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焦虑症

2016-11-02 18:31
科学生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焦虑症发作身体

焦虑就在我们身边

焦虑症是综合医院的常见疾病,已成为发病率高、识别和诊断率低、未治率高、危害公众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社会负担的疾病之一。

到综合医院就诊的近1/4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该项资料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飚教授进行的一项名为《中国城市非精神科患者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的调查。通过对北京、成都、广州、上海等地12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和妇产科四个综合科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普遍存在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患者中,20%~25%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且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而综合医院焦虑诊断率和治疗率很低,焦虑症患者正确诊断率仅为0%~5.7%,抗焦虑治疗率也仅为0%~5.7%。

综合医院焦虑症的普遍存在,意味着综合医院的医生应该充分考虑到焦虑症的存在,并且在早期鉴别诊断中将其筛查出来,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

危险。

焦虑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心理治疗师、主任医师陈美英介绍,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症,这种病在国外很普遍。我国诊断的神经衰弱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西方国家也被诊断为焦虑症。发病于青壮年期,以40岁前发病为多见。

焦虑状态时,人往往易怒、紧张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伴随身体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焦虑是一种心理现象,适度焦虑是有益的,而过度焦虑则会成为一种疾病。

一般被认为的焦虑可细分为不同的病症,如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焦虑、强迫症,但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的症状。一般将焦虑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发作时患者可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剧烈的心跳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嗓子眼”,大小便产生紧迫感,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发抖、出汗,患者惊恐万状,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有一种濒死感。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患者在 1个月内至少有 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 1个月。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竞争的加剧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压力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那些性格敏感,又过分注重自身变化的人往往特别容易出现“急性焦虑”。这种疾病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以中青年人居多。

急性焦虑者其症状与心梗阻、心绞痛很像,发作时患者会感到莫名的恐惧,由于还伴有心脏疼痛、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常给人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常易误诊为心脏病等急性躯体疾病,如果患者常常出现心脏突然疼痛、全身大量出汗,甚至极度恐惧、紧张、呼吸困难,心跳极快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嗓子眼”,到医院检查,心脏却没问题,就要考虑由于“高压”引起的急性焦虑。

慢性焦虑者,较急性焦虑更为常见。与外界不相称的紧张不安、恐惧惊慌的情绪,伴有躯体不适的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患者的社会功能常常受损,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病程至少已6个月。

轻度焦虑症患者,常常不能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常常失去朋友,容易丧失学习、工作、升迁机会。严重者可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可以导致功能残疾。

是什么引发了焦虑症?

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捷介绍,焦虑症的病因是个综合因素,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疾病。

一是心理因素,包括患者的成长环境,父母的个性,本人性格特点。通常容易患焦虑症的患者都有一些胆小、不自信、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或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导致焦虑情绪。这类人不自信的同时也不容易相信别人,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从而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这类患者一般还表现为追求完美,对环境的要求高,总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要达到什么什么样的地步;这类患者对自己的要求也高,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到最好,绝对不能出错,这样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二是社会因素,就是一些不良生活事件,比如重大的事故、亲人的去世、家庭关系失和、工作繁重等,也往往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群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焦虑情绪。

三是生物因素,指的是身体内部的因素,比如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比如更年期、青春期这样特殊的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焦虑情绪出现。

在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焦虑的症状,这样的症状持续一定长的时间,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可能被诊断为焦虑症。当然,出现以上症状并不能一律认为得了焦虑症,还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排除掉心脏病、甲亢等可能引起同样症状的躯体疾病,然后我们才可以说患者得的是焦虑症。

长期焦虑不仅“伤心”还伤身

焦虑症除了会影响情绪,还会对患者的身体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易嘉龙解释,很多人认为焦虑就是一种不良情绪,只是情绪问题,但其实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情绪表达的器官,当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表达这种不良情绪,出现身体的症状。临床上确实看到很多焦虑症的患者除了有紧张、坐立不安、心慌等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身体的不适感,比如说疼痛、酸胀等。

很多焦虑症患者最开始没有、或者很少有情绪的症状,而是以身体上的症状为主。很多患者会腹泻、消化不良或者便秘;有一些急性惊恐发作的患者会心脏不舒服;还有的患者会觉得各种疼痛,可能这段时间是这个地方不舒服,过一段时间就变成另外一个地方,疼痛的性质也很难描述,患者往往说不清楚这种疼痛究竟是像针扎一样疼还是胀痛,这些都有可能是焦虑的问题。

所以很多焦虑症的患者最开始去的不是心理科也不是精神科,而是各个内科和外科,很多患者反复检查都没有查出一个具体问题,这时候就要小心是不是焦虑症。很多这样的患者接受焦虑症的正规治疗以后,身体上的不适都能得到缓解。

长期焦虑会不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精神疾病?

很多患者会担心长期焦虑下去会不会“疯掉”?会不会转变成为精神分裂症或者更严重的疾病?易嘉龙医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因为焦虑症在精神科属于功能性障碍,不属于重性疾病的范畴,如果只是单纯的焦虑症,不管它造成多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都不会转化为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同时有其他的疾病那就另当别论了。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是一种医生常用焦虑量表,它能很好地衡量治疗效果,一致性相当好、长度适中、简便易行,适用于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即:(0)为无症状;(1)轻;(2)中等;(3)重;(4)极重。

1. 焦虑心境:担心、担忧,感到有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容易激惹。

2. 紧张:紧张感、易疲劳、不能放松、易哭、颤抖、感到不安。

3. 害怕:害怕黑暗、陌生人、动物,害怕一人独处、乘车、旅行及人多的场合。

4. 失眠:难以入睡、易醒、睡得不深、多梦、梦魇、夜惊、醒后感疲倦。

5. 认知功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差,或称记忆、注意障碍。

6. 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对以往爱好缺乏快感,忧郁、早醒、昼重夜轻。

7. 肌肉系统症状:肌肉酸痛、活动不灵活、肌肉抽动、肢体抽动、牙齿打颤、声音发抖。

8. 感觉系统症状:视物模糊、发冷发热、软弱无力感、浑身刺痛。

9.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悸、胸痛、血管跳动感、昏倒感、心搏脱漏。

10. 呼吸系统症状:胸闷、窒息感、叹息、呼吸困难。

11. 胃肠道症状:吞咽困难、嗳气、消化不良(进食后腹痛、胃部烧灼痛、腹胀、恶心、胃部饱感)、肠鸣、腹泻、体重减轻、便秘。

12. 生殖泌尿系统症状:尿意频数、尿急、停经、性冷淡、过早射精、勃起不能、阳萎。

13.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口干、潮红、苍白、易出汗、易起“鸡皮疙瘩”、紧张性头痛、毛发竖起。

14. 会谈时行为表现:一般表现为紧张、不能松弛、忐忑不安、咬手指、紧紧握拳等;生理表现为吞咽、打呃、安静时心率快、呼吸快(20次/分以上)等。

结果分析:

总分>14分,可以肯定的认为是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6分,没有焦虑。

猜你喜欢
焦虑症发作身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