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两巡吉林

2016-10-26 05:48高振环
文存阅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乌拉康熙吉林

高振环

康熙两巡吉林

高振环

在东北的城市之林中,北国江城吉林市的历史文脉颇为不同。

如果做一道试题,翻检吉林城的成长履历,填写城市的奠基者,相信很多人会毫不迟疑地写上康熙的名字。

在这座城市的创生期,康熙几乎做了全部奠基性的工作:

康熙十二年(1673),谕令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建造吉林城。同年,按八旗制度将招抚的“新满洲”四千七百余人编为四十佐领,分驻吉林、宁古塔、珲春等地。

康熙十五年(1676),谕令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城,“船厂”改称满语吉林乌拉。这一年,又迁徙直隶等省流人数千户住居吉林城,修造战船四十余只,“双帆楼橹,日习水战,以备老羌(俄人)”。

康熙十六年(1677),御前内大臣武默纳等人奉旨从吉林城出发探查长白山,随后尊长白山为神,每年春秋两季在吉林望祭。

康熙二十年(1681),谕令开辟从京师皇华驿经盛京至吉林的大驿道,设驿站三十七个,为向吉林各驿站提供坐骑,又于伊通大孤山地方设立马场……

康熙的目光,一直深情地瞩望着吉林,瞩望着东北。其时,在黑龙江边,沙俄四处骚扰,“剽劫人口,抢掠村庄,攘夺貂皮,肆恶多端。”只是“三藩”作乱,正需集中精锐,弭平祸患。而在那十数年里,不仅吴逆倡乱,各类“异端”也多,在京师、直隶、山东一带,相继发生五六次大地震,康熙十八年的地震,直隶一带“声如轰雷,势如波涛,白昼晦暝”。太和殿也遭到回禄之灾,被火焚毁。康熙却是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间,稳操胜券,在从容的擘划之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英雄气象。终在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决定东巡吉林。

1

康熙二十一年(1682)农历二月十五日的清晨,宏大的东巡队伍从京师东直门出发。康熙骑马在前,随后是乘轿的后妃、皇太子及诸王大臣和八旗劲旅。龙旗飘扬,伞盖辉煌,千骑万乘,雷动云从,络绎二十余里。每逢云黑无月之夜,连营结帐,“周庐幕火,望若繁星”。

随行的队伍中,有几位文采焕然的人物,因为他们的一路随行,使得这次东巡诗意盎然,使得这片河山诗情烂漫:一位是侍臣高士奇,日后将东巡所历按日汇辑,编为《扈从东巡日录》,为这一次康熙东巡留下了长篇画卷;一位是比利时传教士、时任大清国钦天监的南怀仁,日后将东巡见闻汇辑为《鞑靼旅行记》一书,存写了东巡途中许多真实的历史场景;又一位是一等侍卫纳兰性德,一路以诗心史笔咏唱关东的山河历史,写“桦屋鱼衣柳作城”的吉林乌拉,写“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的荒城古戍,写“兴亡满眼,旧时明月”的龙潭山……正是这次东巡,让他的诗风在婉约之外更多了历史的深邃、苍凉与厚重;再一位是銮仪官曹寅,一路见闻多以诗记,也许就是因为在打牲乌拉的游历访问,日后絮絮讲来,为曹雪芹蓄藏了在《红楼梦》中曲折叙写乌拉的故事渊源……

春天的脚步,一路在悄悄地追随这支队伍。从京师出发时,“春寒甚历”,高士奇常是“拥絮不寐”,需“袭以重裘”。春雪初融,地多泥泞,涧底寒冰,冻而未解。在盛京祭过祖陵,到达吉林附近的苏敦(今搜登站镇)地方时,却见路旁树丛中,有杏树老干槎枒,繁葩细蕊,红芳半缀,摇曳多姿,报告春之消息。此时已是春初三月,天气晴暖,惠风和畅。“稚柳摇青,葇荑结绿。”队伍一路东进,一路行围射猎。康熙勇力过人,马上驰骋如风。行围桦皮山,康熙亲射“三虎”;行围岔路河,获熊、鹿数百。“彩旄时杂岩前树,黄辔遥飞岭外云。”康熙为了狩猎,常离开大道,在稀有人踪的山中,开辟小道前进……

宁古塔将军巴海亲到伊勒门(伊通)地方迎接圣驾。三月二十五日,东巡队伍抵达吉林城外。多年前,将军衙门即已遵制在温德亨河边筑建了望祭长白山的露坛。康熙率随行官员直趋祭坛,面向长白山,燔柴燎烟,拈香祝祷,行三跪九叩大礼,遥遥望祭长白圣山。然后重排了仪仗,乘坐金轿,一路鼓吹,从吉林城西门迎恩门(临江门)隆重入城。

2

曾经猜想,皇帝出巡,一定急煞煞摒退路人,严厉清道“迴避”,然康熙却不是,谕命“尽行撤去一切尊严的夸示,让(百姓)靠近,以此向臣众显示祖先的朴素”。

当天,康熙驻跸吉林将军衙署。登基以来,他曾遣打牲乌拉衙门总管穆克登探查长白山,又曾派内大臣武默纳往访长白山,而今日终于得以在这一江天水之滨亲自望祭长白山,面对千山万山,思接千年百代,激情喷涌,诗潮澎湃,于是慨然赋诗《望祀长白山》: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

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

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

吉林迎恩门(临江门),1920年摄。当年,康熙从此门进入吉林城。

次日,将军巴海和副都统瓦尔虎达等向康熙奏报了吉林水师营的训练及战船修造方面的情况。早在康熙十年(1671)秋巡视盛京时,康熙就曾派遣侍卫前往宁古塔,赐赠巴海貂帽、貂袍、天马皮褂、镀金宝刀。并召巴海前来,向他详细询问了瓦尔喀及虎尔哈人风俗,瞩其加紧操练军伍,整备军械,加意防御沙俄。巴海不负厚望,奔走驱驰,编得“新满洲”四十佐领后,曾在十三年(1674)时带这些佐领进京朝见,受到康熙的褒奖。那以后,一切都在康熙的运筹下妥计详谋:康熙十二年建造吉林城后,紧接着在次年又于黑龙江东岸修筑了黑龙江城(旧瑷珲城),随后吉林水师营总管移驻黑龙江城。现在,听了巴海的汇报,康熙一一作了安排部署。

三月二十七日,天阴地湿,细雨绵绵。康熙率皇子和部分王公大臣及侍从乘船前往打牲乌拉。

行前,在将军府前开阔的松花江岸,康熙检阅了吉林水师。春山染碧,春江潮生。大江之上,水师舰船如林,长帆高悬,大橹横江,旌旗飘扬。将士们身穿明亮的甲装,荷枪执戟,站立甲板,士气高昂。号令声中,船队应声布阵,但见涛头里铠甲明亮……检阅过后,在将士的欢呼声中,康熙乘御舟顺流驶向打牲乌拉。江上春潮激荡,“风急浪涌,江流有声”。康熙站立船头,看一江天水浩浩,两岸山色苍苍,断岸颓崖,高树入云,更喜风涛迅发处,水师威武,堪称劲旅,不禁油然而生诗情,赋得《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毂明。彩帆画益鸟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雄姿英发的豪迈气象,经略江山的超绝气概,都蕴藏其中了。因为这一首“松花江放船歌”,吉林城此后也就有了“江城”这一别名。

却喜到得打牲乌拉时,彤云忽开,晚霞灿烂,远映众山,明丽可爱。康熙一行,驻跸打牲乌拉。

3

在乌拉,康熙驻留了六天,这六天里,不巧竟多是阴雨天气。雨帘高挂,时停时下。顺治年间,乌拉地方就建起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采捕各类方物特产,以供宫廷之用。高士奇惊叹此地出产饶裕:“山多黑松林,结松子甚巨。土产人参,水出东珠,江有鱏鱼(鳇鱼),禽有鹰鹞、海东青之类,兽有麋鹿、熊、豕、青鼠、貂鼠之类……”康熙在打牲乌拉总管满达尔汉和高士奇的陪同下,观览了乌拉古城拜谒了老爷庙(关帝庙),又看望了打牲丁,问询了他们的生活,了解了牲丁们打牲之艰。二十九日,康熙欲往观“窝集”(森林),但“因雨不果”。听山中土人介绍,由此东去百里,有纳木窝集,满生树木,鳞接虬蟠,蒙密纠纷,即便白昼,也一片昏暗,惟“霜旦叶凋,略见曦川”,更远的一处塞赤窝集,树稠道峻,“如在洞穴中行”。康熙甚是渴望一探窝集风情,却终因雨未能成行。

四月一日,“日暖风恬,客怀休畅,江烟州草,情景历历。”康熙在乌拉附近的松花江上操桨驾船,撒网捕鱼,所获颇多。康熙将其一一赏赐随行诸王大臣和侍从。四月二日,竟又“暮雨翻盆,江昏云黑”,雨脚不绝。四月三日,晨起,细雨如丝,而“草舍渔庄,映带冈阜,岸花初放,错落柔烟”。一似江南杏花春雨时节。地方耆老介绍:乌拉下游八十里地方,从前曾有龙从天跌落,后来幸得搭棚相救,龙才重飞九天。这一处地方也就被称“龙棚”。康熙在这天前往“龙棚”寻访,同时捕打鳇鱼。可是,捕鱼时,竟又大雨如注,很晚才回到驻地。

康熙也深切关注着牲丁百姓的疾苦。东巡路上,在伊通地方,曾遇由奉天来此的流民:“寡妻病哀惫,丁男衣不全。有地皆蓁荆,手足徒胝胼。长子被官役,辛苦恒经年。鹄面向行客,欲语先涕涟……”高士奇感而作“流民叹”。在打牲乌拉,看到牲丁生活艰辛,“其食甚鄙陋,其衣……贫者惟粗布及猫、犬、獐、鹿、牛、羊之皮,间有以大鱼皮为衣者。”康熙遂在回銮时颁布特旨:革除兵丁无益差徭,停止妨碍农事、徒劳人力的寻捕鹰鹯窝雏之役;八月放鹰,寒冬寻觅山鸡,人马劳顿,亦行停止;豁免钱粮、赦免罪犯,以后免死减等人犯,均发往尚阳堡(今开原东),不再发宁古塔寒冷地方……

四月四日,康熙从打牲乌拉启程返回吉林城。这一日晨起新晴,山色一新,船行不过二十里,却突然风雨骤至,“骇水腾波,江烟泼墨”,船不能行,只得傍岸停泊。曹寅记写风之狂猛:“大野作声牛马走,荒江倒立鱼龙泣。”高士奇叹那惊雷:“咫尺苍茫,狂飔骤卷,怒涛喷雪,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掣。”回到吉林城,都已很晚。归途中,南怀仁乘坐的那艘船出了问题,只好和几位皇亲挤在一辆老牛车上,颠颠簸簸地往回赶,深夜才回到吉林。康熙听了他们的历险,风趣地说:“鲟鳇鱼把我们愚弄了”。而出巡的一路上,南怀仁则备受优渥,康熙亲自下令,给他配备了十几匹马。在随侍的队伍中,他离皇帝最近。一日,天已接近黄昏,暮色之中,队伍要赶过一条河才能休息。皇帝坐第一船先过,皇舅要坐第二船,这时康熙说,你先等一等,请南先生先过。吃过晚饭,我要和他讨论问题。

四月五日,依然阴云不散,烟霭连江。六日,康熙赐宁古塔将军副都统及佐领等地方官筵宴,并按等级分赐袍服、缎匹、鞍辔等物。对伤残老病的兵丁抚恤赏赐。“方赐宴时,雨晴日出,宴毕复雨。”

七日,銮舆晓发,康熙踏上返京归程。这一天,江雨初晴,碧空如洗,远山则“白雾喷薄”,湿翠欲滴,一山飘渺一山青,烟岚水影如画屏,仿佛江山有意在向康熙送行。

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的吉林乌拉古城圆通楼,1947年毁于战火。

4

这次东巡,康熙在吉林驻留十二天,返京之后,反击沙俄侵略的部署一一展开……

在吉林期间,康熙多次召见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嘱托驻防官员们要加强战备,不可稍有一丝松懈。这一年,从吉林运往黑龙江、墨尔根(嫩江)、卜魁(齐齐哈尔)的战船达一百二十艘。康熙的规划是,备足军粮,派驻军队,永戍黑龙江。

曾经跟随康熙东巡的纳兰性德回京后,在这年的秋天受康熙派遣,随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等再次来到东北,深入黑龙江打虎儿、索伦地方,侦查侵边的俄兵情况。康熙殷殷嘱托: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戕害人民,杀掠不已,昔年发兵进讨,但未获翦除。尔等此去,当详查陆路远近,勘画雅克萨居址形势,探测黑龙江至额苏里舟行水路……一行人不负重托,飞马关山,骑涉冰河,红叶飞时出发,白雪潇潇的年底回到北京,奏报康熙“雅克萨可下,罗刹可破”……

从这一年开始,修筑了吉林至黑龙江的驿路,开辟驿站,建造粮仓,沿途设兵驻防。

康熙二十四年(1685),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三千大军,自瑷珲出发,进取雅克萨,“三日之程,一朝而至”。正当兵士们肉食匮乏之际,忽然有野鹿数万头从山中奔出,骑兵驰射,步兵梃击,竟获鹿五千有余。随后大战告捷,俄军头目托尔布津乞降。可是,俄军在我方撤走之后复占雅克萨。次年,萨布素领兵再取,又获大胜,终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史家评说,那以后,大清朝才真正进入“盛世”阶段。

5

康熙三十七年(1698),距第一次东巡吉林十六年后,康熙又一次出巡吉林。这一次,出巡路线经由密云、古北口、敖汉、科尔沁,然后转而南行,经伊通边门、九台其塔木,舒兰法特直抵吉林。七月二十九日由京师出发,九月二十六日到达吉林。

康熙二十九年(1690),蒙古葛尔丹部在沙俄唆使下,意欲占领蒙古全境,和清朝分庭抗礼。乌兰布通一战,葛尔丹大败,以骆驼构成的“驼城”,尽数在清军炮火下毙命。随后,康熙又亲征漠北,昭莫多之战,全歼葛尔丹精骑。葛尔丹穷蹙自杀。康熙刻石立碑昭莫多:“……一鼓而歼,漠庭遂空,摩崖刻石,丕振武功。”在此背景下,这次东巡先取道北上,当然有加强与科尔沁蒙古诸部联系之意。

在吉林城,康熙驻留三日,召见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黑龙江副都统喀特胡,宁古塔将军沙纳海等地方官员,对他们进行了嘉奖。

九月秋深,天高气爽。松花江上,康熙亲自操舟掌舵,抛网捕鱼。一城百姓闻之,也奔跑岸边,一睹天子捕鱼的盛事。江流湍急,水深百尺,康熙却操之极稳,起网时,银鳞闪烁,恍然如山;岸边船上,一片欢呼。更喜竟捕得鳇鱼,大如小山,重逾千斤……康熙将其赏赐给众臣和兵丁,就在江岸搭起篷帐,点燃篝火,烹烤而食,君臣与兵民共尝这松江美味……康熙感而赋诗《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

松花江水流千尺,捩舵移舟网亲掷。

溜洄水急浪花翻,一手提网任所适。

须臾收处激颓波,两岸奔趋人络绎。

小鱼沉网大鱼跃,紫鬣银鳞万千百。

更有巨尾压船头,载以牛车轮欲折。

水寒冰结味益佳,远笑江南夸鲂鲫。

遍令颁赐扈从臣,幕下燃薪递烹炙。

……

一份喜悦,一份激情,一份豪迈,和着慷慨激昂的“松花江放船歌”声,永远地留在了松花江上。

一段历史,已经远去,可是悉心谛听,隐隐的还有回声。江水江涛,不歇咏唱的,是历史的一段豪情……

猜你喜欢
乌拉康熙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吉林卷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