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

2016-10-24 12:50尹常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动态分析商贸流通业区域经济

尹常君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建立机理分析与评价机制,探究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提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经济 影响 动态分析 有效策略

商贸流通业发展概述

从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实施计划经济,注重生产,对社会流通未给予充分重视。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缓慢,仅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必需品供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贸流通业也实现了一系列新的转变与创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创新。我国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高了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商贸流通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实施多流通渠道发展,不仅降低了商品流通业的成本,而且提升了经济效率(吉利,2014)。如全面推行商业连锁经营模式,对落后的商贸流通管理制度进行革新等,实现了商贸流通与国际接轨,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过去几年里,我国国内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出口与消费,这三个因素共同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长期依赖于出口经济与投资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内需、外需的严重失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致使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日趋尖锐。对此,我国提出了依靠全部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走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商业流通成本偏高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因此,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提升商贸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积极促进外延式发展的有效转变

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国外的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几乎高达49%。近年来,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商贸流通的发展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流通总量,忽略了平均产出,这一方面导致了商贸流通中资金周转缓慢,商品流通速度低;另一方面增加商贸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利润。针对这种现象,商贸流通业必须转变以往依赖外延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商贸流通的创新,坚持人本式集约发展,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实现传统流通向现代化流通的方式转变

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进传统的商品流通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进行过渡,从而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商贸流通要遵循商业发展规律,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出有效的商贸流通发展策略,使商贸流通方式能够向现代化转变。其次,要对物流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商贸流通业对物流业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只有提升物流业的配送服务与配送效率,实现物流服务多功能发展,才能促进商贸流通向现代化转变。另外,要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它能够使商贸流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使商贸流通产业链得到有效的延伸(徐永锋等,2015)。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是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概念,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商贸流通的中介价值如图1所示。

通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探究,可以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曲折,最终实现了简单模式向发达商贸流通模式发展的转变。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发展理念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传统的“卖”向“买”进行逐步转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贸流通的经营资本,而且还使商贸流通业与社会其它行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的商贸流通业涉及到信息技术、人才流动以及新兴资本等多个领域,商贸流通的环节以及商品交易方式不断更新、变化,这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企业、现代连锁业以及现货期货业的发展(周科,2015)。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贸流通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沟通与交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物流仓储等环节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贸流通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多个行业,推动了市场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区域生产

商贸流通业与区域商品生产与流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影响着经济政策的有效制定,而且影响着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品交换与流通处于附属地位,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阻碍了商贸流通的发展。通常,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商贸流通业作为流通领域的主体,它同时又是生产领域的客体,这种关系模式下,商品流通业的内容与流通形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地,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又作用于商品生产的内容及商品数量,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生产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区域生产的规模,而且对区域经济效率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商品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流通规模,那么就要采取必要的存储措施对制成品进行有效保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通成本,不仅会导致商品的使用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常消费需求。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持生产规模与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相适应,才能够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社会的总供给与社会需求量对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社会供给方面看,商贸流通业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供给,使市场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另外,在社会生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商贸流通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商贸流通的经济增长效应如图2所示。

(二)刺激区域消费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消费又是引导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明显,反之,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目前,我国的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见表1),我国的消费率的增长与提升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消费率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我国的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居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其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截至2014年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4.7倍,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抑制了消费积极性,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超过60%的人口位于农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作用,刺激区域消费。最后,商贸流通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开拓市场,激发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外,商贸流通业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偏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新技术附加值类消费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消费者所熟知,其技术内涵也得不到充分的展现,这就需要商家对新产品进行推广、宣传,使其被更多的消费群体所认识、了解,进而引发消费者的兴趣,甚至对消费者原有的偏好产生一种冲击力,刺激消费增长(杜庆霞,2014)。商贸流通业还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广大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商品生产领域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实现沟通、交流,对市场中所需的商品种类、存在的缺陷以及对新产品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的预期与评估,并反映到生产厂商,作为社会生产有效的参考依据,使社会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消费理念,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三)优化区域分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商贸流通业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又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初次分配要基于供求关系与商贸流通业进行有效的衔接,才能够使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活动得以实现。银行的信贷业务正是通过贷款的发放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非物质生产相关单位则是以劳动报酬的方式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这就使商贸流通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再分配往往要依赖商品流通才能够得以实现,从这方面来说,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应注重对商贸流通体系的有效构建,保障商贸流通的畅通性,使其能够高效运行。若商贸流通体系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不仅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家财政收入,进而制约国民经济收入的再次分配。

(四)加强区域产业关联

目前,商贸流通业与社会生产、消费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不仅明确了社会分工,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技术的提升。在社会生产中增加的中心环节不仅能够保证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能够凸显出区位优势,使商贸流通与不同的产业集群实现关联。首先,商贸流通能够促进社会有效分工,提升生产技术,与各个相关产业之间形成密切的交流与联系,进而激活整个经济体。其次,商贸流通能够增强产业链联系,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社会技术创新,对各个行业分工进行细化(赵宪敏,2015)。另外,在商贸流通业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形成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使区域经济在社会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商贸流通业还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连接产业间的关系纽带,不仅能够实现产业分工的细化,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区域的产业相联系,为不同层次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企业根据商贸流通的情况,能够对自身的经营策略进行科学调整,并对市场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商贸流通业已经与各个行业、部门以及生产环节等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信息与生产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商贸流通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生产技术表现尤为活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人们的脑力活动创作出相应的生产技术,它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主要是依赖实体商品来实现的,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逐渐成为一种虚拟化的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流通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重要的保障元素。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增强了商贸流通的有效性。商贸流通的发展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信息、技术以及资金在商贸流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模型构建

本研究将商贸流通效率作为研究重点,商贸流通业主要涉及了批发零售业以及转为商品流通所提供的物流、仓储、交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商贸流通的相关指标如表2所示。另外,本文选取了我国部分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关系数的矩阵,可以发现因子特征值在1.000以上的有4个,方差贡献率依次表现为62.424%、19.325%、5.564%和3.636%,其贡献率共达到了92%以上。本研究将这个公因子作为相关标准,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对商贸流通效率的评价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商贸流通效率为:F=62.324*F1+19.840*F2+5.364*F3+3.562*F4。对我国的区域商贸流通业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现象,其中北京市的商贸流通效率最高,其次为上海、广东,西藏最低。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与流通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可侧重于对商贸流通外部环境的完善,而四川、河南等地区则需要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刺激区域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

(一)深化商贸流通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普遍设立专门的商贸流通管理机构,以保障商贸流通的有效发展,逐步规范了商贸流通的市场秩序,对商贸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分工,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国于2003年成立了商务部,实现了内外贸易行政管理的有机统一,然而随着商贸流通体制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商贸流通业处于不断深化改革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贸流通管理体制作为参照依据。因此,必须注重对商贸流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服务型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商贸流通管理改革中的协调作用,消除影响现代化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阻碍因素,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发展环境,使全国范围内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提升商贸流通业服务能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品贸易形式,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充分赢得了市场,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不断加大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中的市场份额,刺激社会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另外,作为商贸流通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业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保障,同时也是商贸流通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孙锦等,2015)。

(三)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定期对其进行集体培训,对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在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代动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实现连锁经营由传统商贸业向服务业的转变,逐步开拓农村连锁经营市场,提高连锁经营的发展效率。有效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平台,实施多种优惠政策提升电子商务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完善商品配送服务,积极促进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实现鲜活农产品的有效加工、冷藏与运输等,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实现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信息化技术与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撑下,商品流通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时期,我国必须对商贸流通业给予高度重视,对社会供给与需求进行科学的认识,注重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2.徐永锋,吴,王志增.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商业研究,2015(6)

3.周科.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的超效率DEA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4.杜庆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地区经济与商贸流通协同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4(17)

5.赵宪敏.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的动态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6.孙锦,王宏斐,曹秀丽.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猜你喜欢
动态分析商贸流通业区域经济
基于污点传播动态分析的Android安全系统研究
会计准则改革动态及相关研究
据题类析高中物理动态问题的部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