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的关键人

2016-10-27 19:11陈锦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国史宝钢计委

肯将衰朽惜残年

陈锦华晚年著作《国史忆述》 《国史续述》,是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资料。他在序言里坦承,“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事、有些话仍然是不能讲的,有的甚至要湮没在遗忘河里。”尽管如此,他的回忆仍非常有价值。

80多岁,他仍多次调研石油化工企业,关心技术发展、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曾在2012年采访过陈锦华。83岁的他思路清晰,对中外典籍能信手拈来。

人生憾事

“国家体改委机构撤销,人员没有留住,有些重要改革也没有继续深化下去。体改委消亡有点儿过早了,中国还不到这一步。前两年,曾有人对我讲,建议恢复体改委。我说现在谈不上了,已经到了这一步,怎么恢复啊?!”——在接受记者马国川访谈时,他谈到对过早撤销国家体改委的遗憾。

“改革工作很难,现在面临的形势是,‘左不得,右不得,急不得,慢不得。”

计委主任:经济软着陆

1993年,中国经历了最触目惊心的通货膨胀,国家计委是应对经济过热,进行宏观调控的核心部门。刚上任的计委主任陈锦华带着6号文件,四处奔走推行调控政令,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价格机制改革上,最终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体改委主任:“一生中面临困难最大的一段岁月”

1990年,中国改革面临着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身为中石化掌门人的陈锦华临危受命,成为第一个打破国家体改委主任任命惯例的人———这个部门之前“主任”之职一直由国务院总理兼任。他执掌体改委的两年半里,人们印象中的“清议机关”推出了包括股份制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重要举措。

上海市委副书记:力挺宝钢重生、打造中石化

1980年冬天宝钢工程“下马”,作为上海市分管宝钢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陈锦华没有放弃。他以个人名义上书高层,在再次论证下,宝钢续建成为了现实。在宝钢进入正常建设轨道之后,陈锦华再次打造了一个掌握着中国经济命脉的超大型企业——中石化集团。

陈锦华同志的两部著作,反映的是他在非常关键的时代、非常关键的岗位上做的许多关键的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并亲身实践,总有一种‘穷年忧黎元的情结,即使在离休以后,依然怀有韩愈那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劲头。”

7月2日晚传来消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因病逝世,享年87岁。从分管宝钢到执掌中石化,从体改委到国家计委,陈锦华是中国的改革不可或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猜你喜欢
国史宝钢计委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分析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
国史新记
义马市卫计委召开上半年党政工作述评会
“国史”点校往事
宝钢竞争战略分析
“不锈宝钢”主题展空间氛围的探索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
宝钢股份公司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