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有农村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依恋

2016-10-21 00:16何玲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摘要】有农村留守经历对高职学生依恋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分析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依恋特征,具有现实和理论创新意义,可对父母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教师在学校教育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指导,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依恋 高职学生 留守经历

依恋(Attachment)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提出的,他把依恋定义为“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之间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与纽带” [1],同时,他还指出,依恋是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会在整个童年期继续维持依恋联结,直至成人期发展出其他依恋关系,如与配偶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依恋。这表明,童年期获取的对外界环境中人、事、物的经验会影响个人成长后的生活方式,童年期的亲子关系将成为个人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

不安全依恋类型常常伴随着许多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发现了成人的不良依恋和抑郁、情绪障碍、摄食障碍、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都存在相当高的相关[2,3]。

一、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依恋现状

全国妇联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到2010年留守儿童人口总数已达到5600万人。并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增长。我国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现在已经成年,他们中有部分人已经成为在校高职学生。而这些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遇到挫折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常会受到各种困难情绪的困扰,这些表现均与他们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密切相关。

1、有人提出留守儿童依恋质量低于一般儿童,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质量也低于一般大学生的依恋质量[4,5]。本人在之前一项课题调查报告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即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依恋不如一般学生。一般高职学生在家庭依恋亲和性方面比较好,也就是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自己有比较客观和正性的认识,对人态度乐观,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热情,社会适应能力强;而有农村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家庭依恋焦虑性较高,常常情绪敏感,不稳定。

2、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中,女生在与他人分离时经常感到不安和焦虑,并且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人群中,有的学生双亲都外出,而有部分学生仅是父亲外出,母亲也为留守者。双亲外出的学生由于缺乏母亲的陪伴,常常表现出在与家人、朋友分离时感到不安和焦虑。

二、原因分析

1、有过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困,他们中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方式来支付学费,完成学业。很多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费用是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来补贴,这样的一种生活状况让他们的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在学习上,他们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大多是不自信的。再加上人生经验匮乏,对所遇到的事情很难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正确的处理,遇到挫折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常会受到各种困难情绪的困扰。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本科生、研究生都面临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困扰就更加凸显了。而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求职过程等各方面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均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密切,留守经歷让他们的依恋表现出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稳定、情绪易变等特征,这也是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2、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各方面发展都存在性别差异,如语言能力,女性明显优于男性;而在空间方位的辨别能力上,男性表现出很大优势。女学生相对于男学生来说,对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更加依赖,因此,有留守经历的女性高职学生依恋质量不如男学生,她们的父母因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或外出经商,纷纷离开家乡,涌向城市,将她们留守在老家,她们在与人分离时经常感到不安和焦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对于留守女学生来说,大部分留守男学生情感更加的开放、外露,他们在学校中更容易融入群里,适应外部环境,由此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在遇到问题困境时更倾向于寻求群体帮助,因此依恋质量优于留守女生。

3、在一个人成长早期,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其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是他在成人后与他人顺利交往的保证[6]。一般说来,依恋的主要对象是母亲。本人已有研究在对儿童和青少年依恋研究中发现儿童、青少年早期与母亲之间依恋关系比与父亲之间依恋关系更紧密[7]。这导致母亲依恋因素对儿童依恋影响较多,也是母亲外出的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与他人分离时感到不安和焦虑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分析

1、政府对来自偏远山区或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资金及物质上的帮助,如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另外学校可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企业有直接对接的便利条件,在寒暑假推荐学生去企业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实习劳动报酬,可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2、同学的支持、教师的支持能减少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孤独感[8]。因此,在学校中教师要关注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于女学生的关注更加应该加强,因为她们在遇到问题或者挫折时,更加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给予帮助:1)学校开设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生活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普遍问题给予一些解决的建议和措施,同时对于学生的一些健康心理现象给予心理知识普及和正确教育。2)根据固定主题,组建学生团体,定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让学生能够敞开胸怀,相互交流,学会自我调整,让女学生在各自团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弥补父母外出带来的缺陷。3)鼓励有心理困惑或遇到困难无法自助的女学生主动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对于母亲外出的留守高职学生,可建议其母亲每年增加回家探望子女的次数,同时母亲平时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信件、电话或者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关注。

总而言之,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其童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对他们的依恋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依恋质量低于一般学生,以至于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情绪不稳定,无法独立完满解决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同学以及家庭成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参考文献:

[1]Bowlby.Attachment and Loss[M]。Basic books:New York.1969:1.

[2]胡金生.依恋的发展病理和精神病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353~354

[3]江楚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及与情绪能力、人际问题的关系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4]王玉花.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0,2 .

[5]李晓敏,罗静,吕丽霞,高文斌.承德高校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6.

[6]李科生,罗旭,邓巍.社会生态视野下留守儿童暴力行为产生原因解读[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4(3):57-60

[7]何玲,陈图农,陈一心,张宇琼,詹明心,王明春.独生子女依恋与父母依恋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641-643

[8]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孤独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1):123-125

基金项目:2015年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英语行业化教学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