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11-01 11:13王美秀周燕珍黄美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满意率慢性病社区

王美秀 周燕珍 黄美娟

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140



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美秀 周燕珍 黄美娟

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140

目的:观察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在SDS、SAS、ADL评分、慢性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且老年群体受空巢、离退休等因素影响,病情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在慢性疾病患者中广泛应用。笔者选取45例患者,观察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6.78±5.09)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31例,小学及以下27例;病史1~17年,平均病史(7.21±2.33)年;疾病类型:高血压38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糖尿病17例,心血管疾病16例,慢性胃肠疾病9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符合WHO慢性疾病诊断标准;智力、听力、语言沟通、认知功能正常,无重症器官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认知障碍;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口头讲解,对患者服药、饮食、运动等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根据社区慢性疾病实际情况,组建由老年慢性病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心理指导专家、营养师、康复师等组成的持续医护干预团队,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专业评估,结合个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时,详细、完整、清晰地记录医疗信息,每周六下午就相同病种、疾病类型,积极开展针对性服药、饮食、运动锻炼、康复指导,周天组织病友积极参加健康俱乐部,通过病友之间的交流、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愉悦患者身心,改善其不良情绪,帮助其积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③针对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住院前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及居家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自我护理技巧,制定个体化出院后护理方案,说明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重要性、随诊时间、康复锻炼方法等,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增强自我护理能力;④出院时给予持续护理,利用电话、短信、网络、家访等形式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出院后3d进行电话回访,每周1次,每月回访2~3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如服药、血糖血压监测、依从性等,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每月对社区患者进行1次家访,了解疾病控制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进行处理,并为患者、家属提供咨询服务,通知每周慢性疾病治疗、护理培训时间和内容,鼓励家属陪同患者参加,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缓解孤独、抑郁情绪。组建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之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病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经验,相互支持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控制慢性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3],分值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②采用我中心自制慢性疾病知识知晓问卷,内容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胃肠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危害、药物名称、用药方法、生活饮食注意事项等,采用护理操作技能掌握问卷表,内容包括血糖、血压自行测定方法,病情自我监测和观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疾病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率越高[4]。③采用中心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服务技能、环境、健康宣教、情感服务等,评分范围为0~100,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两组SDS、SAS、ADL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ADL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慢性疾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慢性疾病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致残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成为了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群体长期处于空虚、孤独、焦躁状态下,生活情趣减少,心理和精神受到冲击,加上老年群体体质差,营养吸收能力较低,大大增加了慢性疾病发生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5]。社区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做好老年慢性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增加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模式[6],指患者从一个就医环境转移至另一个环境,或医院转为家庭护理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连续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从医院—社区—家庭中的优质、全面、个体化护理,不仅可实现医院与家庭无缝对接,还能维持患者良好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家庭归属感,同时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家属安慰和关爱,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更好地控制慢性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提高,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疾病中,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利于疾病康复。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护理技能掌握优于对照组,表明此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减缓疾病进展,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95.56%,较对照组的75.56%显著提高,这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好评,更加符合患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6-918.[2]杨甜甜,周艳,赵梦媛,等.社区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4,27(1):18-20.

[3]刘葵娣.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中的作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23):3563-3564.

[4]彭文婷.老年慢性病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医药前沿,2015,(14):289-290.

[5]肖潇,杨优艳.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452-453.

[6]苗锦华. 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6,12(3):191-192.

(编辑:穆丽华)

2016-05-25

王美秀(1966-),女,主管护师, 本科学历。E-mail:greenfogll@sina.com

R592

A

1007-8517(2016)18-0075-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慢性病社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社区大作战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