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文课程”建设回归语文学习本真

2016-11-01 09:24孙大为李浩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

孙大为 李浩

【摘 要】“生态语文课程”就是通过设置学习语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言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回归到语文学习本真的状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到可持续发展,并终身受益。

【关键词】生态语文课程;语文综合素质;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00-02

【作者简介】1.孙大为,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江苏徐州,221431),教务副主任,一级教师;2.李浩,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江苏徐州,221431)校长助理,高级教师。

“生态语文”是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语文,是让我们美丽起来的语文,是走向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是尊重学科学习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的语文。

一、“生态语文课程”的建设目标

1.培养学习兴趣。

要想改变语文教学局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想通过“生态语文教学”建设项目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课堂让给学生,把黑板和讲台交给学生”,通过同作者对话、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激情演讲、辩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变学习方式。

生态语文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仍以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不会学习。“生态语文教学”建设项目着眼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通过“读、悟、讲、演”等全新的学习方式,打造学生合作与探究的平台,积极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借助“生态语文课程”建设项目,可以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积累,促成写作内化,让他们“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通过对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4.展示教学成果。

通过“生态语文课程”建设,形成我校语文教育新特色,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其他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生态语文课程”的内容和计划

1.建构学生互动平台。

通过阅读沙龙,演讲角培养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把课文中部分文本动手改变成课本剧,在改编中学习,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品味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开辟研究性学习场所,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在学校原有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室基础上,建设小型的室内剧场,为其添置舞台设备、灯光设备、音响设备、摄像设备及表演道具,开发语文情景剧剧本,为生态语文教学服务,通过课本剧表演和经典剧目的展映,帮助学生体验语言魅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学校在每个班级增添读书角,设立图书漂流箱,每箱图书固定,整箱漂流到每个班级,定期轮换。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做好读书笔记。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2.建构课程研发平台。

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开发适合于本校实际的语文学科校本教材——《草桥中学生态语文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素材的整理及文字处理,学校目前已经编写了诸多校本课程,有《文学名著导读》《教你写一手好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华姓氏文化汇编》《国学经典<孝悌三百千千>读本》《课本剧剧本汇编》《对联妙趣》等等。

在生态语文课堂教学上,学校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核心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研究推行与学讲相结合的“自学感悟”——“小组讨论”——“质疑助学”——“学讲展示”——“达标评价”五环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学以致用、充分体验知识、能力的生成和应用的快乐。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建构教师发展平台。

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组建了生态语文研究学术团队,给教师发展提供活动场所,设立学习室和交流室,创造更多与名师交流对话的机会。配置网络系统、影音系统、计算机、打印机,购买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书籍、工具书、杂志、教学光碟等。同时展示优秀教师的发展历程,设计教师发展规划方案,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管理办法及奖励机制,邀请语文名师到校指导,为教师发展找问题理思路明方向,不断打磨,逐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生态语文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生态阅读

生态阅读是遵循语言习得规律的阅读,教师鼓励学生直接与作者和文本对话,鼓励学生大量接触古今中外优秀读物,吸纳语言精华,培养富有时代气息的敏锐而自觉的语感,让阅读成为必修课,成为“家常便饭”,让阅读伴随人生,在方法多样的阅读中体悟表达的意蕴和智慧,感受语言的情趣、意境、哲理和艺术美。在教师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不断改善阅读环境,创设阅读氛围,优选阅读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品味、鉴赏的能力。鼓励学生大量接触古今中外优秀读物,博闻强记,不断吸纳语言文字的精华,学习和鉴赏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学生语感深化、美化的过程,是其语言能力习得、提高的过程,也是其文化心理素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二)生态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生态写作的实践必须让学生经历三大阶段:素面型“原生态”写作;转型期“仿生态”写作;个性化“真生态”写作。

所有与自然、社会、人生相关的话题都可能是写作所涉及的话题,作文不是要去抄袭别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会和观点,而是要学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才是“独特”的和“真切”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学生的表达水平差异,找准最近发展区,指导转化,逐步过渡到真生态的表达。每个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诗人、一位画家,他们眼里的世界如诗如画,他们对世界的表达肯定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让学生在写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让学生的表达富有创造性。

(三)生态课堂

生态语文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文本和环境等生态元素生成的语言文字学习与提升的主要场所。生态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常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发展的课堂,效益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和诗意的课堂。生态语文课堂体现在语知和语感、能力和训练、思维和素养等多组关系的有机整合,是情趣、意趣和理趣的有机统一,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深度对话。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师生共同体验一种幸福的语文学习生活,每个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参与者,又是倾听者、评价者。生态语文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能与文本、作者、同伴,与生活、自然、社会自由对话,实现语文素养与灵魂诗意的比翼双飞。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
让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魔力棒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