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策略的商品零售业发展探讨

2016-10-24 13:13陈楠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竞争力策略

陈楠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商品零售业竞争现状入手,分析在竞争策略之下影响商品零售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文章的主要观点包括健全商品零售业相关政策,规范及保障企业经营行为;不同门店制定不同经营方略,并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重视品牌创建及经营,注重商品及服务自身价值,提升商品零售业品牌理念;提高招聘要求及培养力度,改善人才管理机制,增进从业人员竞争力。从这些方面加以改善,以提升商品零售业整体竞争力,使商品零售业作为商贸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商品零售业 竞争力 策略

伴随着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将商品零售业市场全面放开,至此国外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不受政策、规模、地域、投资能力的影响;面对国外零售业品牌的不断扩张,再加上国外零售业在经营规模及方式上具有极强超前性,我国本土零售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局势。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提出相应改善策略,以提升我国本土商品零售业市场占有份额,增进我国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基于竞争策略的商品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图1所示的是“2010-2014年居民消费水平变化趋势图”,可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4,941元增至8,680元,年均增福为15.13%;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由10,919元增至17,705元,年均增幅为12.84%;居民消费水平由17,104元增至25,315元,年均增幅为10.30%。因而在2010-2014年期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较大。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同比增长率在2010-2014年期间则呈由低走高再走低的趋势,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同比增长率由12.24%降至11.67%,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14.77%降至9.36%,居民消费水平由13.07%降至7.23%。虽然居民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购买力及购买水平的增长,因而我国零售行业仍然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

如图2所示,2010-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56,998亿元上升至262,395亿元,年均增幅为13.70;但此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此处为名义增长率,而非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来看,却呈下降趋势,同比增长率由18.30%下降至1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零售市场政策因素等;但是与居民消费水平一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其总额却不断提升,如2014年零售总额是2010年的1.67倍。

(三)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家连锁零售企业现状

表1所示的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家连锁零售企业”,其评价标准是依据2010-2014年连续当选CCFA所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排行榜前十五位,从中找到符合该条件的十家企业;这十家企业在销售额、门店数量、排名、服务质量上都占据一定优势,是我国在2010-2014年最有影响力的连锁零售企业。在这十家企业中,三家属于外资企业,分别为康成投资、沃尔玛及家乐福;两家属于中外合资,分别为百胜餐饮及大商集团;五家属于内资企业,分别为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华润万家、重庆商社及永辉超市。

在2014年十家企业年销售总额达7868.7亿元,占据销售总额2014年百强连锁零售企业总销量的37.53%。十家企业涵盖电器、百货、连锁超市、餐饮四类,其中国美电器与苏宁云商主营电器,在2014年销售总额占TOP100总销售额的13.65%;重庆商社与大商股份主营百货,在2014年销售总额占TOP100总销售额的4.73%;华润万家、康成投资、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主营超市,在2014年销售总额占TOP100总销售额的16.73%;百胜餐饮是唯一一家入选该榜的餐饮类企业,其2014年销售总额占TOP100的2.42%。同时,电器、百货、连锁超市、餐饮在2014年销售总额分别占十家企业销售总额的36.38%、12.60%、44.58%、6.44%。

此外,十家企业在2014年门店增长率都为正数,其中康成投资、百胜餐饮、永辉超市门店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14年销售额增长率,仅家乐福及大商集团为负数,其余都为正数,且华润万家及永辉超市均超过10%。总而言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企业,都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并彰显了2014年我国居民较强的购买力。

(四)外资及内资连锁超市零售业竞争力表现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商品零售业之中以家电、百货、超市、餐饮销售额最为突出;因而我国零售业市场是内资外资共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尤其是在连锁超市零售业中,外资企业所占据的份额最为突出。在表1中,连锁超市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康成投资、沃尔玛、家乐福三家皆属于外资企业,而内资企业仅有华润万家及永辉超市两家。

以表1中的“连锁超市”为例,结合2014年零售业销售额数据,外资连锁超市企业销售额为2037.7亿元,内资连锁超市企业销售额为147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外资企业压力。同时在表1中,2014年连锁超市门店数量依次为华润万家(4127)、沃尔玛(411)、永辉超市(337)、康成投资(304)、家乐福(237),内资企业门店总数为4638家,外资企业门店总数为878家。

因而从中可知,内资企业门店总数虽多,但销售额却低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单店销售额明显高于内资企业。之所以出现该情况,其原因就在于外资零售业以连锁超市为主要经营业态,其在产品质量、服务体验、门店管理、发展历史及品牌效应之上占据着较为突出的优势。

基于竞争策略的商品零售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宏观调控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

现阶段针对商品零售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入或退出市场条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及流程监管、行业经营规范、违法经营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扶持政策等。如市场准入条件及退出门槛规定模糊,导致进入零售业市场的企业良莠不齐,而退出门槛过高则不足以提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行业经营规范及监督体系不明,这就导致商品零售企业诚信品质低下、虚假促销横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拉低内资零售业核心竞争力;违法经营处罚力度不足,这就导致零售业企业违法成本低,起不到很好的抑制企业违法行为的作用。因而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对于提升我国商品零售业竞争力而言十分必要。

(二)商品零售业整体发展思路不具有普遍适应性

由于我国商品零售业发展已经不只局限于一二线城市,而是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延伸,内资零售企业普遍具有门店数目繁多及增长率大的特点,而外资企业则不然。虽然内资零售企业不断增加门店数量以扩大规模,但由于其在经营管理上的短板,导致内资连锁超市整体销售额不如外资连锁超市。比如我国现阶段内资商品零售业,其在配备供给及促销政策上不具有普遍适应性。

(三)商品零售业普遍不重视塑造品牌价值

现阶段我国内资商品零售业普遍缺乏品牌观念,不重视塑造企业品牌价值;普遍认为只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商品销售出去就可以了,而并不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因而现阶段我国商品零售业往往是“价格战”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过度打折、恶性降价、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极大的破坏了商品零售业的市场秩序,并使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心存怀疑。

在现今内资、外资、中外合资等商品零售业投资主体并存的市场之上,若还是以“价格战”为主,则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品牌塑造,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过度降价,不利于利润的提升,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商品零售业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现今本土商品零售业在人才招聘上都有着要求低的特点,无论是在基层零售业人员或者是管理人员上。商品零售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经营标准只是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在消费者关系维护及增加回头客上做出努力;而信息化时代商品零售业所需要的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销售的综合性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及其他复合型人才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匮乏态势。

此外,大多数零售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具备一定的激励及奖励作用。加之培训机制不健全,致使商品零售业从业人员对企业综合素质提升作用有限、忠诚度不高、流动性大。

基于竞争策略的商品零售业发展策略

(一)健全商品零售业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首先,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零售业发展。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应完善已有的政策法规,主要从进入退出市场门槛、生产经营标准、监督及惩处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完善及细化商品零售业市场准入条件及退出条件。适当提高商品零售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以确保商品零售企业具有完善的资质条件及从业要求;而对于商品零售业退出市场条件应适当降低,这样做可使在经营管理及技术条件存在弊端的企业有一个调整时期,还对确保商品零售业整体经营效益有深远意义。 第二,完善及补充已有的行业经营规范及确立产品生产质量标准。这样可使各行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经营准则作为参考,特别是新兴产品或服务的准则,进而起到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作用。第三,完善相关部门对零售业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并对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而这就需要与到商品零售业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环节之中,通过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促进商品零售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之下的良性发展,提升商品零售业竞争力。而对于违反相关法律及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应通过媒体及互联网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并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及处以罚金,提升其违法经营的成本,优化商品零售业发展环境。

其次,提升对商品零售业扶持力度,促进其良性发展。商品零售业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获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政府对商品零售业的扶持明显的向东部地区及外资企业倾斜,而这就造成了外资零售业发展水平绝大多数高于内资企业,东部地区商品零售业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的现状。比如在商业地产租金及其他发展政策上,外资零售业所享受的优惠幅度要高于东部企业,而东部企业则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这就导致了外资零售业竞争力要高于内资零售业,而我国商品零售业则呈现出极大的地域不平衡现象。

因而为大力发展内资商品零售业及促进我国零售业均衡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我国本土零售业的支持力度。比如依据各零售业发展水平及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推行差异化贷款利率政策、降低融资门槛、减免优秀企业所应缴纳税款、鼓励商品零售业完善信用体系等措施。从根本上提升金融市场对商品零售业的支持力度,保障我国商品零售业发展资金的充裕性,缓解商品零售业地区发展失衡现象,促进我国本土商品零售业竞争力及经营效益的提升。

(二)不同门店制定不同经营方略,提升商品零售业整体竞争力

我国商品零售业普遍存在着门店数量过多且分布广泛的特点,致使总部整体经营管理方案不一定对所有门店都适用。而对所有门店一视同仁,不考虑当地人民消费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致使商品零售业竞争力不强。因而本文主要从门店定位及经营管理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单个门店竞争力。

首先,不同门店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经营方略。由于现阶段商品零售业拥有大量门店,而各个门店又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因而在制定门店发展战略时,总部所提出的方案只能作为参考,而各个门店应依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来确定经营方式。比如在目标市场的确定上,门店管理者应当考虑该区域同行业竞争对手经营品类或提供的服务,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定价、促销情况,还需要调查该区域消费者已经满足的及未满足的需求,以充分考虑门店所拥有的商品及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采购及促销计划奠定基础。再如在经营策略定位上,门店管理者可结合经营环境及企业发展实力来确定具体方案,如占据市场空白点经营策略、跟随市场领先者经营策略、跟随市场竞争者经营策略等,以确保企业选取适合其发展的经营策略,促进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各个门店需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虽然我国商品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一线城市门店及三四线城市门店在购物环境上还是有些许差别。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对于零售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商品零售业门店来说,应不断优化购物环境、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这就需要保证各门店灯光柔和、装修合理到位、商品货架高度适中、购物车充足且方便使用、广告牌科学分布、走廊座椅规划适宜、基础设施人性化等。同时各个门店应引进各种智能设备,以提升门店购物环境的优越性,比如大型液晶显示屏用以传递商品信息、出行信息、生活资讯等。

(三)提升对价值竞争的重视程度,重视商品零售业自身品牌价值

商品零售业自身品牌的强有力塑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商品零售业自身品牌价值的经营,与商品零售业企业经营效益及商品自身价值息息相关,是决定商品零售业自身竞争力的基础。

首先,重视品牌创建及经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对于零售业而言,品牌的响亮度及知名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行业地位,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依赖程度,增进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因而零售企业创建及经营品牌,是保证企业品牌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建零售业自身品牌。而这就需要将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等因素都融入到企业自身品牌之中,然后践行企业品牌所蕴含要素,也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同时合理发展自有品牌,这是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降低用于品牌宣传的资金支出、增进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方法。第二,经营已形成品牌规模的商品。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消费理念的改变,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在注重商品质量及服务之外,品牌附加值也是其所关注的因素。因而零售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掌握消费者品牌喜好,增加品牌商品货架数量,加大品牌商品的销售比重,以此提升零售企业知名度及经营效益。

其次,注重商品及服务自身价值,树立企业良好声誉。商品及服务价值最优,是商品零售业塑造其品牌价值的基础。因而对于商品零售业来说,应确保所生产经营的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及拥有相对优势,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优价廉及独特竞争力。同时还应做到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人性化及贴心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这就需要商品零售业提升运营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仓储规范化管理、改善商品配送效率。这不仅起到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使消费者得到满意,树立企业良好声誉。

(四)提高招聘要求及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招聘要求及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自身能力水平。对于商品零售业来说,相关从业人员不仅仅承担着商品销售任务,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品零售业自身品牌。因而商品零售业应逐步提升招聘门槛,使从业人员不仅具备销售能力,更具有客户关系维护能力及品牌宣传推广能力等。同时对于商品零售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及其他复合型人才,应采用校企联合定向培养或者采用引进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其次,改善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商品零售企业应改善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使考核机制公平公正、激励机制恰到好处、薪酬机制科学合理、培训机制行之有效,从而在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的前提下,留住已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增进员工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激发员工自身潜能,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结论

商品零售业是全方位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其具有服务范围广、便捷性突出、流通规模大、关系国计民生等特点,而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增强及市场规模的日渐扩大,再加上商品零售业竞争机制的引入,既增强了我国商品零售业的活力,又使得商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本文通过分析商品零售业竞争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提升商品零售业竞争力,促进我国商品零售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希举,罗逸贤.我国零售企业区域扩张战略选择[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邹宜军.波特理论在零售企业竞争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5)

3.刘鹏.浅谈经济信息流通与信息不对称[J].电子商务,2011(6)

4.王娟.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业态演进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雷蕾.我国零售业增长效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6)

6.彭娟.中国零售业态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竞争力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Passage Four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