思,在这节课中,学生欣喜的眼神,活跃的思维,如火的热情,灿烂的笑容告诉我:教要教出新意,学要学出个性,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学教材,那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那才是真正的课堂魅力呀!

作者简介:彭馨仪,女,1974年生,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熏陶海岛
用艺术熏陶家风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如此熏陶
在海岛度假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