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历史学科三级跳实现学校发展大跨越

2016-11-01 09:24孙俊臣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摘 要】学校抓住课程基地建设的契机,顺势而导,确立了“小学科先行,大学科跟进”的质量提升策略,以历史学科为突破口,落实学讲计划,强化小组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推行走课走班,师生广泛参与,激情激趣,打造物型化的历史文化场景,征集铭刻时代印痕的老物件,实现了在学科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整体发展上的大踏步提升。

【关键词】顺势而导;小学科先行;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实效与延续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02-02

【作者简介】孙俊臣,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初级中学(江苏徐州,221700)校长,党支部书记,一级教师。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初级中学始建于1980年,地处距离丰县县城西北40里苏鲁接壤处顺河镇。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314人,教职工93人。由于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队伍相对老化,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连年徘徊于中低端位置。2014年春季,学校抓住课程基地建设申报的契机,对照自身不足和发展目标,认真撰写项目计划书,仔细规划课程实施要点,力求在学科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整体发展上实现大踏步提升。

2014年6月26日,江苏省教育厅以苏教基【2014】14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公布2014年薄弱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自此吹响了顺河初中《依托历史学科的三级跳实现学校发展的大跨越》项目建设的号角。两年多来,学校围绕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的实施构想,在学科质量提升、师生素养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校环境改变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也得到了施教区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回眸项目建设一路走来的经历,现分点总结如下。

一、明确项目目标,全员参与,顺势而导

2014年5月、6月,从项目申报材料的撰写开始,学校便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宣讲项目建设的构想和愿景。把未来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学校前景变成每位顺河师生的期待和参与。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把建设项目分步实施,分块推进,如把学科质量提升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把师生素养的发展融合到培训和激励活动中,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选课走课相结合,把物化的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师生们似乎从来没有专门为课程建设做过什么,但课程建设就这样逐步有了雏形,有了成效,也就自然赢得了全员的认可和赞许。而在这种通过分项引领师生参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形成了对自己学校名字的新诠释“顺势而导,和合相融”。这也将是未来我们开展学校工作、引领师生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小学科先行,大学科跟进”树信心

剖析丰县顺河初级中学教学质量滞后的诸多因素,排除远离县城的交通不便和优质生源外流的真实情况,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科教学的种种落后表现。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评估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和学习自信心的缺失是导致学科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为快速让学生找回自信,确立自己可以学好的信心,我们确定了“小学科先行,大学科跟进”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而在小学科中,历史以它知识点的明确,趣味性强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选择以历史学科为突破口,要求地生政学科同时跟进,因为小学科的发展受原有基础的影响最小,教师应该而且有责任抓好本学科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几次宣讲,老师们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措施上强化了小晨读的指导和周周清的落实,短短的半年时间,学校各个小学科基本实现了预想目标,不少学科取得了全县前五的好成绩。小学科的成功进位,也给大学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各学科老师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狠抓掌握落实,加强细节指导,学校各年级成绩均获得整体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稳步向先进行列迈进。

三、依托“学讲”,细抓小组促提升

在课堂教学上,我校坚决推进“学讲计划”,也特别关注“学讲”课堂前后的预习和检测。而我校教师超工作量负荷的现状又不容许我们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因此,抓好学生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喊响了“携伙伴成长,向卓越进发”的口号,项目组认真研究,制定了细致的小组合作评价办法,把对“优秀学习小组”的考核和表彰置于各项学生奖励的最高地位,奖状和奖品发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促使每一个学生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奋进。同时,为了帮助后进生,我们实施了“百人助推计划”:即每一名后进生有三名中等生结对帮扶,分别承担两个学科的帮扶任务,这一举措确实使后进生有所进步,同时也更让中等生大幅度提升,成为学科质量提升的有效助推力。

四、弥补教材不足,历史读本多创意

根据现有历史学科知识特点,由于课本内容编排过于简单,一些人物介绍和历史事件显得过于笼统。为弥补教材的不足,学校项目组编写了《中国史话》系列,内容包括介绍学术专家的《大师》;讲述军阀故事的《行伍》;叙写共和国元勋的《将帅》;描述十年浩劫的《文革》;抒写民族抗争的《抗战》等五部历史读本。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几个关键时刻的遗憾点,更是令我们扼腕叹息,为此,项目组又编写了《中国史话之史鉴》,意图通过此书的讲授,给予我们重谈历史事件的启发和借鉴。受每年国内、国际评选十大新闻的启发,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学生正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出生以来这些年的国内外大事展示给他们,所以我们组织编写了《那些年,那些事2000-2015》国际和国内版的两个读本。这些读本印发到每个班级,确保学生人手一本,既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课外读物,又是历史校本课程的教材,对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史实大有裨益。

五、尊重教师现状,课程开发多形式

顺河初中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50岁以上的老教师30人,40岁以下的仅仅18人。教师的年龄老化,教学激情和精力的不足,也给各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项目组从现状出发,在课程开发的要求上降低难度,以走课的形式作为突破口,要求全体教师从人人准备一堂特长展示课开始,每周拿出22名老师的展示课供学生选择,全校学生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走班上课。这样日积月累,既促使老师积少成多,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结合,逐步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系统化的校本课程,又促进了学校社团的发展和各学科兴趣小组的衍生。而作为课程主打品牌的历史古装服饰体验和文物展示课,更是给了学生直观生动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六、结合学科特点,校园文化重打造

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如何打造物型的历史学科文化,确实让我们花了一番心思。在多次论证和设计之后,我们实施了校园文化打造的系列工程:利用校园围墙,我们在墙顶运用小瓦造型,白墙灰底,镶嵌浮雕,制作了百米百年抗争近代史文化墙,镶嵌了青石浮雕制作的自1840至1949百年间从“虎门销烟”到“开国大典”的63个重大历史事件和50幅近现代名人题字碑刻。在主干道右侧,分别树立了高2米,宽1米左右的8块自然大石,雕刻了著名教育家的名言题字。从大门至校园最北端的食堂,沿路安装了红砖垫底,青石刻写的仿卷轴式的碑刻,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寒窑赋》《朱子家训》《论语》等国学经典,学生随时可以驻足朗读。在国旗广场南部原喷水池上,我们安放了仿圆明园十二生肖像,意在提示学生勿忘国耻,勤学报国。学生置身校园,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潜移默化,既有利于识记历史史实,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