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10-24 14:35孔璐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孔璐玲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分工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推力,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需疲软,我国加工贸易也逐渐陷入困境。本文简述我国加工贸易起源及发展历史,剖析当前加工贸易产业存在的问题,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即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相关产业关联性,以及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特色化加工贸易,以期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常态 全球价值链 加工贸易 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发展。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加工贸易逐渐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以及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主要助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以平均每年20%的增长速度发展,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4.7%为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出口8627.8亿美元、进口4811.7亿美元,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42.1%与26.5%。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多项加工贸易发展措施,例如促进深加工、产业化升级转型、提升产业层次化以及强化配套水平等。虽然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逐步向价值链上下游转移,然而加工贸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依旧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开始萌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加工贸易份额从非常小的加工装备业务起步,吸引有效的国外剩余资金。在此阶段,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短缺与技术水平较低,随着不断引进国外资金与技术,状况有所缓解。

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降低拿地价格、减税政策,以及给予国民待遇政策等。通过政府对加工贸易发展的推动,在此期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亚洲新兴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迫使外资将目光转移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让我国在20世纪末期迅速加入到国际化分工中。数据显示,随着加工贸易结构的改变,我国在此期间的贸易出口额飞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对加工贸易品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并追求全球价值链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再次助推加工贸易的发展。201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1.36万亿美元,与1981年相比增长500多倍,可见我国在加工贸易规模方面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时代的任务,是更高端转化价值链与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自十七大以来,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发展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工贸易发展不仅有利于为国内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投资资本,更有利于为国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外汇储备与税收收入,将对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加工贸易增值系数

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加工贸易创造外汇水平,其计算公式为系数结果=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外汇创造水平与系数彰显正相关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不断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1.821的最高点。从系数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出口创汇不断增加。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进口18178.3亿美元,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体现了加工贸易发展对经济的大力推动作用,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强化加工贸易发展的巨大价值。

(二)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GDP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对GDP的增长具有较大拉动作用。为了计算方便,以Dt代表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用Pt代表加工贸易顺差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用Y代表GDP增长率,用JGrxt代表加工贸易出口额,用JGIMt代表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度可以用公式Dt=Pt·y=(JGEXt-JGIMt)y/△GDP表示,通过表2可以进行更直观的观察。

通过表2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对经济的增长度和贡献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都开始呈现正比例关系。这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存在紧密关联,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质资源,恰好承接了投资、产业转移。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与拉动国民经济度达到历史最高点,而随后的两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度提升,导致贡献度与拉动度明显回落。2012年至今,GDP增速逐渐放缓,导致加工贸易的贡献度再次回升。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困境

(一)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不高

就产业层面而言,目前我国加工贸易更多集中于终端产品组装及低端零配件生产,是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的生产活动,其特征在于高投入低回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品存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竞争激烈,随着成本的增加,利润不断被压缩。纵然国内也存在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但是更多的技术加工组装工作,难以获取更多利益。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环节、产品设计环节与品牌价值环节,依旧被跨国公司所掌控。

如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逐步放缓,且比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足,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从数据角度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增值率升高,就代表该国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而通过目前我国数据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升级转型力度。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优势丧失

长时间来,我国能够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并获得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利益,其根本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优势。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导致该优势逐渐消失,对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大量的新闻报道中,可以见到我国国内的用工荒情况十分明显,虽然就业难问题与用工荒情况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是从2014年的东莞出现用工荒情况,足见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力不足的严峻形势。用工资源少,直接导致用工成本开始增加,进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也难以避免地增加。

21世纪初,我国制造业的工资/每小时都低于墨西哥与泰国,这也正是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然而在2007年之后,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直至近些年我国的用工成本优势几乎消失殆尽,很多国家开始将加工组装产业转移到用工成本更廉价的泰国与越南,这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加工贸易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纵观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竞争力表现,除了羽毛品、人发品、鞋帽品及人造花和杂项制品等竞争力很高之外,其它商品竞争力明显不高。特别是在塑料及其制品、钟表、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以及乐器、医疗等仪器和光学加工贸易等产品领域,竞争力指数更为负值。由此可见,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在很多商品领域都处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状况,出口小于进口。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商品正在从鞋帽伞与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机电类、车辆、船舶、航空器及运输设备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从竞争力而言,目前国内加工贸易产品在国际领域还欠缺竞争力,不利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所以,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限制我国加工贸易转型与升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浪潮中,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交通运输、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政府招商引资的良好政策,加之世界性的产业转移时机,使加工贸易产业得以飞速发展。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受限于自然条件与历史因素,加工贸易产业始终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与西部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形势对比明显,中西部地区发展规模十分有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东西部的发展不均衡情况,对国家统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局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伴随着近年来国内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我国东部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减少,然而土地资源却不断减少,导致土地租金疯长,对企业造成了极大负担,降低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全球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上涨,也损害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根本利益,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结构优化发展。

反观我国中西部地区,鉴于人口众多、工资水平较低,依旧具备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充足动力。除此之外,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依旧十分丰富,包括矿石、木材与煤炭等,都将为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低成本资源。对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的贡献巨大,然而目前形势却不容乐观。我国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就必须要做好地区性的产业承接工作,同时更要推动各地区的特色化均衡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协调发展。

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追溯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整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水平,亟需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综上可以看出,人力成本的增加、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受阻的因素,想要突破发展,必须要做好基础工作,提高技术、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加快实现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针对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外资企业作为我国加工贸易长时期的主体,造成了本土企业的研发与自主创新动力偏弱,依赖性较强。一方面,外资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且不会投入国内,而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造成了对技术吸收不强的状况,企业缺乏对高素质人才与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所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使得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等级位置。想要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必须要转变当前的实际情况,削弱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吸取更多的新科技,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缔造核心竞争力。企业从管理、人才、技术等多个层面,不断强化内部支撑系统,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基石。创新并不仅泛指科技创新,而是要懂得利用多种资源优势,整合多种资源,多层面进行创新。创新不仅可以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起到领先市场和行业的作用。包括价值观的创新、人才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的创新,合理利用资源,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国际化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应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借鉴其优秀的管理机制与内部支撑系统,确保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进程中不会出现内部问题。

政府方面,也要在政策与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加工贸易产业一定的支持。通过培养企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有效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有利于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快速找到稳定的发展路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背景下,政府需要打造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引导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良好局面。

(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近年来,我国GDP不断攀升,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众多且成本低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消失,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研发投入不仅要换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更要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应一方面收紧人才录入标准,强化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同时提高薪资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应注重对科研人员的精神奖励,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专门建立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审核,保障劳动力素质提升。

(三)提高相关产业关联性

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完整的配套服务行业,需要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支持基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配套服务与工业基础,均处于低水平阶段,不利于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产业关联性也有待提升。要提高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构建良好的产业集群体系,包括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及产业基地一系列流程,发挥规模经济的最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力量;第二,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向上下游方向延伸,向上要强化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向下拓宽物流销售渠道,优化配套服务体系;第三,提高国内采购率,国内目前大多数原材料和零部件,始终采用国外采购方式,这种情况不利于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在此背景下,急需转变采购方向,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特色化加工贸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条件限制,中西部却始终处于加工贸易产业发展低端中。但是纵观全国的整体发展情况,中部地区亟需做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而沿海地区需要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做好建立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工作。国家要重视民间咨询机构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发达国家是一大产业,为各方面提供大量的咨询服务。在我国咨询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昂,是外贸企业不敢问津的。政府应扶助一批咨询机构的建立,在开办手续、注册资金、营业地点、所得税税率等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措施,提高其积极性。这些咨询机构在享受政府的优惠之后,对面向外贸企业的服务业要适当降低价格,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我国为支持一些地区的发展,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定区域,对在该区域内的企业给予优惠。应借鉴其成功经验,设立外贸企业工业区,为区内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总之,政府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为加工贸易企业构建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特色化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应向更高层次升级,一方面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在产业转移方面,可以建立两条途径:一是劳动力更低廉的缅甸和越南等国家,二是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在升级方面,则可以充分利用多年发展经验,集中技术与资金优势,投入研发与创新,实行品牌化战略发展。相反,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做好承接工作准备,把握时机发展地方经济。在政府的积极调控下,中西部地区要开启配合发展模式,从整体上获取最大化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遭遇发展瓶颈,亟需转型升级。根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史与当前困境的分析,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能力;第二,做好产业关联,奠定良好发展基础与配套服务体系;第三,注重人才培养,调整薪资绩效水平,强化人才培训体系;第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服务体制,充分协调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延长国内产业价值链,加速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

2.朱振东.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3.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3)

4.王海燕.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以国际化营销战略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5.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2)

6.武钰敏.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7.姚战琪.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及重点领域—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升级视角的研究[J].国际贸易,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