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佛教圣地——大昭寺

2016-11-04 04:59潘睿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昭寺佛像壁画

潘睿

摘   要: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大昭寺的建筑构成,大昭寺的外在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的的大昭寺的壁画,绘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大昭寺作为西藏的佛家圣地,前来朝拜之人必定数不胜数,佛像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大昭寺;壁画;佛像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129-01

一、大昭寺的建筑构成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在西藏这两个名字都是佛殿的意思。大昭寺建于公元647年,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历时三年有余,是藏王松赞干布所建立的,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寺庙最初的名字叫做“惹萨”,这个名字是根据佛寺建造时期,根据山羊填湖的传说,在藏语中“山羊”为“惹”,而“土”就是“萨”,所以为了纪念白羊的功绩就命名为“惹萨”。而现在拉萨这个名字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之后随着大昭寺的名气增大,供奉了多尊著名的佛像,随之而来的朝拜者增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拉萨”。大昭寺是吐蕃时期最重要辉煌的建筑之一,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同时它也开创了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格式。平川式佛寺分为藏式和汉式两大类,藏式的佛寺主要建立在山下或是城市乡镇,而大昭寺正是位于拉萨老城区之中。平川式寺庙布局特点:第一,主殿居中,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条黄金定律,纵观中国但凡是有有名的建筑都是遵循这一条规律的。例如,故宫等…文成公主七世纪入吐蕃,吐蕃又派出许多贵族子弟来学习中原文化,中原与西藏的关系友好共进,所以西藏的许多佛寺的修建与中原的寺院修建都是有些很深的渊源。而大昭寺作为西藏佛教标志性的建筑俨然也是要遵守这样的规律的,大昭寺的主要供奉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故遵守此原则放在了大昭寺正中央的主殿——释迦牟尼主殿之中。第二,经殿,佛殿环绕四周,从图上所观,大昭寺主要有三门,分别是两个边门,一个正门,正门与佛寺主殿相对,而边门则是为四周的经殿,佛寺所建的,由两个边门出去可以顺畅的走完整个寺院,这也为虔诚礼佛之人提供了便利。所以,即使在现在来看,大昭寺的建筑仍然是充满人性化的一种设计。当然,在前殿和正门之间也适当的添加了佛殿,经殿,充分的利用了寺内的空间。第三,主殿的一楼正殿有二十根巨柱,支撑大殿三层的主体结构。大昭寺主殿作为一种土木结构的建筑,没有巨柱的支持几乎是不能坚固的存在,就如同西方的早期的神殿,巨柱既作为一种装饰来,体现建筑的宏伟气势,增强佛陀在人们心中的好大形象,同时巨柱也作为建筑稳固不可或缺的支撑。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而西藏的大昭寺是藏式平川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二、大昭寺的壁画

大昭寺保存了一些古代壁画,这些古代壁画大约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吐蕃时期,大约九世纪左右,这一时期吐蕃经历了鼎盛时期后开始下滑;第二部分是,后弘期初期的壁画。但是这两个时期的壁画都受到了印度波罗艺术的影响。吐蕃时期的壁画具有以下特点:坐姿舒展自然,表现手法朴素大方,少有装饰性。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为《佛与弟子图》。而后弘期初期的壁画这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壁画变得更加华丽,由最初简单朴素的样式开始向华丽复杂的样式转变,而且越到后期这些华丽复杂的画面越来突出。第二,到了后弘期初期,壁画越来的平面化,立体感相对减弱,出现这样绘画风格,多半是受中原绘画风格的影响。十一到十二世纪也正是中原佛教盛行的时期,所以随着两地交流的日益增多,自然也就相互影响,如同,中原地区的佛教造像也是受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影响的。第三,人物的造型不再舒展自然,越来越向概念化发展,佛教的佛陀样式一直都是变化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发展,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模式,所以人物的造像也越发的格式化。波罗艺术的兴盛与印度高僧阿底峡入藏传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阿底峡的入藏大大的增加了两国传教的热情,不仅印度的僧人积极入藏,就连西藏当地的高僧也积极取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度的波罗艺术自然也广为流传。而这一潮流也积极的影响着大昭寺的壁画。这一时期的壁画特点是什么呢?波罗美术样式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出主尊的高大伟岸形象,面相一般比较长,眼睛弯曲上挑,长鼻,薄嘴,手掌染成红色,背景为蓝青色并点缀小花。综上所述,大昭寺的壁画,不仅仅是历代藏民的心血,同时也凝结了许多外来的色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三、大昭寺的佛像研究(以主殿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为例)

大昭寺最初的修建目的就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等身像,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确定它要供奉的那一座神像但是最终可以确定下来的是,就现在而言,这座古老的寺庙供奉的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释迦牟尼等身像总共有三尊分别记录了释迦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的真实相貌。因为当时释迦牟尼反对个人崇拜,不准教徒造像,故临终之前留下三张图像,这就是后来的等身相。在虔诚的佛教徒中有着见释迦牟尼等身像如同见其本人,于是,这三尊佛像备受尊敬。其中。又以十二岁等身相最为精美。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制作精美,金光耀眼,所带头饰繁杂珍贵,正襟危坐,慈眉善目,眼中流露出一股慈祥的目光。佛教弟子将其视为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佛像高大宏伟,给祭拜之人,无形之中带来了指引的力量,规劝人们一心向善,仿佛置身于释迦牟尼在世之时,让信徒们从内心感觉自己与佛祖在对话,仿佛佛祖就真实的在人们的周围,开导众人。

术史。

猜你喜欢
大昭寺佛像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壁画上的数学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刘红卫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