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10-26 08:49毅,段
关键词:监控室心脏外科关怀

王 毅,段 霞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00)

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 毅,段 霞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00)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心脏外科监控室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质量、健康行为。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化、强迫、偏执、恐惧、人际关系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观察、遵医行为、积极沟通等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增强自我管控能力,提升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心脏外科监控室;人文关怀;护理价值

心脏外科疾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身体的创伤较大。特别是在监控室期间,术后患者创伤大,生命体征容易波动,监控室的治疗更为重要。由于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围手术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甚至出现抗拒、不配合治疗的绝望情绪,给临床的护理带来挑战。人文关怀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心理、生理及社会层面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增加患者监控室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对治疗的影响[1]。本研究采用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心脏外科监控室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0±3.4)岁,病程1~6年;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7.1±3.8)岁,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为心脏疾病,在心脏外科监控室进行治疗,监护1~3 d;其中,冠心病71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先天性心脏病16例、心脏黏液瘤9例、其他心脏病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监护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围术期护理。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个人需求,了解患者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好需求变化记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术前向患者宣导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介绍监护室的相关治疗仪器,需要进行哪些仪器操作,打消患者的疑虑,平复其焦虑情绪,使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监护室治疗。术后行心电监护,30 min记录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1 h记录一次;行机械通气患者注意护理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待患者术后清醒后,向病人说明手术很成功,缓解心理紧张,并告诫患者绝对卧床,不能乱动,以免管道脱落;密切监测尿液质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以及浑浊度,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保持监控室环境的安静舒适,关掉暂停使用的仪器,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2-3]。(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监控室护理中极为重要。本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情较重,且在监控室期间需与家属隔离,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甚至烦躁不安、绝对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态度亲切和蔼,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抚慰患者,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消除抵触情绪;同时,多鼓励患者,以正面的病例鼓舞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提升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轻缓柔和的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并辅以心理指导,减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4]。(4)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应尽早恢复饮食,无法自主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食物以半流质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摄取的营养成分主要以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高热量为主;若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可静脉滴注营养液,以补充机体能量,促进术后的早期恢复。

1.3 观察指标

生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价护理前后心理变化;生活质量采用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内容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化、强迫、偏执、恐惧、人际关系等,评分0~3分/项,得分越高质量越差;健康行为采用自测量表,内容包括自我观察、遵医行为、积极沟通等,100分/项,得分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注:*与#相比,P<0.05

组别n SDS SA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5 68.24±5.33 51.04±4.21 68.93±5.79 50.25±4.09*对照组 65 67.92±5.46 60.96±5.18 68.77±5.94 61.36±5.67#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化、强迫、偏执、恐惧、人际关系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观察、遵医行为、积极沟通等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躯体化  强迫  偏执  恐惧  人际关系观察组 65 1.24±0.36 1.32±0.29 1.23±0.37 1.41±0.25 1.29±0.44*对照组 65 1.76±0.43 1.79±0.41 1.69±0.39 1.92±0.35 1.78±0.42

表3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自我观察  遵医行为  积极沟通观察组 65 90.4±5.6 93.5±3.6 92.3±4.2*对照组 65 77.3±6.7 82.1±5.4 76.8±6.9

3 讨 论

由于心脏外科病情严重,术后除做好常规的人文关怀外,还需对并发症做出预防性护理。护理人员对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迅速行血气分析及血生化分析,并连续监测心率与心律的动态变化,为医生的处理提供依据;若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采取镇静、吸氧护理,以鼻导管吸氧,流速控制在3~5 L/min,安慰鼓励患者,抚慰其紧张、恐惧情绪,配合医生进行抢救[5]。总之,人文关怀在心脏外科监控室护理中效果明显,符合患者的身心需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李 琴,罗俊辉,王志强,等.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心胸外科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33-234.

[2] 杨 芳.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对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2):163-165.

[3] 孙 群,周 洁,吕 晓,等.人性化护理在心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6-89.

[4] 艾秋云.人性化护理对心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4-5.

[5] 夏先萍.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512-151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2.200.02

猜你喜欢
监控室心脏外科关怀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远程巡检对策探讨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DHMM的孤立词语音识别在导航监控室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监控室建设对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的探索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在有或无现场心脏外科的医院的PCI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