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发展 动保保驾护航

2016-11-02 12:16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徐倩
广东饲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兽药猪场疫病

◆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 徐倩

生猪产业发展 动保保驾护航

◆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社 徐倩

近日,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共下发《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通过对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实施和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立足动物防疫实际,决定从2017年开始调整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通知》提出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暂不实施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由国家制定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各地根据实际开展防治工作。同时,《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经营者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养殖场户可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国家批准使用的相关动物疫病疫苗。

2015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5113万头,出栏70825万头,稳居世界第一,据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目标,我国生猪规模化程度已提高至60%左右。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一直在不断推进,并在近年来加快转型升级,可以说进入了极速转型期。在规模化转型过程中,环境污染、疫情复杂、效益低下等问题不断涌现,生猪疫病和疫情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近年来,农业部通过加大对兽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动物疫病防控和动保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

1 疫病影响生猪产能

据广东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底生猪存栏量2052.89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3.4%,1-6月基地生猪出栏量1678.23万头,同比减少5.6%,广东省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6月份共屠宰生猪1163.6万头,同比减少5.4%。据某基地反馈数据显示,该基地2016年1-6月生猪出栏合计13.9万头,同比大幅下降11.7%。

图1 广东省生猪批发市场检测点交易量走势图

省农业厅根据生产数据及基地反馈信息分析,2016年上半年生猪产能持续低位运行的原因,除了前期行情低迷以及环保政策倒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众多不达标的小规模养殖户纷纷退出养殖,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物疫病影响生猪供应。2016年春节前后,广东省遭遇了极端严寒天气,部分地区仔猪流行性腹泻严重,大多数养殖场仔猪死亡率达20%~30%,场内防控不到位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致使生猪供应能力下降,产能走低。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猪行情萎缩。一些猪场不重视猪病防治,不愿意在疫病防治方面投资,引起不少猪病发生。加上气候原因,一些猪场猪病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

2 近期猪病流行特点

2.1腹泻成了仔猪死亡率上升最大诱因

每年冬春季节寒冷天气是仔猪腹泻的高发期,据广东气象台发布的信息,广东省今年春季受冷空气影响频繁,气温一直持续走低,从1月份下旬开始平均气温较往年显著偏低,且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314.9毫米,较常年同期(43.3毫米)显著偏多6.3倍,打破历史同期降水最多纪录。气温持续走低、寒冷阴雨天气,不少猪场仔猪腹泻严重。据广东省农业厅预测,受春季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影响,预计广东省今年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下降10%左右,仔猪腹泻已严重影响广东省生猪供应。

2.2疫病爆发对猪场威胁变大

猪口蹄疫、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繁殖和呼吸障碍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能够降低猪的免疫抵抗力,对能繁母猪集中表现在流产、难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等;此外,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母猪的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而且可以使母猪在断奶后推迟发情甚至不发情。另外,母猪生产过程中细菌感染导致子宫炎、乳房炎等,都可能导致仔猪死淘率增加,母猪断奶后不能按时发情等,这些疫病的爆发对猪场生产性能造成较大威胁。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是表征猪群繁殖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提高PSY是猪场增产增收的关键。

图2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能繁母猪PSY对比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规模化猪场已经进行了种猪的更新,且母猪的品种对窝产仔猪数的限制已不大,从品种上来说,窝产仔猪数达到13-15头并不是难事。据统计局数字显示,目前广东省平均PSY头数约为17头,且广东省养猪协会会长吴秋豪表示,行业内普遍估计广东省平均PSY在18头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估计在16头左右,广东省已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然而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国内能繁母猪PSY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这个指标上丹麦做得最好,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其次是荷兰,全国平均28.97。而加拿大、英国、美国猪群PSY表现相对较弱,均低于25。美国PSY为26,较我国PSY高出60%左右。

2.3老病尚存新病又发

随着猪场集约化、规模化猪,猪病流通渠道增多,导致一些已控制的猪病如水泡性病、猪瘟等又有扩散之势头。此外,近年来猪业发展迅猛,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和数量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如猪痢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等疾病传入我国,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另外,还有一些传染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某些猪病在流行情况、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使旧病以新的面孔出现,如非典型猪瘟。这些疫病易引起误诊和免疫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4混合感染诊治困难提升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推广和疫苗的使用,当前猪流行病已不同于传统的猪流行疾病,从以往传统的单一、固定化,例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等,转变为混合感染、隐形感染、免疫抑制性病症和细菌性病症等特点,具有顽固性和不易发现等特征。

如今,猪的流行性疾病几乎都是混合型的感染病症,很少出现单一的病症爆发。这些混合性的病症是由于多种的细菌病毒或是多种的病症复合在一起而爆发的病症。如细菌病中的猪肺疫和猪气喘病的病症结合;狂犬病和蓝耳病的结合。国家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最新调查表明,病猪自身所带病菌和其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并发或继发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并发支原体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现象尤为突出,在临床诊断时很难界定和厘清具体疫病,以至于业内不得不把相近或相似病状特征的疫病称之为“综合症候群”。

3 动保市场分析

3.1朝阳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新局面不断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规模化养殖企业将逐渐建设和完善起来,超过半数的小规模养殖场随着市场的冲击将逐渐退出养殖行业。此外,随着是我国对动物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在食品消费诉求上已经从数量和结构主导期正在向品质和安全主导期过渡。面对畜牧业发展、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客观需要,动物疫苗行业面临着快速增长的机遇,兽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有专家分析,未来五至十年,兽药市场份额将迅速增长。

根据2014年行业统计,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809家,生药企业77家,化药(中药)企业1524家,兽药经营企业10余万家,兽药年产值439.55亿元,销售额达406.76亿元。近年来,我国兽药产业趋势需求平稳,生药销量稳步增加(年递增6亿元~9亿元);中药基本持平,年均40多亿元;化药持续走低,尤其是抗菌药销量持续下降,年递减5亿元。

3.2优质疫苗需求上涨

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16年上半年,广东生猪防疫和治疗费用成本达0.9元/公斤,同比增加了21.3%。几年时间的猪价长期萎靡使供给端持续收缩,导致生猪和仔猪价格快速上涨,养殖端盈利大幅提升。2016年以来,自繁自养养殖盈利从403.5元/头上涨到672.82元/头,外购仔猪的养殖盈利从168.4元/头上涨到556.07元/头。在高盈利背景下,疫苗所占养殖成本的比重相对降低,养殖户对疫苗消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下降,养殖户的防疫意愿更强,对于高质量、高效力的疫苗的需求大幅提升。

3.3政策引导加速动保行业发展

2015年,随着《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管理条例》、《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农业部第2210号公告提出全面推进兽药二维码标识制度的实施。一系列规范兽药市场政策出台,兽药市场更加规范,整个兽药行业也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自2016年1月1日起,已启动实施兽药经营和监管环节追溯管理,逐步实现兽药生产、经营、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2016年7月1日起生产的、未使用统一的兽药二维码标识和未上传产品信息的兽药产品将不得上市销售。兽药可追溯时代的到来,促使兽药行业的规范前进了一大步,兽药生产不规范的时代也将结束。

2016年7月份以来,农业部相继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2016-2020年)》和 《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两个动物疫苗行业调整政策。政策一方面调整强制免疫的疫苗品种,2017年猪瘟、蓝耳疫苗将退出政府招标采购,口蹄疫及禽流感推行“直补”;另一方面,鼓励创新,新研发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品种,其免疫综合效果明显优于现有强制免疫疫苗的,可新增指定生产企业。随着政策的提出,中国动物疫苗销售体制市场化已成必然趋势。甚至有分析机构提出,这次疫苗招标政策变动是动保行业的第三次巨变(前两次分别为四大强免苗推出和口蹄疫高端市场苗推出)。

4 动保行业发展趋势

4.1兽药企业面临兼并整合局面

2015年,我国通过兽药GMP的企业达2000余家,随着行业转型,疫苗企业从2012年的超过100家,到现在已逐渐达到近80家。据报道我国整个动保行业总产能每年大约达1500亿元产值,然而,2015年行业总产值不足500亿元,占实际产能的30%,闲置产能达70%,动保行业竞争之惨烈可见一斑。从国外动保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兼并整合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常态,随着2016年开始,瓶签二维码的普遍使用,低品质疫苗且产能过剩的企业可能被淘汰,留下一批生产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4.2市场化竞争加剧

招标苗在养殖企业预防疫情及重大疾病的过程中,因其方便领取、免费使用、安全有效得到认可,一直以来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中小养殖户的免疫水平,使免疫范围得到扩大。但也有养殖户反映,免费的不是最好的,一些大场倾向于自己购买;此外,蓝耳病疫苗存在一定的争议,免疫时使用不同毒株对养殖场有一定风险。随着猪瘟、蓝耳两大猪苗品种取消招采,全面的市场化将释放出近2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这对每一个疫苗企业来说,无疑都是一块巨大的“大蛋糕”。有市场就有竞争!在巨大的市场份额刺激下,各大企业将加速抢占市场,积极备战市场苗,并逐步调整销售渠道,减少招标苗份额。可以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即将来临。

4.3高端市场需求上升

在2005年之前,国内疫苗市场罕有新型、高端疫苗上市,但2005年、2009年,勃林格殷格翰陆续在中国推出的蓝耳病疫苗、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填补了此项空白。国外的高端产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也使国内的疫苗生产企业开始产生危机意识,并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高端产品。

高端疫苗虽然价格稍高,却并不会成为养殖的经济负担。对于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来说,疫苗费用仅占养殖成本的2.2%,而对于散养户,这一数字更是低至0.91%。因此,应用防治效果好的高端疫苗,不会增加过多的养殖成本,而不防疫或因疫苗质量不过关而防疫失败对猪场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中国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疫情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养殖场(户)为尽量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开始考虑购买优质的高端疫苗。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新型、高端疫苗将是猪用疫苗市场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4.4研发回报率提升

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有人提出,销售能力和渠道建设是动保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但其实,对动保乃至所有企业来说,正真能够让其脱颖而出的只能是正真优质的产品。只有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意义的产品抢占细分市场方能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赢得持续增长,而优质产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保障是强大的研发能力,这是推动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据统计,2014年我国兽药研发资金投入27.28亿元,占兽药产业总销售收入的6.71%。其中,生药研发投入比较大,从2008年的2.51亿元,占销售额的5.71%,到2014年的8.43亿元,占年总销售额的8.12%,上升幅度较大。随着一系列规范兽药市场的政策出台以及强免政策的调整,兽药市场必将更加规范,释放出更多的市场份额,加大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兽药猪场疫病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