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质俗也无妨

2016-11-10 11:05杨扬心理咨询师
当代工人(A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杨扬谈谈婚恋

文|杨扬 心理咨询师

谈谈物质俗也无妨

文|杨扬心理咨询师

蒙圈的猫31岁

最近开始相亲,第一次就遇到了奇葩。他变着法地打听我的收入,有没有车、房。他还说之前介绍给他的人都太差了:要么不漂亮、个子没到1.65米,可他自己也只有1.72米;要么没车没房,可他自己也不过有一套90平米的房子;要么没有气质非名校毕业,他自己也只是普通本科生啊!

他居然还跟我说:“我挺喜欢你的,你是我见过综合素质最好的。”天啊!他是在挑白菜啊?我直接告诉他:“你是找不到你想要的完美女人的,就像我找不到金城武+李彦宏+周杰伦的合体一样。如果我们那么有魅力,也不用坐在一起相亲了。”

我以为他会生气,没想到他说:“你别那么没自信啊。除了你工作辛苦不太能顾家,我觉得你挺好的。虽然房子不在你名下,可你还是能住的,你家其实离我单位很近的……”怎么会有这么物质、这么厚脸皮的男人啊?难道相亲都是这样的?

亲爱的小蒙,不得不说,现如今,男男女女对婚姻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勇于表达了,这看上去似乎十分功利。但实际上,一项关于“80后”婚恋观的调查显示,未婚青年对婚姻的理解是多维的。“多维”指的是在婚恋中既考虑情感因素,也考虑经济及家庭因素。五成以上的人表示“既要相爱,又要对方各方面条件好”,这体现了“80后”普遍的婚恋状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ndrewJ.Cherlin教授提出,在历史上,人们的婚姻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婚姻:在1850年以前,人们对婚姻的需求主要停留在基础的需求上:两个人共同生产,比较容易实现衣食无忧,拥有住所,安全免遭侵害,以及生殖的目标。对于那个时候的夫妻来说,两个人的亲密只是共同生存之外的附加奖赏,而不是主要目的。第二阶段是友伴婚姻:从1850年到196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稳固,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第三阶段是自我表现婚姻:1965年至今,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现、感受到尊重和自身的成长。婚姻的制度色彩前所未有地弱化了,人们更多地将婚姻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手段是可供选择的。

中国人可能在时间线上略微滞后,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婚姻中自我表达的需要是前所未有的。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明显区别是,他们在婚姻中不再愿意将就,会在婚姻前提出更多具体而实际的要求。

上述婚姻的3个发展阶段,它正好契合了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种,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爱与归属的需求,再到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去争取更高层次的需求。事实也是如此,在友伴婚姻及自我表现婚姻中,我们选择的伴侣,是那些真正能满足我们精神需要的。也因此,那些能够成功的这两类婚姻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提升是远胜于从前的制度婚姻的。

说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懂了,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依靠婚姻维持生计,我们都想拥有一段好的婚姻,从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但像你相亲的这个男生这样毫不避讳地将外在条件放在感情之前,虽不可取,但也并无大错。

猜你喜欢
杨扬谈谈婚恋
Energy levels and magnetic dipole transition parameters for the nitrogen isoelectronic sequence
谈谈胆固醇
杨扬:中国冬奥夺金第一人
谈谈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油画作品三幅《太》《放》《释》
小汽车书签
找个人谈谈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谈谈古入声字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