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家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

2016-11-01 09:24沈剑峰邹向宇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沈剑峰 邹向宇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快乐家园”特色文化旨在引领师生“在快乐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在校园精神文化、物态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均融入“快乐”这一内涵,凸显特色文化立校的理念。

【关键词】“快乐家园”;校园文化建设;办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58-02

【作者简介】1.沈剑峰,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小学(江苏盐城,224122)校长,高级教师;2.邹向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小学(江苏盐城,224122)教导主任,高级教师。

黄海之滨,鹿鸣鹤舞;湿地之都,人杰地灵。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小学就坐落于这方神奇的土地。学校诞生于抗战烽火,成长于建国初期,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校教育,提出“走向文化”的主张。深挖学校七十多年办学历程所积淀的文化底蕴,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将“快乐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内核,引领师生“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建设师生“快乐家园”,打造学校特色文化。2013年11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们的快乐教育又增添了动力与活力,让我们满怀着希望和信心行走在快乐教育的路上。

一、传承创新,凝练以快乐为内核的精神文化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大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快乐教育”正是万盈小学在先哲们的启示下,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基于对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认知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思考和追求。学校追根溯源,传承创新,凝练学校精神文化,坚守“教师幸福、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的办学目标,以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勉励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乐;以孔子“寓教于乐说”教育学生乐学会学,引领师生快乐成长,幸福栖居。

1.确立校训。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其内容体现着学校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使命。万盈小学凸显“快乐教育”文化内核,将校训确立为:崇德尚乐。“崇德”,崇指推崇、尊重;德为德行、品德。意为:“追求达德广才,修养大德大智。”寓意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遵道崇德,促进师生明理崇德,涵养精神。“尚乐”,即提倡“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乐学”出自《论语》,意为以学为乐,寓学于乐。“乐教”,要求教师以教为乐,寓教于乐。“善教”、“乐学”是学校追求的理想境界。

2.设计标识。

校园文化标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万盈小学校园文化标识用变体的“万”字以写实手法表达出极富感染力的寓意。整体外形为圆环框架,圆环内分为两部分,上半部留白,下半部做成水的图案,暗示万小地处黄海之滨,近水者智。圆环中间镶嵌着“万”字的变形字体,“万”字的一横变形为一只远航的帆船,“万”字的“横折钩”、“撇”变形为帆船的倒影,代表着全体师生驾舟远航攻坚克难,不断追求卓越。“万”字上方是一轮初升的朝阳,象征着万小学生朝气蓬勃,热情奔放,正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快乐前行。太阳和“万”的变形字体又共同构成一个“人”字形,寓意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3.创编校歌。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为了激励师生快乐成长,凝聚师生的爱校情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由师生共同创作的万小校歌《快乐赋》应运而生。校歌分教师篇和学生篇。歌词字句整齐、言简意赅;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整首歌富有青春活力,充满朝气,鼓舞人心,汇聚着建设“快乐万小”的强大正能量。

4.培育“三风”。

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精神、学校品位、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万盈小学致力于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全面提升师生素养。学校以“快乐每一天,成就每一个”为校风,旨在激励教师乐教善授,修己达人;勉励学生乐学善思,成就自我。以“让教育成为快乐的旅程”为教风,要求教师要以育人为乐,将教育视为快乐的旅程,并以此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以“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为学风,告诉学生快乐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因地制宜,营造以快乐为主题的物态文化

在快乐教育实践中,万盈小学因地制宜,营造优美的物态文化,把学校建设成充满智慧的、艺术的、高雅的乐园,使学校充满活力。

1.孔子浮雕塑像。

快乐教育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寓教于乐”说。学校在教学楼正面门厅上方建成高六米的孔子浮雕塑像,孔子塑像上方的鎏金铜字是选自《论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出浓烈的快乐教育氛围。

2.快乐文化广场。

快乐文化广场由2000㎡大理石地面和门厅80㎡大理石墙面组成。大理石地面镌刻着有关“快乐”的名人名言,大理石墙面镶嵌着“快乐赋”。广场中央建假山一座,为缅怀学校创始人任建东,取名建东山。假山由巨石搭建而成,再配以灵动轻柔的流水,静中有动,巍然而有灵气。

3.特色文化园。

特色文化园由“球乐园”、“书乐园”、“棋乐园”、“画乐园”组成。“球、棋、书、画”为万盈小学特色项目,学校以此为依托,在教学楼前后建四处乐园。

4.地域文化园。

地域文化园由“麋鹿文化园”、“水浒文化墙”和“农耕体验园”组成。三处地域文化园将课程资源物态化,以此丰厚学生的人文积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生为本,建构以“快乐”为宗旨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课程的目标、内容、管理与实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万盈小学以生为本,紧紧抓住“快乐”这个关键词,打造快乐课堂,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快乐课堂、特色课程中体验快乐。

1.快乐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万盈小学将快乐教育融入课堂,以师生乐教乐学为情感动力,以教师善教为助力,进行了“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初步形成了模型建构。这一教学模式流程分为:课前引乐、课中生乐、课后存乐,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全纳性、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从而在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上达到善教和会学的和谐统一;在学习心理上达到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统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乐”中,即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善学之乐。

2.特色课程。

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特色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万盈小学根据学校地处农村、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校情重点开发了农耕文化课程和地域文化课程。

(1)农耕文化课程。万盈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多为农民子弟,校园外就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开发农耕文化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统筹规划,编制农耕文化课程实施细则,利用劳技课、综合实践课,依托学校农耕体验园进行教学。农耕文化课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按学段有梯度推进。

(2)地域文化课程。万盈地处黄海之滨,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朝洪武赶散至此的先民们支起了煎盐铁盘,开始了煮海为盐的生涯,灶民们“聚团共煎、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了海盐文化的核心内涵;这里临近大海,有亚洲最大的黄海湿地,湿地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而且蕴含着“天人合一、涵养自然”的湿地文化;而这块神奇的湿地,是被国人誉为吉祥之物麋鹿的故里,麋鹿那种“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成了麋鹿文化的显著特征。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