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2016-11-02 17:41贾辰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培养模式应用型

贾辰阳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当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与实践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目前国内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三类,即三加一模式、二加二模式和学分银行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这三种培养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利与弊,均作了简要分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 培养模式 学分银行 二加二 三加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三加一模式

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然而,目前人才市场却会出现用工荒的局面,主要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相对短缺造成的。如果高校试图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训,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一些高等院校进行的三加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即大学前3年完成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一年通过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以实现产学研的合理结合,形成完善的实践培养模式,与此同时,融贯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三加一培养模式已经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在完成3年的理论学习之后,于第4年,根据各自所学专业的不同,学校制定一套具有特色的实习实训方案,比如,以校企合作为主体,或者实施校内实训外加校外顶岗实习的综合方案。三加一模式通过一年的实习实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所需人才,从而缓解了学校的就业能力。

三加一模式是在学时学制上的一种创新,具体到课程设置、师资培育、课堂教育、实习实训、教学监控等等环节,每个学校和每个专业都会有适当的调整。比如,河南工程学院在本科四年制实施三加一模式的基础之上,将每学期的课程都同样依照三加一模式来分配学时,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够嵌入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总体而言,三加一模式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提供了一座桥梁,为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2二加二模式

二加二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由吉林建筑大学校长戴昕和高教所副所长王丽霞提出的,他们从两个方面对二加二的模式进行了解释。第一,在传统的教学设置中,一个学年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约为20周。而在二加二模式中,每个学期的20个周被从中间一分为二,这样一来,一个学期就变成两个分段的小学期。也就是说,传统的一个学年变成了四个小学期。

这样的时间安排具有颇多的优势:首先,高校教师的上课时间和科研实时间都比较集中,对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极为有利。学校的发展最终需要有老师和学生推动,而学生和老师的发展也需要由学校提供平台。两者是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的关系。学校在考虑长远发展的同时,如果能够将教师自身的发展有机地植入学校的发展大计之中,这将是最令人欣慰的结果。事实上,科研始终是一种长期坚持方见效果的活动,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追寻捷径,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给教师“留白”。就如同书法和绘画作品不能将一张白纸全部涂上墨迹,只有留出空白,才能体现意境,才能提升格调,所以,二加二模式的首要优点就在于能够给老师繁中的教学工作“留白”。其次,集中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学期前后持续时间长达20周,共5个月,几近半年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学生,平时懒散,最终突击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原本20周的课堂学习,是可以通过突击的形式在一个月乃至半个月之内完成的。当然,出于小学效果的考虑,将20周的理论课程适当精简并压缩在10周的范围内,不但不会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面出现量的折扣,反而会在掌握的牢固程度上出现质的提升,因为10周的小学期几乎没有给学生留出懒散的时间,这就更方便了平时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据吉林建筑大学校长戴昕和高教所副所长王丽霞的研究,二加二培养模式的第二个特色体现在双导师制的实施上。“前两年,以班为单位,为学生选派1名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职业规划等进行方向引导,旨在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着眼长远、自由和谐、健康向上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更好地成长做好过渡。后两年,将具有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任教师信息发布在导师信息平台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方向自主选择专业导师。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教师的工程项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工程素质教育。” 我们认为,这样一种安排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听到学生抱怨自己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抱怨自己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某门课程,这是常见的事情。双导师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后两年的自由选择之间是一种前后的继承关系,并不会产生扞格不通的矛盾。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目标是最好的诱因。在后两年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和就业的目标得到了协同发展,犹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相辅相成,互为依凭。要相信,二加二模式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教学革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每学期的学时分配上,二加二模式与三加一模式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三加一模式是将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分拨出三分之一的学时,用作实习实训,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但是,在三加一模式中,一学期的理论教学时间的延续长度,与传统的教学周数大致相当,并无实质差异。然而,在二加二模式中,传统的一个学期被分为两个小学期,即每个小学期大约10周。前10周进行理论学习,后10周进行实践实训。与三加一模式相比,理论学习的延续时间缩短了一半,同时,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不是嵌入式的,而是分段式的,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尽管并非是相互割裂的。二加二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来说,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都比较集中,在效果上或许会优于三加一模式。

其次,与三加一模式相比,二加二模式具有另一项重要的优点,即双导师制使得理论教学的老师能够在每学期预留出10周的时间自由支配,为老师自身的提升、进修和学术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虽然是相互支持的,但两者之间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学活动是教师所学知识的输出过程,而科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学术上的提升过程。另外,教学活动是一种受到课堂教学固定形式制约的程式化行为,而科研工作则是科研主体的创造性活动,需要大量的自由时间的支配。任何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可以完满讲授32学时的理论课程,但任何一个教师都几乎不可能在32个学时之内写出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因此,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高校教师科研成绩提升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未必能在短期内使科研水平出现质的飞跃;但若是没有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的科研成绩就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总之,与三加一模式相比,二加二模式至少有两点是值得借鉴:第一,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都更为集中;第二,高校教师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进行学术科研活动。然而,有一点必须指出来,即在二加二模式中,每学期10周的实习实训时间,显然需要更多的实习岗位,实训实验室,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并且,这10周的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也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评定机制作保障。

3学分银行模式

学分银行制度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北美,当时,北美洲的社区大学与普通高校之间在学分互认问题上出现了障碍,学分银行便应用而生,使得四年制的本科学习与终身制学习理念达成了协调。对于北美洲的高等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后这种办学模式迅速向全世界拓展,成为世界各地争相效仿的一种模式。

韩国是亚洲地区最早实施学分银行教育模式的国家。1996年2月,韩国开始学分银行的试水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远程网络教育为学分银行的扩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微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各个学习点开放。学分银行的注册学生也持续攀升,“据韩国教育开发院和韩国平生教育振兴院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底,韩国学分银行制系统包括218个专业、6112个教学科目、567个评价认证机构的27019门课程,登录注册人员高达130206人,毕业生人数为69773人。”

但是,就韩国学分银行模式的实施和发展来说,也遇到了相应的发展瓶颈,第一,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第二,生源逐渐减少。第三,终身教育的初衷渐渐被扭曲。不少人唯学历试图,不看重课程的质量和所学知识的有用与否,这就导致学分银行的办学质量严重打折。虽然在现实中存在上述缺点,但是,学分银行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在国内最早引进了学分银行模式并与2011年开始施行。我们认为,学分银行模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分银行模式的实施可以打破高校的围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当前国内的大学基本上被分为三类:科研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高职高专类院校,或者我们可以用一种术语表达,即所谓一本、二本和专科。这样一种区分对于实现高考的公平竞争和分配国家的教育资源来说,具有公平正义的特点,但其缺陷在于高考体制的“一次定终身”。将原本具有学术天分的学生,仅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被迫接受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训练,我们很难说这对于他个人而言是一种幸运。学分银行体制能够打破各类大学彼此之间的壁垒,学分互认使得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随时可以获得学术型高校的毕业证书。反过来,学术型高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而获得技术应用型高校的认可。第二,学分银行较好地实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慕课时代的来临使得任何年龄、任何地点、任何职业、任何时间,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在线学习,这对于提升全体人民的素质来说,是一种前景无量的发展模式。

因此,学分银行模式与普通的学分制有着很大区别,学分银行尤其适合职业教育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技术应用型高校设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工作与学习两者还可以互相砥砺。在工作中获得的奖励、取得的成绩,只要可以通过认证,就可以将学分存入银行,这同修完一门功课具有同样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掌控学习时间的主动性,不存在因考试不及格挂科而遭受惩罚的现象。学生在工作中,什么时候修够了获得学位的学分,就可以申请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分银行最大的优秀就在于其拥有最大的弹性自由度,将灵活运用时间进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受教育者,而不依赖于教育者的强制。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和认证标准,而学生主要靠自学或网络课程以及实习实践来完成学业。

与上述两项培养模式相比,学分银行模式是更为灵活自由的人才培养策略。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上述三加一或者二加二的培养模式,学时和学制的设置都受制于学校的培养计划,那个学期开设多少课时的某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学生必须在四年的学习中获得这些固定数量的学分,才能够按时毕业。简言之,学生掌握学习时间的自主性没有体现出来。

目前,国内学分银行模式的尝试主要集中在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方面,也有普通高校试图将这种模式引进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但目前尚且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切实施行。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戴昕,刘焕君.“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N].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83-184.

[2] 张雷生.韩国学分银行:将终身教育进行到底[N].中国教育报,2014-3-12.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