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学课程基地,渗透学校教育管理

2016-11-01 09:24李宗胜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

【摘 要】为推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初级中学依托省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教师核心素养、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同时,还谋划了技能研训、校本课程编写等方面的相关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基地建设;教师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04-02

【作者简介】李宗胜,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初级中学(南京,211514)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课改先进个人,南京市六合区英语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初级中学笃定坚持“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成长”的办学理念及“心静行远”的校训。2014年9月学校开始建设省级数学课程基地——数学活动中心。在此过程中,学校以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为核心,在全面转变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同时,还辐射到其他学科组,并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层面。

一、做好教师技能研训,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是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对教师来说,素养是其职业和教育专业的基础。因此,学校紧扣创建“南京市新优质初中”这个契机,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1.制定量化考核的学习制度。

教研组每月深度备课一次,备课组每周课例研讨一次,每学期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或心得交流,教师每周组内互听1~2节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随笔;每年订一本专业书刊,阅读一本理论专著,听一次专家专题讲座,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学习情况由教科室主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记录,同步上传校园网站公示,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同时纳入个人成长档案。

2.与区内优秀初中开展多途径研讨活动。

积极开展校际教学技能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度备课研讨,有同课异构研讨,有命题竞赛,也有中考解题竞赛等活动。优秀学科教师还主动帮扶其他学校薄弱学科教师,通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来促进薄弱学科教师的快速成长。如我校的数学学科,本来一直是薄弱学科,青年教师张开良、曹来福、胡燕、朱若曦和龙袍初级中学的数学名师结成师徒,在龙袍初级中学名师的指导下,张开良等年轻教师成长很快,我校的数学学科进步显著。

3.建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培训机制。

邀请六合区内的数学名师也是市学科带头人诸士金老师到校开设讲座、观摩听课;邀请区数学教研员汤泰俊老师来校指导教学;聘请区学科带头人程继宏老师担任“数学名师工作室”特邀嘉宾进行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内的教学研讨观摩学习活动;特邀区内优秀青年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

4.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基本功竞赛。

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初中语文、英语、政治教师市级赛课。陈桂兰、李珉老师分别获政治、英语区一等奖,她们还代表六合区参加了南京市赛课。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数学组规划课题经区教科室专家指导,也已经开题。

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建设生动有效课堂

与时俱进是时代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作为时代的产物,必然也要与时俱进。实践证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相反,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建设生动有效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的课程观——注重备课的环节设计。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学校改进了区教育局统一的备课本,要求教师做到规范教案书写,要求有校情、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当堂训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环节设计。每月学校进行量化考核并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对于不足的地方要求教师反思和整改。

2.新的学习观——实施“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步学习法。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从激发学生回忆旧知、发现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到及时安排当堂反馈练习,使学生既获新知,又获探索新知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

3.新的教学观——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做到教贵有法。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结合有效课堂的要求,落实课堂“五步”教学法,即“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两年来举行了两届校内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教师们依据“五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简约有效。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五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新授课杜绝讲难题,练习课注意知识的逐步提升,复习课以题带知识点总结,讲评课注意评价重点,强调补偿性训练。

4.新的课堂观——采用“说议”课的课例研究方式。

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数学基地建设了“录播教室,全校教研活动采用课前说课,课中录像,课后评议,结合评议,教师修改后再上再录,形成影像档案,并写下教学反思,作为合作交流、观察反思、行为矫正的重要手段。

5.新的评价观——组织校内学科视导,促进薄弱学科质量提升。

针对数学薄弱学科提升,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骨干深入数学课堂,通过听、评课活动,关注教师教学环节落实情况,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做好学生的动态管理。通过师生座谈,了解学科教学开展情况,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教学策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本课程开发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将课程开发活动与具体的学校情境结合起来,以提高课程的适切性,其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以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领域,在每个学习领域中由学科课程或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中开发和建设具有系列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色办校,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班级是学校的组成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东沟初中结合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人文关怀和涵养人文主题,开发具有东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做到有课程、有课时、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过程资料、有考核。如体育组编写的《篮球基本技能套路》,音乐学科编写的《竖笛》,数学学科编印《返本还原——初中数学错题攻关》,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设《追本求源——校园数学探究》《固本荣枝——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校本课程。2016年1月曹来福老师实施的《校园中的数学》在市精品校本课程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