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艺术课程促进“多样化”学习

2016-11-01 09:24陶文东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苏州园林多样化

【摘 要】学校整合校内外景区资源,创设鲜明的园林文化艺术主题场域,研发了20门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与艺术课程瑶瑜媲美的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学科。园林基地成为学生多样化学习的“立体课堂”,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成为学校转型升级、优质特色发展的“展示窗口”,园林基地成为学校美育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一部文化传承的无声教科书。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基地课程;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26-02

【作者简介】陶文东,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副校长,高级讲师。

园林文化课程在校园的传承发扬是苏州教育人淡泊宁静心态的物化,通过这些可物化、可视觉的幽雅文化,提升艺术审美,融入日常生活,道法自然,崇真尚美,引导学生达到“悦态悦神”的审美层次,这是苏州园林文化的艺术魅力。

一、三分匠心置沃土

园林场域,环境育人。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学校地处著名园林拙政园风景区,被故居、老街、园林环绕,深得吴文化浸润;校内许乃钊故居古朴典雅,通过校园景观改造,创设营造具有鲜明苏州园林文化主题的场域环境:设计了方亭碑廊、半亭、花窗等园林景观建设元素,相应地配齐了各种字体、情景相融的匾额楹联,在回廊的墙壁上嵌入了碑刻,增强了历史纵深感和文人墨客文化气息;适当调整古建内部室场的功能性结构,划分了园林文化展示厅、评弹小戏台、茶室、刺绣间、园艺露台等体现反映园林文化生活的场域,让学生身临其境,品味其中;建设“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教育成果综合展示平台,对古建一个稍大空间进行了整体思考设计,充分利用所有空间——天面陈列各式园林花窗,地面铺垫吴门金砖,墙面装饰篆刻书法图案;东面设置了一个仿古小戏台,用于表演性课程的教学与展示;南面安放了展示课程资料、教师教案、学生作品的古典园林内部摆设的博古架;北墙上安装了现代化技术的触控一体机,展示的则是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经典园林概况介绍,学校课程基地各门学科的资料性图片和视频。通过基地场域建设,营造更具苏州园林特色的文化艺术氛围,以此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徜徉于园林文化的校园中得到美学滋养,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未来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别出心裁育新苗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是课程,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课程基地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取向,赋予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自主选择权、开发领导权及创造权,从而使得课程文化呈现出动态性。课程目标、实施与结果能够在预设和生成中达成统一,成为教师与学生亲历、体验、创造、探索的活动。多元开放的评价考核制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精神,提升了学生艺术的实践能力和美学综合素养。

(一)以园林文化为因子,架构特色高中美育课程

吴地文化,学思结合。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和艺术校本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寻相近或延伸或交融的与园林文化元素相关的学科进行研讨论证,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为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前期园林课程设置分四大类11门学科,其中美术类:篆刻、摄影、园林窗花图案设计、园林石、园艺;演艺类:昆曲、评弹、江南丝竹;科学类:在园林植物、园林楹联、建筑模型等设置的基础上,第二期新增设了茶道、刺绣、书法、武术太极、射艺、园林材质、江南民歌、影视编导、园林导播等学科共20门,以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需求,搭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平台。

(二)以课程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知行探究,创新实践。课程基地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营造学科情境、凸现学科文化;构建专业特色、培养学科素养;强化学科精神、树立学生专业志向,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开发建设师生互动“教学平台”,突破学习的时空瓶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让其通过在课程基地的学习,加强对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学习中提升认知能力,在实际动手中发现、创造、创新。比如园艺盆景课,通过给植物翻盆、修枝剪叶、缠绕造型等实践,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盆景植物“生命”的蕴意,技术革新带来的科学便利以及造型艺术的发展。

三、小物大蕴得芳华

通过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探索实践,我们收获了预期的和意外的惊喜。基地建设高效地推进助长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基地美誉,良性发展。201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2014年在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价中获“示范奖”,2015年在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价中被评为高中组“优秀奖”。2016年园林基地专题片《六艺园林》获苏州市校园影视作品一等奖,已选送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参赛。基地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互助、探究创新,共同动手实践、管理器具、遵守规则。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以学生壮大学校,形成良好循环。

园林课程,名师引领。我校拥有一支由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优质师资队伍,大多数教师在以往的园林艺术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批喜欢园林、热爱艺术、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校内骨干教师成为基地第一批教师。

拓展空间,发展教师。学校将课程的研发工作推进到备课组、教研组,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心灵的解放、学习场域的营造选择,为教师的潜能发挥提供了可能,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还给予自身二次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量。例如李老师的《植物与苏州园林文化》生物微课获得苏州大市教育系统首届微课比赛一等奖,这是一堂生物课,课运用的是多媒体科技手段,传播的是植物科学常识;也是一节艺术课,清雅的江南背景音乐、唯美的园林画面、精美的古典诗词、老师富有磁性音质的解读旁白;更是一节民族文化的传承课、美育课,借用“外相残败内孕重生,来年新枝嫩叶焕然一新”的荷藕来隐喻苏州园林主人的隐、坚、傲之品质。

学生收获,精彩纷呈。学生一年一度的课程展演活动(园林课程学期汇报)精彩纷呈,有舞台展演和实物环境布展两部分组成。展演以合作表演(评弹、昆曲、江南丝竹)、科技小论文(园林生物、园林作文)、个人作品(篆刻、创意盆景、摄影、园林石、园林窗花、园林建筑)等形式呈现,活动的创意设计、学科展示到舞台呈现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作品鲜活而灵动,学生获得了较强的满足感成就感。为了把学科精华呈现,同学们精心准备群策群力,反复商讨跨学科探讨。园林课程汇报让普通类学生和非表演专业的学生均有了登台亮相的机会:从园林材质到园林楹联,从武术太极到江南丝竹,20门课程尽显精彩,旨在熏陶,意在滋养,旨在人文,意在兼容并包。不管是舞台上的演出,还是展厅里的实物,都给来宾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基地辐射,传承文化。借助《苏州园林文化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培养有内涵的创新人才,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懂得保护传承世界遗产的社会意义。基地为学生打开一扇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窗口,依托外围苏州园林的立体教育平台,内靠园林文化课程基地和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面向国内外学生,开展公益性的游学活动,园林课程基地已接待中外游学师生3000多人次。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苏州园林多样化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