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2016-12-27 19:04赵师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赵师红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05

摘 要 根据国内“双证制”的产生及实施情况,概括出我国中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普通本专科院校及一些国际性教育组织的“双证制”类型及对“双证制”的理解及其主要功能,以“嵌入理论”为视角、理论依据,对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内的“双证制”进行概念界定,从表现形态、局域范围、关系层级、功能职责等方面归纳“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耦合性,从自身功能、社会效益、教育改革、产业升级等方面论证“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必然性,以结构性嵌入、制度嵌入、文化嵌入、政治嵌入、认知嵌入为视角,对“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合作联盟的原则、工作重点、主要途径与方式等提出策略性构想。

关键词 双证制;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终身学习;嵌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0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制度”。

1 我国“双证制”综述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广泛传播,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1989)、澳大利亚资格框架(1995)、韩国学分银行(1997)等国家或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打通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间的隔阂,为我国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国“双证制”的产生 我国当前的双证制肇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职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创办“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2],逐步形成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3],90年代又开始“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在90年代中后期又明确规定“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进入21世纪,它又拓展到成人中学补偿教育等领域。

“双证制”含义 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育领域,人们对“双证制”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1)中、高职院校“双证制”。高职院校实施的“双证制”,通常是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内,将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专业实践技能证书两类证书的制度。它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教育(颁发“学历证书”)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这是对中、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特性和培养目标的理解。

2)成人“双证制”。初中后“双证制”是指地方政府和社会教育机构“为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覆盖面”,“坚持技能培训与文化课学习并重”,“文化考核合格、‘学分银行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经审核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成人初中或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成人教育学历”。这是对成人中学补偿教育的理解。

“双证制”功用 由前文可知,“双证制”具有以下功用。

1)发挥学习型社会学习者全员性、学习时间终身性、学习内容全面性的功用。“双证制”既适用于中高职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及与国际性合作教育等各类学历教育,又适用于各地普及性的成人补偿教育,在时限上可以覆盖人的终身,在教育内容上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与课程,满足所有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出与我国终身教育宗旨的一致性。有关行业、企业在实施方面的资格认证标准等,为学分银行的专业化、标准化的学分认定提供借鉴。

2)发挥开放大学教学和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许多实施“双证制”的教育机构采用的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模式,切合于我国的“5+1”开放大学(国开、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开放大学)。其他省、市、区正在筹建中的开放大学兼顾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载体,采用O2O教与学模式,它的各类个性化学习内容及其所借助的网络服务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这些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基本特性。

2 “嵌入理论”产生与发展及可资借鉴理论

具有适用性和包容性的“嵌入理论”有助于终身教育工作者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拓展学术视野,革新思维方式,促进终身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嵌入”(embeddedness)是由经济史学家波兰尼(Carl Polanyi)于194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作为群体内交换的经常社会结构,可通过限制成员做什么及改变成员对于这些活动的意向来影响经济行为。1985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 Mark)批判性地发展了“嵌入理论”。他认为,现实中“有着理性计算和个人偏好的”个体经济行动者“不可避免地杂糅着非理性动机”,自主地嵌入到社会关系中,“不断和周围的社会网络交换信息,搜集情报,受到影响,甚至改变偏好”。之后,该理论逐渐被引入新社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新产业区理论、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战略联盟、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耦合性与必然性

综上可知,将“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是有其内在耦合性与必然性的。

含义

1)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综合国内情况,本文认为,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是以国家和省、市、区为主体,以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及其认证/认定、积累与转换的规则为内容,由政府授权本区域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进行组织架构,形成完整、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健康、持久的运行机制,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各类教育,成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横向衔接、纵向连通的一体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2)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双证制”。根据国内“双证制”实施与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建设终身教育的出发点,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双证制”,是指义务教育后覆盖终身,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内,由普通高等院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各类教育机构以及部分国际性组织合作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由国家、省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及一些权威性组织机构对学习者的成果进行认证,以一定的学分予以积累、转换/兑换,颁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耦合性 耦合,物理学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本文“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耦合,是一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度性耦合。它是通过特定良性的共生机制获取最佳的效益,主要表现如下。

1)表现形态:显性耦合与隐性耦合。

①显性耦合,是指专业人员有意识地将“双证制”中明确的章则制度嵌入到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之中,根据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对前者章则制度进行系统化完善,主要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以及社会契约等。

②隐性耦合,是“双证制”行业、企业等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的合作联盟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中的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社会惯例。

2)局域范围:域内耦合与域外耦合。

①域内耦合,是指“双证制”实施组织与学分银行内部各自采取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提高彼此的耦合程度。

②域外耦合,是指“双证制”实施组织与学分银行外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方面的耦合。它们是一种扁平化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7-30].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0.

shtml.

[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EB/OL].[2016-02-24].http://www.gov.cn/test/2006-02/24/content_209809.htm.

[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2016-05-2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2.html.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终身学习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入学分银行的时序判定
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