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16-10-21 06:42周启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

周启明

摘 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化、体系化,就应当注意教育承载主体的全面性,注意校本管理体制的独立性。

关键词: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承载主体;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断地深入,也逐渐从片面的改革逐渐向着全面的、体系化的方向完善和发展,取得了极好的改革效果,从大的方向来看,改革是成功的。但是,在认识上、改革的内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还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管理体制中教育承载主体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目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中教育承载主体在认识上主要是学校教育,这种认识是和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是对“潜移默化”作用最好的诠释,少年儿童的心灵还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还没有自主意识,这正是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最佳良机和时间节点,这个阶段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教育,要远远大于他们成年后的说教。我国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关键节点。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所以我们古人把《三字经》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不在于这个时期他们懂不懂其中的道理,关键在于我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是否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否悄然形成了他们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在他们成年后潜意识地帮他们抵制错误的文化价值的浸蚀。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作一座大厦,奠基时的夯实,才能使他拥有伟岸的身躯、光影的傲立;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一棵树苗,幼苗时的修剪,才能使他拥有粗壮的主干,耀目的华冠。

然而,这个节点的教育承载主体并不是学校,而是社会和家庭。在这个教育的最佳节点上,社会的环境、家长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因素。

如何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体现国家对国民价值导向的政治意志呢?在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就应该设计除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承载主体。各级政府的宣传部、文明办、社区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承载主体。目前,这些教育承载主体都在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等的创建,文明家庭的评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社区市民学校的开办等,这些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国民素质,给幼儿营造一个潜移默化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这些教育承载主体并没有明确纳入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也不成体系,是零散的,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是趋于形式化的,这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校本管理体制改革还处在萌芽状态之中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思想、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主张给学校更多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则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办学理念,设计发展蓝图。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当今世界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实施校本管理,要求校长增强决策意识,走质量内涵发展道路,追求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但是,目前我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总体上还隶属于行政管理体制之中,学校的决策权有限,还基本上处于外在控制管理,这对于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是不利的,也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着国家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个问题在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中目前尤为突出,在外在控制管理的情况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往往和社会脱节,目前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学生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这种教育管理体制更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一定要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走上一条法制化道路,让政府管理的权力与责任、政府和学校的相互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实现依法行政与依法办学,并让政府逐步从直接行政管理转向间接宏观管理,应让政府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上,集中到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实行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学校则集中精力根据自身需求和所处的区域特点来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集中精力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发展好自身的特色,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拥有灵活的自身内在调控能力。

总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影响着国家对国民价值观取向教育的政治意志,影响着教育能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回顾几十年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有过曲折,但总体发展方向是好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如何让教育管理更加体系化、全面化;如何让教育管理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而不是完全被动地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这方面,注重教育承载主体的全面性,注重校本管理体制的独立性,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共享单车带来的不文明,是谁之过?
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群众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与意义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国民素质研究的理论创新
——评单培勇新作《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论文化发展进步的方向与要务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