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初步评价

2016-11-10 06: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使用率预防性符合率

孙 雷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邳州 221300)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初步评价

孙 雷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邳州 221300)

目的 初步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需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予以药学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使用时间、≤24 h符合率及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结论 骨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骨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药学干预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卫生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知》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加强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本文为了初步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份需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需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68∶52;年龄范围28~65岁,平均年龄(45.8 ±5.3)岁;排除患有多种器官功能损伤及术前存在感染的患者。

表1 干预前和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表1 干预前和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组别  使用率[n(%)]  平均用药时间(h)  ≤24h符合率[n(%)]干预前(n=120) 118(98.33) 57.20±3.52 36(30.00)干预后(n=120) 68(56.67)* 13.87±2.50* 117(97.50)*

1.2方法。调查方法:依据设计好的调查表,详细记录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治疗时间及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其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记录包含药物名称、剂型、规格、用药起始时间,统计并分析药物使用率、≤24 h符合率、平均用药时间及不同种类药物使用率。

干预方法:①在医院办公平台上发布《卫生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知》及《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以供医师学习。②确定药剂科第一负责人,对抗菌药物进行质量管理。③院长与骨科主任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上签字,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要求。④寻找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存在的问题,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给骨科主任,并进行改良。⑤改进电子病历系统,并要求医师在开立抗菌药物时填写电子申请单,还要说明使用理由,针对各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设立时间。⑥对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量、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制定奖罚制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干预前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24 h符合率、用药时间及不同种类药物使用率四项指标。

1.3.2评价标准: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评价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为指南[2],如下:合理:有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恰当,术前2 h内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时加用1个剂量,术后不用药或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有联合用药指征、2种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基本合理:有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比较恰当,术前2~24 h给药,手术时间超过4 h时加用1个剂量,术后用药时间48 h以上,有联合用药指征、3种药物联合无禁忌。

不合理:无用药指征,药物选择不恰当,手术超前1 d给药,手术时间超过4 h未追加药物剂量,无联合用药指征、联合用药不恰当。

1.4数据处理:本研究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24 h符合率及不同种类药物使用率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平均用药时间为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若存在P<0.05,则表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24 h符合率及不同种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药学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平均用药时间明显缩短,≤24 h符合率明显提高,除去了头孢唑啉、头孢地嗪及左氧氟沙星的使用,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当今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抗生素滥用除了本身药物不良反应外,还容易引起二重感染及耐药性,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还会发生过敏反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其具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的特点,又受免疫缺陷及异物植入的影响[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平均使用时间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条件,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也不符合规范。

表2 干预前和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其使用率比较[n(%)]

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第一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骨科I类切口手术可不使用抗菌药物。但是临床实践中常存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过宽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有部分外科医师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误为预防术后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而盲目滥用。正因如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但是通过实施药物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如本研究中经过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

第二要把握预防性使用抗菌用药的最佳时机和持续时间,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需在术前2 h内或麻醉时开始给药,总用药时间不可超过24 h,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以延长至48 h。因为过早给药会导致手术期间患者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发生感染,而延长术后用药时间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反而容易增强耐药性,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经过干预后的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说明通过药学干预,能够较好的把握最佳给药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使用时间。

第三要慎重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在临床中,常存在使用抗菌药物起点过高,抗菌谱过广的问题。《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严格控制氟喹酮类药物在外科围术期中的运用[4]。氟喹酮类药物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系统不良反应,故使用选择此类药物时要严密关注安全性问题。此外,革兰阳性球菌是引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氟喹酮类药物对此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与青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无明显优势。本研究中经过干预后,以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除去了氟喹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更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使用时间、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进行药学干预,可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

[1] 王晓玲,刘晶,李岚,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3):207-209.

[2] 李福宣,曾明辉,陈瑶,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8-10.

[3] 高秋芳.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204-205.

[4] 李小梅,郑咏池,王洪贵,等.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40-41.

R978.1

B

1671-8194(2016)25-0144-02

猜你喜欢
使用率预防性符合率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