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建筑

2016-10-28 08:34覃鹃
上海房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郑成功鼓浪屿别墅

文/覃鹃

鼓浪屿的建筑

文/覃鹃

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人人向往的宜居地。鼓浪屿景色优美,日光岩、升旗山、鸡母山耸峙岛屿的中南部。日光岩海拔92.7米,又称龙头山,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与厦门的虎头山隔鹭江相望,史称“龙虎守江”。日光岩顶的天风台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环岛路、厦门大学、海沧大桥,九龙江入海口,这些景致与大海碧波、蓝天白云、苍翠树木交相映辉,处处给人整洁幽静、心旷神怡的感觉。鼓浪屿虽有闹市街区,却无车马之喧,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繁花似锦。岛上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明初,郑成功曾屯兵于鼓浪屿,受当地原始民居形式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里的房屋保持着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大陆本土的房屋形式,十分简陋。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至今依然可见那些二进、三进的民居建筑。鸦片战争之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英、美、法、日、德等13个西方国家觊觎鼓浪屿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纷纷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并定居或暂居。以后陆续建造了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等各式建筑,当然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1942年,日本独占鼓浪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

岛上有70%的建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在鼓浪屿投资兴建了不少离宫别馆。有不少建筑规模宏大,选择最为上乘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甚至直接从海外进口建材。本地人士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名人富户请外国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模仿周围房屋样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饰艳丽。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还投资发展房地产,建设道路街区、商店,开办电话电报公司、自来水厂、码头等,开发出售住宅。这些建筑都造型各异,错落有致,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也有具有浓烈的欧陆风格的领事馆、别墅。特别是那些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的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解放后,地方政府对部分大型建筑进行改造、装修,使其成为公共性场所,例如:原“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厦门市博物馆、风琴博物馆;西林别墅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瞰青别墅曾作为蒋介石的“行辕”(蒋只在1949年7月23日逗留一晚),现为郑成功纪念馆的藏书资料室;黄家花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了“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政要。大部分住宅现在仍然有居民居住,这些居民想必有更多的幸福体验:在清晨或黄昏时际,可以漫步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看一幢幢别墅造型千姿百态和岛上居民生活世情百态,可以在日光岩山间盘旋的蹬道上徘徊,细细观赏八十多处摩岩石刻,那里有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诗词题刻,其中“鼓浪洞天”、“鹭江第一”、“王风海涛”等题刻最为著名,让人沉浸在文化的熏陶之中,可以登上日光岩天风台,看海浪起伏,群鸥腾飞,迎风吟诗诵词,抒发情怀。也许这就是宜居的生活状态吧。

(作者:上海市嘉定区)

猜你喜欢
郑成功鼓浪屿别墅
景观别墅
学郑成功 我真成功
鼓浪屿
SOPHIA别墅
WAVE别墅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湖边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