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万般彩

2016-11-04 02:25汇编多拉
科学之友 2016年14期
关键词:芨芨草草编编织

汇编|多拉

巧手“编织”万般彩

汇编|多拉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草编在中国分布很广,主要产区有山东、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农民和艺人利用当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麦秸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篮、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种花色繁多,质量优良,富有朴素雅致的风格,在国内外盛销不衰。草编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一项内容,它反映和体现了我国古代简朴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有着极好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大名草编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河北省大名县

大名草编是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的汉族传统草编工艺品。大名草编有服饰、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和草编制作的装饰画、装饰盒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名草编历史悠久,草编工艺品丰富多彩,草提篮、草帽、草手包、壁挂、屏风、草编时装等设计新颖,工艺精美;工艺品人物、动物、山水画形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大名县的草编以天然、优质的小麦莛秆等为天然原料,经过精心选料、拔莛、浸泡、掐辫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编织而成。经技术人员的巧妙设计和工人的精心加工,编制出洁白、柔韧、光亮的各种草帽、草蓝、草盒、草垫、地席、茶垫等。清朝雍正年间掐辫手工艺传入大名,传统的草编主要是麦杆草帽提篮等,是历代农民的一项经济来源。改革开放后,草编工艺师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增加了服饰、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和草编制作的装饰画、装饰盒等。现已开发产品千余种,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翠谷,悬流飞瀑等题材;草编服饰系列产品深受时装模特和专家青睐。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草编手工艺品在大名县及周边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所制产品大部分自家使用,部分产品如手工草帽在市场上销售,在大名县建草辫厂后,逐渐开始从事草编手工艺深加工,所开发的草编产品约有千种,产品至欧亚等国家。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草编手工艺品制作费时、费力,没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销路渠道少,一些从事此行业的人员逐步改行从事其他行业,从事此项手工艺的人员越来越少。

徐行草编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上海市嘉定区

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上海嘉定徐行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嘉定区汉族劳动人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

徐行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光滑坚韧,并能染色,用它编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并根据编制手的熟练灵巧及专门设计人员事先设计编成花纹图案。制作工具主要有模型,俗称蒲鞋仁,推耙、剪刀、刮刀、水盆等,此外还要准备麻绳、棉布、硫磺、烘盆等。产品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仅提包的形状就有方、长方、六角、圆形、腰圆、蚌壳型等多种式样;结构分为网眼、镂空、密编,也有将三者交替编织成一件的;花色有本色、单色、间色、多色、嵌花、镶边;图案有文字(如“喜”、“寿”、“北京”、“上海”)、彩条、山水、花卉、青竹、瑞兽、熊猫、牡丹、蝴蝶、和平鸽、龙纹、龙凤、嵌花和英文字母等各式图案。作品常见的有草蓝、草包、拖鞋、果盘、盆托、盆垫、杯套、茶盘、书包、草帽、玩具等20个大类上千个品种。

黄草编织的鞋轻巧实用,精美雅观,清代普列为贡品。清同治年间,形成了以徐行镇为中心的黄草编织区,成为本地农民一项主要的家庭手工业。

由于徐行草编制作过程是纯手工业,不能形成规模生产,经济效益低,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原来的编织手大都已转业。徐行草编是中国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尽管已有近千年历史,但由于黄草难于长期收藏保管,传承作品量较少。有代表性的草编作品只能看照片,效果大打折扣。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凤毛麟角,仅剩一些农妇闲暇之余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售,没有一个稳定的群体。由于嘉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片黄草正在消失,徐行草编的原材料更加匮乏,亟待保护。

莱州草辫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山东省莱州市

莱州草辫技艺源于莱州沙河镇一带农村,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口,是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沙河镇由此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和出口的中心。1915年,四大名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特别奖。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辫的掐法有3根草的、5根草的、7根草的等等不一。花样虽各不相同,但基本掐法一致: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经过压、挑,几根麦秆左右上下,如龙飞凤舞,变化万千。技艺之高超,产品之精美堪称一绝。

20世纪50年代,莱州草辫的主要生产在传统的麦秆草辫、草帽、提篮等基础上,增加了玉米皮编织提篮、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画笔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翠谷,秋菊傲霜,红梅吐香,悬崖飞流等题材。麦草贴盒多取型于东西方古建筑,或楼、台、亭、阁,或教堂、古堡,或城市一条街,或乡村院落等等,为各国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近年来又试制麦草、皮革合编品获得成功。

目前在莱州60岁以下从事掐草辫的人已经很少,多是70岁至80岁的老太太,将掐辫作为消闲解闷,而会掐10种左右花样草辫的老艺人为数不多。由于年轻一代学习传统草辫的很少,莱州传统草辫已经面临传承断代的危机。这亟需人们树立品牌意识,从挖掘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角度,使莱州草辫技艺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得到继承、创新与发展。

沐川草龙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四川省沐川县

沐川草龙作为乐山市沐川县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是沐川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草龙是精选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杆制成的。

沐川草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不得意时,白天沿街乞讨,晚上常枕稻草而眠,时后他登上真龙天子的宝座,当地的人们便扎耍草龙以求吉祥。“群龙草为先”,草龙成为群龙之首。

沐川草龙,几经演变,日臻完美,独具艺术魅力。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从3 000多千克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848 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杆所制而成,全长200.8米,堪称世界第一。沐川草龙精,精就精在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沐川草龙妙,妙就妙在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活灵活现。制作草龙的工艺非常复杂、精致,要采用编、织、镶、绕、缠等10多种工艺技巧;编扎一条50米的草龙10个人要用20天时间。沐川草龙不但扎制精妙,而且舞耍奇特,125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身着褐色短裤、赤祼上臂、头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川剧锣鼓音乐伴奏下,舞龙腾飞。时而神龙搅海,时而尊龙吐雾,时而群龙朝拜,时而二龙戏珠,如云中蛟龙,开天辟地;如水中巨龙,翻江倒海。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安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如今舞草龙已成为沐川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它是中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结晶。

湖口草龙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湖口草龙起源于隋唐。草龙制作方法优良、外形独特,较为出名。在2005年9月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和南昌市绳金塔庙会的展演中,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旧时,湖口草龙多流行于流泗、张青、大垅等地。清雍正庚戌年(1730年),张青吴十一房村民,为祈求太平,驱邪除秽,保佑安康,编扎一条草龙,称“平安龙”,在全村游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流泗周寿朋村村民周雍发编扎一条草龙,名“谷龙”,在村庙会上游行。周雍发后将编扎草龙的技艺授于侄周云开,民国九年至三十四年(1920~1945年)间,周云开多次编扎草龙,颇具名气。1985年,流泗喻家圈村民喻芳泽从师周云开,传承草龙编扎手艺,并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编制草龙的整套艺术,成为编扎湖口草龙的传承人。

湖口草龙的编扎工艺,要求选料精致优良,制作精细巧妙,采用编、插、织、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多种手工技巧,分别编织龙头、龙须、龙舌、龙牙、龙身、龙鳞、龙节、龙尾等部分,组成形态为狮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的整条草龙。

湖口草龙除编扎工艺考究外,其舞龙技艺也颇具特色。草龙像民间制作的其他布龙、纸龙、板龙、竹龙一样,常常出现在祭祀庙会、喜庆佳节等场面。而草龙出行,一般都配套稻、黍、稷、麦、豆“五谷灯”,甚至还配花、草、鱼、蛙、蝶等动植物形状的彩灯,烘衬配合草龙表演。舞龙队伍统一服饰,掌龙头者,身强体健,头脑灵活,把握节奏,还会“喝彩歌”;持龙尾者,玲珑滑稽,步履矫健,有的还画一丑角脸谱;其他人各执一节龙身。从头到尾,浑然一体。行进时,神鼓大锣开道,阵势磅礴,戏剧锣鼓殿后,有的配上萧笛,细吹细打,悦耳悠扬。龙队走“之”字型,宛如神龙蠕动。表演时,有龙头上下左右摇摆的、咬尾、穿窜、盘旋、跳跃、戏耍、逗乐、滚龙、绞龙、盘柱等各式花样;五谷彩灯则围绕龙周边穿花、扭步,变换队列、逗龙、扰龙、逐龙等。根据锣鼓点的变化,草龙或跑或跳、或卧或滚、或盘或转、时腾时跃、时窜时扑、或追逐五谷花灯、或穿行花草彩灯、或在引球后摇头摆尾,时而龙头钻龙尾,时而龙尾缠龙头等等,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喜庆非凡。

1986年,湖口从民间收集、整理完整的资料,编扎成草龙,尔后多次送市、省展演。湖口草龙的文史资料、音像制品和草龙,全部馆藏。2008年,文化部授予湖口草龙艺人喻芳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09年,江西省政府选调湖口草龙参加澳门回归10周年庆典活动。

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

批准时间:2011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Ⅶ-54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

在新疆北部的草原上生长着大量的芨芨草,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哈萨克族人的指尖下形成贴近生活的实用艺术品。芨芨草在哈萨克语中被称为“阿克其”。游牧在草原的哈萨克族人就用芨芨草制作生产和生活物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琼木其”即芨芨草编织技艺。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在一根根芨芨草的编织下,彰显出哈萨克族人对自然的无限崇拜,体现出利用自然的生活智慧。

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他们把羊毛剪下来,用五颜六色的天然颜料进行晕染,像弹棉花一样再把剪下来的羊毛均匀撕开,然后缠绕在芨芨草上进行编织,他们一般都会编织成本民族和本部落的图案或者印记。哈萨克族毡房里芨芨草编织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费时费工,编织的图案主要是哈萨克族的图腾、本部落的符号和传统图案,集动物、植物为一体,色彩靓丽,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

整个芨芨草编织技艺从秋季开始收集干枯的原材料,到设计绘制图案、缠绕毛线、整理固定、收尾包边等,整个编织技艺往往要耗费一段较长的时间,制作的图案和印记已经先画在底层的布料上,将芨芨草在需填补的不同彩线部位先画上记号,然后根据所需色彩进行缠绕,第二种颜色的羊毛必须要将第一种颜色的毛线线头缠绕压在底部,往往一根芨芨草可以缠绕六至十种颜色的毛线,手法纯熟的哈萨克匠人大概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枝芨芨草彩线的缠绕。所有的芨芨草缠线之后还要进行图案的统一对接整体排版,最后再进行包边处理,整个程序较为繁琐。

哈萨克族人游牧中使用的彩色毛线是自己加工制作的染色细毛线,所有的颜色都源自于大自然,不含任何化学染料,绝对的纯天然。芨芨草用料也有讲究,秋季只有在水源充沛的草原才能采集到长度在一米以上的芨芨草,等自然枯黄后将表皮剥去,留下外表色白而光滑、柔韧度高而挺直的主茎作为芨芨草编织原料。芨芨草编织技艺属于纯粹的手工技艺,代代相传,没有丝毫现代工业的影响,是哈萨克族历史传统的见证和现实生活的写照。

芨芨草编织技艺风格古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映出浓厚的草原文化鲜明的特征。芨芨草织品既可以顺着游牧毡房的圆壁张挂,为毡房挡风、防潮兼美化,也可以挂在定居住房的墙壁上,美化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芨芨草草编编织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体验编织的乐趣
竹子和芨芨草
一针一线编织爱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10种除草剂及组合对芨芨草的防效评价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学芨芨草文学社作品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