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称可发补贴居民购房,你会买吗?

2016-10-27 17:46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购房库存房价

近日,两条有关房子的新闻被广泛关注:一是发改委称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可发补贴促居民购房;二是财政部部长称要“义无反顾”推进征收房产税。

发改委的出发点是,针对民间投资下滑困境:一是要大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便捷、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二是要全面激发制造业投资活力,支持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第三就是要进一步促进房地产投资健康发展,鼓励商品房库存较大的城市进一步加大去库存力度,可采取发放购房补贴、先租后售、与政府共有产权等方式促进居民购房。

众所周知,前两条是“老大难”问题,只有发补贴促房产能立竿见影。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经济抓手除新经济这个亮点外就靠房地产了。房子承载着民众的幸福生活,也寄托着他们保值增值的期望,更是地方财政依托的主要收入来源(毕竟新经济培育起来太慢)。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下滑引发朝野关注,钱都去哪儿了?——多数制造业退出来的钱,恐怕都落入了房市吧,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

但房地产并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是冰火两重天,有的地方要崩,有的地方要爆。三、四线城市及县镇忙着去库存,而一、二线等住房供应紧张的城市则忙着给房市灭火。

发放补贴促居民购房就能去库存了?一、二线城市关键不是补贴多少的问题,而是要购房配额不够。而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及县镇,有些地方补多少也难奏效。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那才是真爱。想必发改委深深懂得这点才支此招。只是这招过去用过了,专家提醒说,怕就怕库存没去成,房价倒是“补贴”上去了。

政府救房市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两方面问题必须厘清:

第一,补贴居民购房是地方政府的事权,冷暖自知,但不可偏离公平问题。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地产商,救市心切能保证公平吗?会不会补了有钱人购置或炒卖更多的房而贫穷者仍然望房兴叹?

第二,如何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是扶不起来的,与市场关系纠缠过深,反而拎不清、理不清,忘记了政府的本位工作是保障市场供给、维护公平竞争。有些盲目发展的地产商该倒闭的就得倒闭。

怕只怕,购房补贴会引发房价新一轮上涨,另一方面买不起的仍然还是买不起。对待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检验着一个城市中管理者的公平意识。

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二线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土地供应紧张不够用的问题,导致新增少量土地“面粉贵过面包(即旧房房价)”;另一方面是三、四线城市供给充分但购买力不够的问题。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个税改革下半年或加速推进,工资薪金、财产转让所得等将综合征税,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有望纳入个税抵扣。这么看来,与其政府拿出钱来搞补贴,撒芝麻,不如在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上做文章,减轻部分困难家庭的个税等负担,将之转化为购房补贴。

可问题又来了,假如真如财政部部长所称要“义无反顾”地推进征收房产税,假如真按传说的那样从第一套房开始起征(这倒是国际惯例),那么那些拿补贴购房的困难家庭又得犯哆嗦了——毕竟,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征收,一套100万的房子也得一年缴个1万-3万呢,一个家庭成员年收入的一半缴了房产税了。

房价是最大的政治。解救房市真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啊……

猜你喜欢
购房库存房价
三亿“新市民”住房问题受重视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江西:一些地方出台购房补贴政策 最高可达4万余元
2016房价“涨”声响起
购房券:楼市促销的新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