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情,简约中求实效

2016-10-29 12:19吉建和陈小平
江苏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事例自然段观点

吉建和 陈小平

【设计理念】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作者采用了演讲最常用的方法,开篇即点明要说的话题是“合作”,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接着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和他人合作”的道理。第3至5自然段列举了交响乐团演奏和火中逃生小实验这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卓有成效的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结尾再次强调“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一观点。文章观点明确,列举恰当,条理分明,结构清晰。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里的“说明性文章”主要分为两个类别,即说明文和说理文。本文属于说理文。对于这类体裁的文章,学生不是初次接触,苏教版教材中就编排了《说勤奋》《陶校长的演讲》等五篇文章。对于小学阶段说理文的“收官之作”——《学会合作》,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探究、分析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应当尊重学情,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说理的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最终让学生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以为: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学情、课标要求和文本特点;另一方面,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简约中求实效。第一课时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对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字形和词义的掌握,应当关注他们对文章中长句子的朗读是否能够做到通顺连贯、入情入境,当然,这些任务可以通过学生自学与展示、教师检查与点评的方式完成。在此基础上,抓住说理性文章的体裁特征,以“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些例子?”这两个主要问题切入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练习概括课文所列举的两个事例,进而理清本文的脉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梳理文章的脉络,能概括事例的大意,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合作。

3.关注说理文的写法,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并尝试仿写一段话。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大公司招聘员工,应聘的人很多,一批幸运儿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这一天,正好下雨,等候的应聘者被要求冒雨到附近地点,但只有一半人发到了伞。有的发到伞的应聘者主动和无伞的搭档,风雨同伞;有的无伞的应聘者和有伞的协商共用一把伞;还有的发到伞的应聘者则不顾他人,独自撑一把伞。你们猜猜看,最后被录用的是哪些人?为什么?

2.(板书:合作)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名言或俗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合作的文章,(板书:学会)这是一篇演讲稿,大家还记得《陶校长的演讲》吗?(大屏出示,快速浏览)回忆一下,和一般课文相比,演讲稿有什么不同特点呢?

出示:(1)有鲜明的观点。(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往往会举例子,以理服人。

【故事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引出“合作”这个话题。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与“合作”相关的成语、名言和俗语,复习演讲稿的特点,也是为了唤醒学生脑海里已有的知识积淀。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当建立在了解和尊重学情的基础上。】

二、自学交流,理清文脉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出示要求:(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些例子?用横线画出。

2.了解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词语,认读。

一幢 合作 卓有成效

牺牲 协作 顾名思义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谁来尝试一下?

你觉得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请你领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哪几个容易写错?

理解词语是读懂句子、读通课文的关键,谁来汇报一下你对“合作”和“协作”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想一想,“卓有成效”的“卓”是什么意思?你做过的哪些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卓有成效”的?

“顾名思义”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看到“合作”这个词语,我们就可以理解它的含义,这就是顾名思义。看来,不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也是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本环节关注词语的音、形、义,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生活积累等原则,赋予词语教学新的生命力。新课标也要求本学段的学生“有独立的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2)引导读文。

同学们,字词会读了、理解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正确、通顺地读好课文每一句话,能做到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谁来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不但要认真听,还要暗暗地和他比一比!

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先说优点,再提建议。谁来接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有一定的难度,谁愿意接受挑战?

重点指导好以下两个句子:

“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朗读时,抓住“轻轻一扬”“倾泻”“流向”等词语就能感受到演奏的美妙与和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美好的境界,齐读!

“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读好这句话,有什么窍门呢?(范读并指导)除了读出疑问的语气,还要注意合理的停顿,特别是在“团体目标”之后和“每个人”之前要停顿一下,这样读起来才更顺畅,自己试着读一读。

【读通课文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是“悟语文”和“练表达”的基础。懂得倾听同伴朗读的重要性,并学会点评同伴的朗读,这些都是朗读能力的体现。“引导读文”时,应对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辅以视频,或示范朗读,并及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训练。】

(3)理清文脉。

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知道围绕“合作”这个话题,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了吗?

小结:文中有很多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是这篇演讲稿的主要观点。这是课文第7自然段的内容。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这是课文哪几个小节的内容?

小结:是的,课文的第4到6自然段列举了交响乐团演奏和火中逃生小实验的例子,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才能实现“卓有成效”的合作。

课文的第1到3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大家迅速浏览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小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和别人的合作。

【关键问题能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悟,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学生的思考点明确集中,学生能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相比较生硬地为文章分段,本环节既巧妙又扎实地训练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三、概括事例,关注写法

1.同学们,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如果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呢?

讨论后小结:可以关注书上的插图,问自己:“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也可以抓住事例中的关键句子,提取信息,比如:“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2.再读课文列举的这两个事例,用心想一想,除了内容不同之外,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讨论后小结:(1)两个事例都回答了“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一问题。(2)每个事例叙述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段落结构。

3.质疑一:告诉别人要学会合作,只举这两个事例行不行?交流后小结:告诉别人要学会合作,既要举例子,又要说道理;只举例子不讲道理就不深刻,只讲道理不举例子就不生动。

4质疑二: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一个够不够?说说你们的看法。这个问题光靠个人思考有一定的难度,请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交流后小结:交响乐团演奏的事例突出合作时协作精神的重要,火中逃生小实验的事例说明合作还需要有为他人着想的牺牲精神。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

【“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如果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呢?”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实则关注的是学生把握要点的能力。两个质疑,关注说理文的写法,即不仅关注“说什么理”,还关注“如何说理”,这才是从语文的角度揣摩文本。】

四、精读感悟,练习表达

1.为什么各行各业的人都离不开合作,合作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请大家自读课文第1到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内容并画下来。

2.请大家用心品读,体会这几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一:课文第3自然段开头用的是问句,自问自答。

真会发现,文中像“什么是合作呢?”这样的问句还有几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文中还有两处也用了这样的句式,自问自答,这是演讲中常用的句式,用以明确表达话题的阶段性主题,强调个人观点,吸引听众注意力。

预设二:课文第2自然段用到了分号和省略号,采用排比的句式来说明我们离不开和别人的合作。

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排比句的气势吗?从排比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从你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人真是离不开合作啊!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你能用“你是……,就要……”的句式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吗?

3.从内容上看,第2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人与人联系紧密—举例说明—总之,离不开与人合作”,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大家通读第2自然段,尝试完成下面的练习。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往往经受住了命运的重重考验。越王勾践为了战胜吴国,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为了科学研究 ……总之, , 。

过渡:其实,演讲稿除了有鲜明的观点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讲”中有“演”,以情动人,富有感染力。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教室的讲台将成为你们练习演讲的舞台。

【文本的结构特点,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匠心独具的体现。设计体现的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关注语言如何表达,关注段落的结构特点,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仿写是课后的一道习题,大多数学生要么是机械地模仿课文的句子,要么根本无从下手。创设“命题”写话,降低了难度,让绝大多数学生收获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成功感。】

五、读帖描红,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幢”和“牺”这两个生字,说一说书写要点。

2.教师示范。“幢”和“牺”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幢”字右边的“童”笔画较多,分布要匀称。

3.描红、临帖。

4.点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事例自然段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秋天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美丽的秋天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