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在蓝天翱翔

2016-11-01 09:24俞翔曹瑾瑜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全面发展

俞翔 曹瑾瑜

【摘 要】江苏省阜宁中学航模科技课程基地成为我省首家普通高中航模课程基地,这一举措适应了科教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丰富了现有的学校课程资源,同时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航模课程;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08-02

【作者简介】1.俞翔,江苏省阜宁中学(江苏盐城,224400)副校长,高级教师;2.曹瑾瑜,江苏省阜宁中学(江苏盐城,224400)校办主任,高级教师。

江苏省阜宁中学航模科技课程基地,是阜宁中学于2012年9月申报,通过江苏省教育厅评审、答辩而立项建设的特色课程项目。该项目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是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课程设计目标高远

2002年12月,适逢“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一事件增强了师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为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从2011年起,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学校在师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航模科技的课程基地建设主题。从2008年至今,该校根据初期规划,对于航模科技课程建设,已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方法和经验。2014年,通过省课程基地建设专家组验收,学校课程基地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同年,作为全省三家优秀课程基地代表,被推荐在全省课程基地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

课程实施高瞻远瞩

学校航模科技课程基地的课程实施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是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学校航模科技课程基地在现有航模教学专用教室基础上,进一步改、扩建航模科技专用标准教室,建设模拟遥控和飞行教室,开展相关模拟飞行、模拟遥控飞行,让学生感受航模模拟飞行的原理和技术;建设航模制作与设计教室,让学生亲历航模设计和制作过程,掌握航模设计和制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建设航模宣传与展览教室,分别向学生展览航模运动史、航模运动文化、航空模型种类、航空模型部件、航模运动成绩。二是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紧紧围绕学生文化课学习重点与难点,以航模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实践、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三是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以航模运动为主要载体,在校园网站上构建的“航模科技”学习成长路线图,开发建设以人机互动、自主测验的网页和数据库,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和开放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引入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写的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航空模型》中学版,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选择和帮助,开发富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五是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培养业务骨干和适应新课改发展的复合型教师,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为每位有发展潜能、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配备航模科技导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指导学生发展。六是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对实践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向初中延伸。为实践创新特长生配备学业发展导师,向重点高校输送航模科技创新特长生。

课程开展脚踏实地

航模运动和应试教育相比较,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航模运动虽然涉及方方面面知识,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甚至在很多方面没有“正确”的答案,学生的智慧需要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得到启发和升华。比如手掷滑翔机,结构虽然简单,却完美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要锻炼手工技术,甚至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航模运动和应试教育相比较,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伴随着困难和挫折成长。如,遥控飞机的模拟训练,就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需要在枯燥的训练中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遥控飞机的外场训练,不仅要克服种种天气困难,更要能在一次次“炸机”后鼓起重上蓝天的勇气。该校猎鹰航模的飞行表演最受学生的欢迎,每一次的飞行表演,极大地增强了航模特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每周下午活动课期间或周末,航模飞行训练指导教师都带领航模特长生和爱好者到学校运动场,进行现场实践飞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课程建设反思深刻

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首先,学校充分认识到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课程基地建设作为江苏省教育厅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意义十分明显。课程基地坚持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普通高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其次,建好课程基地需要优质师资的积极参与。课程基地的建设,最大的核心问题在教师。我们的设想再美好,如果没有教师们的创造性实施,也很难取得重大性的突破。课程基地的良性运转离不开优质师资支撑,学校高度关注教师队伍培养。第三,要建好课程基地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课程基地的建设,不仅是我省为搭建开展素质教育新平台的创举,也是我省普通高中一个新的实践课题。为了建设好课程基地,不仅需要在兄弟学校间多学习借鉴,更要充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第四,要建好课程基地需要打通师生的成长通道。在航模科普科技课程教育中,学校特别注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校际交流积累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大量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自觉、自主的专业成长。与之同时,该校高度关注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量体裁衣,向不同层次的重点高校输送各类航模科技创新特长生,多方为航模特长生寻找进入高校深造的捷径。

课程探索展望高远

课程基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再出发,高中多样化的再寻找,素质教育的再突破。课程基地建设真正的核心力在于课程理解力及学科理解力,课程基地输出的真正财富是精神。如何深入挖掘课程内在的本质,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基地建设,如何以航模课程基地建设带动其他基地建设,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课题,课程基地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学校提出:一要进一步完善软硬并重的教研条件。

一方面多做调研,重视硬件建设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重视基地的内涵建设,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软条件的完善。二要进一步开发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将教学设计的重心从单一的课堂维度扩展到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维度,为学习过程提供结构化组织和生态化的课程资源。三要进一步建设学科融合的教学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建设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平台,引领教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帮助学生认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让他们深刻领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四要进一步突出学生课程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多样性的动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反应的灵敏性、思维的缜密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工作有序性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协作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五要进一步开展课程基地的内外交流。课程基地将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普遍、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将其转化为课题,引领校际教研共同体展开研究,为课程基地建设如何服务于课程改革提供示范,使课程开发、管理的经验对同类学校产生辐射效应。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财政部下拨46.3亿元普通高中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