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2016-11-07 11:05孙晶王爱侠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课堂管理互联网+

孙晶+王爱侠

摘    要: “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变革,互联网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现状,本文以“互联网+课堂管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以互联网为环境,搭建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对提高课堂效率作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    课堂管理    平台建设

教育的本质是向受教育者传播知识和信息,而互联网的根本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互联网+”的出现,使教育的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加速应用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打破以往教育管理过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应用型高校教育规律,结合职业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组织、指挥、协调,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保证教学工作实施。

一、当前一些高等院校课堂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课堂到课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高等学校没有到课率就绝对谈不上质量和教学水平,所以在教学管理方面,课堂管理是个重点,而其中学生的到课率又是一个重点。目前,高校中学生的逃课现象,根据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会有所差别,但是有增多的趋势。一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某些课程不重要,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就选择逃课。另有学生认为,目前网络资源丰富,利用方便,可以课后自学,因此,当与其他社团活动或社交活动等事情相冲突的时候,会选择逃课。这些都会使课堂到课率降低。

(二)课堂上的听课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高等学校的课堂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场地,教师教学的舞台,即便相关院校要求增加专业实训课时,也不能否定课堂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身在教室,但是心思却不在学习上的情况。上课玩手机、睡觉、心不在焉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到课率和听课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到课率低的现象

大学生旷课原因有很多种,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的知识点,网络上都能找到,方便随时进行学习,即使旷课,期末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也能够通过,因此选择不去教室听课,导致出现旷课的情况。加之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的影响,使厌学、逃课现象出现。

网络上相关知识内容讲解只能作为课堂内容的引申或补充。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是通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详细分析后设置的,经过很长时间实践检验,课程具有相关性和连续性;同时,教师授课的同时,会根据各自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有益的扩充,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学生抛开课堂内容,以网络教学内容为主,很可能会缺少连续性,对后续课程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学生独立学习效率因人而异。有些毅力比较弱的同学,旷课后,很少能够在课后重新学习课程内容,即便查阅相关网络知识,学习效率可能受到网络其他内容吸引,而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二)听课率低的现象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一门3个学分的课程,总学时数为48节课,也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平均每周在150分钟左右,没有充分利用好,显然是不行的。目前,一些学生身在教室,却不认真听课。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听课时凭借个人的喜好,根据课程内容、教师的讲授情况等决定是否听课。很明显,这种情况会大大降低听课效率。大学专业课程众多,知识体系需要统一掌握,相互衔接。对于学生来讲,刚刚接触相关课程内容,并不能把握好某一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作用,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一些教师授课时会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和重要性穿插在讲授中,如果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会跳过一些重要内容,那么,即使课后进行学习,很有可能只局限在书本内容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更深层次内容。这时,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

造成听课率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第二生命。根据360手机用户调研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很多“90后”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3到6小时,甚至有人超过6小时以上。学生虽然坐在教室,但是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玩手机,出现大量的“低头族”,影响听课的效率。对于这种现象,很多高校已经在思考应对的措施。如某高校制作手机袋,统一放在讲台前面,需要学生在课前将手机按照学号放进相关口袋中,课后取回;还有些老师要求学生课堂上关机,强制学生不能玩手机等。但是,仍然有很多课堂玩手机的同学。因此,如何利用手机的优势服务于教学,是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应用“互联网+课堂管理”的探索

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不是一套时髦的流行装,而是信息化渗透到各行业的必然结果,只会越来越深入到各行业的方方面面,同样使高等教育的“互联网+课堂管理”成为必然。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几年来,高等教育“互联网+课堂管理”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高等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高等院校已基本完成与互联网链接的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大多数高校实现了WIFI全覆盖,师生能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方便进行相关教学管理与互动。针对到课率和听课率低的现象,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到课率低的解决措施

对于提高到课率的方法,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都是以点名、提问等方式,使学生走进课堂,降低旷课比率。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是大班教学,学生数量较多,百人以上,全部点一次名,至少花费10分钟的时间,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是抽点,可能出现有学生代替的情况,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为了保证课堂上的到课率,可以发挥手机和互联网的优势,设置签到的二维码,学生进入教室时,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作为签到信息,实时传到系统中,每位学生都能看到签到情况,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中间或结束前,花少量时间进行拍照,确认学生到课情况,两项互为补充,避免签到后提前离开的现象出现,促使学生真正坐在教室里。

(二)听课率低的解决措施

学生坐在教室里只是课堂管理的第一步,关键还是要保证听课率。根据“低头族”现象明显增多的情况,我们仍然可以利用手机与互联网的优势,使其为教学服务,易“堵”为“疏”。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获取丰富的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搭建课程平台。教师针对上节课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当学生扫码签到后,各人的手机平台上就会自动出现一道问题,学生可以回答。从题目的回答情况上,教师可以统计出学生上一节课的听课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知识点讲解,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另外,问题回答可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一方面,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可使平时学习认真的同学,获得较高平时成绩有所依据,避免由于期末一张试卷没有发挥好,而影响最终成绩的情况发生,具有较好的公平性。

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学生的课堂提问、作业提交等都可以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例如,学生作业的提交,传统方式都是教师布置,统一收集之后进行批改,然后返还作业本。有些学生的作业会存在抄袭、迟交等情况,给成绩评定带来一些影响。这时,可以利用平台使学生实时提交作业。一方面,有利于无纸化办公,节省资源。另一方面,作业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更早地了解自己作业完成情况及教师的反馈评语,便于后期修改和学习。作业提交时间也可以设置,超过时间结点,就不能再提交,可以有效控制作业的提交效率。同时,系统自动统计,公开、透明度高。教师可参考这些数据,使平时成绩更加公平、透明。

最后,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在平台上将本节课程的讨论题目或问题预先设置好,当需要提问时,问题就会显示在学生的手机平台上,请学生回答。学生的手机界面必须处于系统中,才能显示问题。因此,即便学生打开手机,也不会随意浏览其他网页或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由此增强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发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在本节课的总结部分,针对性重点讲解共性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增强教师授课的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四、结语

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变革,基于“互联网+课堂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建立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随时随地可控和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促进教学管理的优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延红.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

[2]刘英杰.大学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现状调查[J].教学改革,2015.

[3]冀钢,魏朝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石静.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6.5.

[5]陶永鹏,顼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平台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

课题项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软件工程企业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2015-R-41285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课堂管理互联网+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