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埃尔多安

2016-10-27 18:20千里岩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政变尔多北约

千里岩

对于目前的埃尔多安来说,在整个对内对外关系上,他都面对着一个“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朋友的朋友也是敌人”的尴尬局面。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解读国家间关系的名句,在2016年8月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于俄罗斯的访问中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现实注脚。

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时隔不到一个月,埃尔多安在政变后的首次外访,没有选择传统的西方盟国,而是出人意料地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而就在半年多前,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战机,两国关系就此降至冰点。

在飞机被击落后,俄罗斯除了从宣传战的角度公布一些并不足以证明埃尔多安与恐怖组织IS(“伊斯兰国”)进行地下石油交易的材料,另外还立即对土耳其发动了经济制裁,不仅中断原本推进顺利的天然气管道和核电站建设项目,还让土耳其失去了俄罗斯这个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和最大的旅游业主顾,这对于经济很不景气的土耳其无疑是重大打击。

而在政变后,西方国家普遍批评埃尔多安发起的“大清洗”,甚至还有不少政界人士玩起“阴谋论”,称政变可能是埃尔多安自己在玩“苦肉计”等等。

埃尔多安很清楚,深陷孤立的土耳其如果不能维系经济的持续增长,他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民意支持。届时,他可能要面临种种积怨以比刚刚发生的未遂政变更加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的风险。

“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朋友的朋友也是敌人”

埃尔多安在土耳其国内本来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曾经因为发表过宗教极端言论而被捕入狱数年之久。东山再起之后,虽然他经常声称支持世俗化国家政策,不过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土耳其的国家宗教局的职权从他执政以来逐步扩大,并且宗教学校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目前埃尔多安利用自己在执政党内部说一不二的地位和执政党在议会内部的优势地位,正在把原本职权有限的总统一职位变得越来越强势,真正的政府首脑总理一职现在看起来就如同他的副手。

埃尔多安的举动自然招来了种种猜疑和非议,乃至到了军事政变方式这种最为激烈的反对。根据目前公开的消息,包括7月中旬的未遂政变在内,土耳其军方内部反对他的势力已经最少筹划了三次类似行动,只是前两次尚在谋划中就被发觉和挫败。

对于军方的反对势力,埃尔多安先是以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宗教人士居兰为盟友,借助居兰的影响力和深厚的人脉基础,制服了对其敌视较深的军方世俗派势力。当他觉得居兰已经“尾大不掉”的时候,又断然踢开居兰,再以“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罪名开始清洗军内亲居兰的势力。

尽管每一次政变企图最后都成为他清洗军队、安插自己亲信的好机会,可是埃尔多安目前显然是土耳其政界“世俗派”的最大敌人,同时还是宗教界最强大的一派“居兰运动”的支持者眼中的“叛徒”。可以说,他在土国内政治精英圈里彻底成了个“孤家寡人”。

在国际上,埃尔多安虽然是一个“北约”成员国的国家领导人,但在西方却不是一个多么受欢迎的人物。虽然加入“欧盟”是土耳其几十年来的国策,可埃尔多安在任土耳其总理期间,却把发展面向海湾国家在内的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关系作为重点。

在当前世界热点问题之一的叙利亚问题上,埃尔多安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不惜顶住西方压力与IS组织保持了一种暧昧不清的关系,引来种种诟病。2016年年初以来,迫于西方的压力,土耳其最终不得不加紧了对IS活动的制约,这又导致IS与土耳其反目成仇,在土耳其境内发动多次袭击。

埃尔多安在叙利亚问题上选择击落俄罗斯飞机的激进方式,其目的是想拉整个“北约”组织的大旗作为虎皮。只是埃尔多安的这种做法实在走得太远了,很可能引发美俄两个有着核武器的大国发生正面对撞。也因此,这一鲁莽行动的后果就是引发了俄罗斯对土耳其发动的经济制裁,让土耳其原本就已低迷的经济再遭重创,而其他“北约”国家却对此仿佛视而不见,没有给予任何补偿性支持的行动。

最令埃尔多安坐卧不安的是,美国坚决支持库尔德人武装,使其势力大增,这对于面临国内库尔德分离主义问题的土耳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长时间以来,埃尔多安在阿拉伯国家中有着同国内一样的高人气。但埃尔多安如今的悲剧在于,向来与土耳其交好的海湾国家目前的状况也很不乐观,经济上面临石油价格低迷造成财力缩水的困境,军事上在也门的内战中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应付伊朗的咄咄逼人之势尚且困难,更不可能在叙利亚问题上对土耳其拿出实质性的支持。

对于目前的埃尔多安来说,不光是在叙利亚问题上,在整个对外关系上,他都面对着一个“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朋友的朋友也是敌人”的尴尬局面。

铁腕强人的不安全感

自“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以后,土耳其政界人物中,像埃尔多安这样历经军方的种种反对而屹立不倒的,唯他一人。埃尔多安所秉持的政治资本主要是执政十几年以来经济措施得力带来的强大民望和宗教感情,借着“民选”带给他的合法性使得军方各派势力投鼠忌器。这一次未遂政变中,他之所以能够逃出生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量支持者听到号召后迅速冲上街头与政变部队对峙甚至撕打。

经历未遂的军事政变后,似乎只有更加牢固地把握权力才能消除埃尔多安的不安全感。

可以认为,在目前的土耳其军队内部,埃尔多安的亲信已经占据相当大的力量。政变发生时,位置最为紧要的驻防第一大城市的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军军长立即宣布了反对政变,随后特警部队司令等人也迅速表态支持埃尔多安。

政变部队虽然占据了广播机构并且发出了政变宣言,在首都安卡拉和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也调动了一定数量的军队,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非常孤立的境地。不但警察部门与之发生激烈交火,就是同为武装部队的空军也出动了战机击落了政变部队的战斗机。

不过,埃尔多安的铁腕可以制服拥有着政变传统的军队,却仍然不能消除其不安全感带来的恐惧,以至于政变后他断然清洗了军政各界将近8万人之多。

根据土耳其军方公布的数字,将近其武装部队总额2%的军人因为参与政变而被清洗,其中包括约150名将军在内的四成高级军官。即便在埃尔多安身边的总统卫队中,也有近300人受到指控,最后他干脆解散了这支卫队。在政府官员方面,包括30名省长在内的万余人被解雇甚至遭到指控。

埃尔多安如今的“冤家对头”居兰拥有最大影响力的教育界和司法界更成了“重灾区”,有数千名法官和检察官以及近万名警察遭到解雇,数以万计的大学校长、教授等学界人士遭到清洗。此外,还有一百多家媒体被勒令关闭,许多新闻记者和编辑被逮捕,连土耳其知名度最高的足球运动员哈坎·苏克也上了通缉名单。

埃尔多安的清洗目前仍在进行中。他无视西方国家针对他“对政变的反应不要超过必要的限度,尊重法治和保护人权”的呼吁,宣布全国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紧急状态,允许总统和政府不经过国会起草新的法律,限制或暂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埃尔多安甚至公开表示,只要土耳其人民愿意,他支持恢复死刑,不管欧盟对此看法如何。

以缉捕参与政变的军人为名,埃尔多安还包围了土耳其东部存有美国核弹的因契尔力克北约空军基地,并且切断了电力,让这一基地一时间陷于瘫痪。这一举动显然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神经,以至于部分西方媒体透露说美国国防部担忧自己的核弹可能失去控制。

但仅仅靠铁腕镇压和清洗还无法消除埃尔多安心中的恐惧,只有更加牢固地把握权力才可能使其更加安心。目前,埃尔多安已经毫不掩饰自己修改宪法以实行总统制的主张,作为第一步,他正在议会中推动一项宪法修正案,打算借此把国家情报组织和军队的负责人划归总统直接控制。

土俄元首的一次“长袖共舞”

土耳其政变发生后,西方国家尤其是“北约”主要盟国和“欧盟”国家领导人的表态都是相对冷漠和敷衍性的。而在政变还在进行的时候,在一切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仅仅是含混地表态称土耳其的民主制度应当得到尊重。之所以说这个表态含混暧昧,是因为这番话并不明确究竟是说给谁听的。埃尔多安虽然也是民选总统,可政变军人提出的口号就是打倒独裁的埃尔多安。

政变之后,土耳其指责美国与政变关键人物居兰有涉,并且要求引渡。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国务卿克里又一次玩起了太极拳。埃尔多安显然对此大为光火,干脆点名道姓地称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尔“站在政变策划者一边”。

美国等“盟国”虽然不停否认自己对于政变事先知情不告,不过要说因契尔力克基地司令等参与了政变,而在同一基地内部与其朝夕相处的美军能够毫不知情,这实在是缺乏说服力。

西方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如此不给力,可是对埃尔多方在政变后发起的“大清洗”的批评却如潮涌来。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埃尔多安要想打破这种困境,显然要从最薄弱的一环下手,而其破局之举的第一招就是拿出柔软的身段向积怨不浅的俄罗斯道歉。这一招不能不说是与普京突然出兵叙利亚去突围西方制裁一样的神来之笔。埃尔多安很清楚,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向以强人面目示人,但其处境也并不是多么乐观,对于自己的低姿态一定乐于接受。

虽然碍于面子,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依然表示:“我们需要同时向对方再迈进不止一步,不要以为几天时间就能够使一切正常化,但这方面的工作将继续开展。”但接着,俄土双方的外长立即就在索契举行的黑海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会面。

更为重要的是,同样老练的政治家普京非常懂得投桃报李。据俄媒报道称,发生军事政变前数小时,俄罗斯就向埃尔多安紧急通报了所截获的土军政变企图。这一点的真假,俄土双方官方缄口不提,不过普京竟然是土耳其军事政变被挫败当天第一个与埃尔多安通电话的外国领导人,跑在了好歹还是“盟国”的所有北约国家之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此一通翻云覆雨过后,埃尔多安在国内稍一稳定的情况下前往莫斯科会普京就是几乎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埃尔多安在行前接受俄媒采访时候将普京称为“我的朋友”,把这次访问上升到了“历史性的访问”和“新的开始”的高度。很明显,埃尔多安如此表态除了有个人情绪上的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考虑了目前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利益。

目前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确实存在着互相需要的因素,但是很显然俄罗斯正处于更为主动的地位上,而埃尔多安则是有求于人的。因此俄罗斯方面的表态反而比较保守。

对于土俄关系来说,历史积怨和地缘冲突都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沉重包袱。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温暖的海洋里洗刷士兵的皮靴”是一个从彼得大帝开始就确立并从未间断的国家战略,控制土耳其海峡无疑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最显著标志。为此,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俄土之间进行过11次战争,而土耳其也从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变成如今地处东地中海一隅的中等国家。

作为一个80%以上的国土地处亚洲,同时又是与欧洲基督教文明完全异质的穆斯林国家,二战后的土耳其加入“北约”组织,并且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成为“欧盟”成员候选国,其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长时间里苏联的战略压力。

在苏联解体以后,由于国家实力曾一度限于崩溃的边缘,俄罗斯很长时间内基本没有了扩张南下的意愿和实力。但面对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北约却不断东扩,对其进行挤压。

由于俄罗斯民族的大国自我认同感给领导人造成政治压力因素,再加上俄罗斯出于在未来保有一个最低限度周边安全的战略格局的考虑,因此,俄罗斯只要国力稍有恢复,必然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进行种种反弹,诸如卷入乌克兰东部内战和出兵叙利亚等。

如今,俄土之间存在的冲突本质上仍然与此较量有关。作为目前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唯一的立足点,叙利亚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而土耳其偏偏因为需要解决国内库尔德问题和向东方扩展自己的影响,必须将巴沙尔政权视为眼中钉,并欲除之后快。土耳其击落俄罗斯的轰炸机就正是在这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小冲突。

而要打开土俄两国的合作局面,对于俄罗斯来说,从经济上更有利于俄罗斯突破西方制裁的困境,而且由于俄罗斯国家实力仍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并且可以选择合作伙伴的空间也更大。在政治上,俄罗斯能够营造土耳其在“北约”内部产生某种离心倾向,也会有利于改善自己的战略态势。不过,土耳其真正脱离“北约”阵营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俄罗斯未必会真的在俄土关系上下大力气。

从土耳其的角度看,对于目前非常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俄方愿意解除对土耳其的经济制裁无疑会起到不小的缓解作用,而未来如果两国能够恢复因为击落飞机而中断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和核电站项目,那对于土耳其的意义更为重要。

土俄两国的合作基础虽然有了,但还比较薄弱,而双方之间存在的障碍也不少。首先,俄罗斯如果不停下在乌克兰前进的脚步,就让土耳其如芒在背。乌克兰过度被削弱,甚至一个亲俄的乌克兰如果重现,显然会让土耳其在薄弱的黑海方向上面对俄罗斯更大的压力。其次,叙利亚问题上,双方对于巴沙尔政权以及由此衍生的库尔德人问题立场相差很大,而本钱几乎输光的土耳其用什么跟占尽优势的俄罗斯作交换是个大大的疑问。所以埃尔多安在会谈中表示,会建立“可靠机制”,寻求叙利亚问题解决方案。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中唯一的伊斯兰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某种程度上是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前哨阵地和桥梁。在西方的“反恐”战争中,从政治上说,土耳其的参与是一种剔除宗教色彩使其更具有正当性的标志,从实战角度来看,不管是提供因契尔力克空军基地还是作为与各派伊斯兰武装打交道的媒介来说,其作用都不可轻视。从这个角度说,西方需要土耳其显然甚于土耳其需要西方。

埃尔多安吃定了这一点,在他结束访俄的当日,土耳其外长就发表声明说,如果北约不再提供更多支持,土耳其或做出退出该组织的决定。他还强调,如果西方“失去”土耳其,是因为西方自己犯下的错,而不是因为土耳其与俄罗斯、中国或中东发展关系。北约的领导层这回反应迅速,立即表示,毫无疑问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安卡拉仍是北约的重要合作伙伴。

埃尔多安之所以下如此大力气缓和对俄关系,主要是为了打破外交孤立状态,让孤独的他在北约内部有更多的“叫价”本钱。这一次在外界看起来“翻云覆雨”的访问,不过是埃尔多安和普京两位政坛老手各取所需的一起“长袖共舞”一下而已,是一种让双方之间关系缓和的战术性调整。而事实上,双方距离真正“友好关系”还远着呢。

猜你喜欢
政变尔多北约
走向北约?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艾尔多安“秀”球
蝉(1)
土耳其民众持续抗议政变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