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审美的直观性探析

2016-10-24 19:44赵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克罗齐柏格森共通

赵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304)

视觉审美的直观性探析

赵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304)

相对于深入的探讨,第一印象可能欠缺其理性的分析,然而它在视觉审美的过程中确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哲学理论中,我们将这种感觉称之为直觉。人人皆有直觉,但直觉却又被认为是是私人的、不明晰的、非逻辑的,所以直觉长期以来就被排除在理性哲学的研究之外。

视觉审美;直观;通感

一、直觉问题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一直都是以追求明晰性、确定性、逻辑性为目标的理性哲学。所以,直觉自然也就不被重视,甚至是贬斥。然而直觉却又是重要的,因为它关涉着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体验与显现,关涉着感知和审美的完成和实现。

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其次是知觉,最后是概念。这种见形象而不见意义的“知”就是直觉。这就是说,直觉一般是被看作与理性、逻辑相对的、不易把握的非理性概念。而所谓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心中领会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是一切知的基础。直觉与心理学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而和哲学、美学无关。但在近代美学中,也有从直觉出发来进行研究的,比如美学中的联想主义、移情派等。这其中尤以克罗齐和柏格森贡献最大,也最为重要和关键。克罗齐是以直觉为核心建构了他的精神哲学的。他认为直觉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起点,它赋予无形式的物质、感受和情感以形式,使之由不可认识的东西上升到可认识的东西,由非人性的物质上升到人性的物质,即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而在克罗齐艺术和审美观念中,他坚定地认为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后者是前者的同义词,而不是一个形容词或前者的定义。这样,在克罗齐看来,艺术就是直觉,而直觉就是表现。

二、共通感问题

关于共通感。共通感依然是一种理念,但却是一种感性的理念。不过,感性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判断。感性理念的存在,它是先天的、先验的、是不必论证的。人们在审美趣味中是否可触及知识还是成问题的,而且,审美判断无疑不是依据概念作出的。因此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尽管审美趣味是感性的而不是概念的,但在审美趣味中仍有普遍感受的必然性存在。

三、直觉与审美共通感

(一)直觉与审美

在克罗齐看来,直觉就是表现,就是美,就是审美。他首先告诉我们:对实在事物所起的知觉和对可能事物所起的单纯形象,二者在不起分别的统一中,才是直觉。在直觉中,我们不把自己认成经验的主体,拿来和外面的实在界相对立,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所以,在他看来,直觉也就是表现。在柏格森看来,艺术是非功利的、无目的性的,而且它更是一种绵延和直觉。审美都是直觉的表现和绵延,它是不可分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柏格森还认为,艺术与审美可以消除我们与世界、实在之间的障碍,从而让我们直接面对实事本身或参与其间,最终使灵魂得以陶冶和提高、生命得以自由和呈现。可以说,在柏格森那里,艺术、审美与直觉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而且他也将直觉看作为能动的,他说:直觉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运动。

(二)审美共通感与直觉

这样,直觉对于审美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审美与共通感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直觉与审美共通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又是如何互相促进、互相生成的?事实上,直觉是私人性的;共通感却是公共性的。这样,二者似乎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审美是个人的事,在审美中既有个人直观;也有审美共通感。前者是发现,后者是沉潜。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鉴赏中,审美都根本离不开直觉和审美共通感。但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直觉既不是像克罗齐所言那般绝对;也不是如传统哲学所言那般无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直觉和审美共通感,重新发现二者的关系和作用。在审美鉴赏中,康德把审美这个纯粹的直觉领域置于自然王国和理性王国之间,作为知解力和理性之间的桥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直觉和审美共通感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同的。而共通感与自身的相关则是与个体的状态相关,这就使得共通感与情感发生关联,它是通过这种情感来以情体情,也即是说,他是通过情感来进行判断的。从而,没有规则,也就没有了规则所带来的限制。共通感就依据情感的传达而获得了自身的内在相同性。很显然,以情体情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在这其中,直觉将是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关键环节。任何感情,在这种方式下,都可以变成审美感情。此外,没有什么特殊的关于美的感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需要在审美共通感的基础上来培育审美直观,但也需在个人审美直观的基础上,发现和理解审美共通感,而这将会共同促进审美鉴赏的完成和完善。而在这双向反馈和互为促进的审美过程中,一是需要同化,二是需要顺应。当然,这是困难的,但却又是必须的。

[1]李鸿详.视觉文化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2]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胡家详.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汪欲雄.意向审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曹方,乔爽.视觉传达设计视觉图示[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J524

A

1005-5312(2016)11-0031-01

猜你喜欢
克罗齐柏格森共通
品质上佳·息息共通|好的轮胎品牌靠这两点俘获消费者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
浅谈克罗齐表现说
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智慧的启示
克罗齐后期美学的若干变化
生生不息之美
为何时间:从柏格森、胡塞尔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