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调查报告

2016-11-10 02:03山东省荣成市俚岛畜牧兽医站264317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兔场杀性病料

陈 佳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畜牧兽医站 264317)

调查报告

荣成市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调查报告

陈 佳(山东省荣成市俚岛畜牧兽医站264317)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血清型众多,近年来从荣成各地区18个商品兔场送检的病料中共分离出8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无芽孢,大小0.2~0.4×0.6~.25μm;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尿素酶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吲哚试验阳性,不液化明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经凝集试验鉴定所分离到的细菌均为A群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易感兔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病例。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由兔多杂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由于病原的感染部位不同而呈现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症。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对该病的报道,证明兔巴氏杆菌病在我国已经存在和流行,随着养兔业的迅猛发展,本病的发生呈现上升趁势。急性发病时常引起家兔大批量死亡,耐过兔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或大批死亡及药物防治费用增加等,给养兔业造成了严重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是目前规模化养兔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为研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荣成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血清型分布情况,笔者对荣成地区的18个兔场送检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解、病原分离鉴定、动物攻毒试验等,确诊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从而确定了该病的广泛存在,为切实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

1.1病料来源来自于荣成18个商品兔场的病死兔,用初步诊断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病兔的心血、肝脏、脾脏、输卵管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所有分离菌株均采自发病兔。

1.2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普通马丁肉汤及含1%裂解血球全血培养基,均由自行配制。

1.3试验动物1.5kg左右健康易感兔,购自山东荣成某养兔场。

1.4其它实验仪器及设备各种容器、平板、培养箱等均由本站提供。

2 方法

2.1观察并记录发病兔临床症状及剖解特征,总结关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

2.2病原菌分离培养对典型病例取心血、肝脏涂片,染色镜检,并无菌取心、肝、脾、肺、输卵管等病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普通马丁肉汤及含1%裂解血球全血培养基,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选择可疑菌进行纯培养并染色镜检。

2.3形态学观察选择可疑菌进行纯培养并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和染色特征。

2.4分离菌生化特性试验取微量生化发酵管及各种生化培养基,将经纯化培养的各菌株接入后封口,37℃培养24~72h,观察结果。

2.5血清学鉴定将分离菌纯培养后,进行平板凝集反应,鉴定病原菌的血清型。

2.6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毒力试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的毒力分开测定。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接种于含0.1%红血球的马丁肉汤中,37℃培养18~24h,进行活菌计数。将各菌株菌液分别稀释为1.0×104CFU/ml、1.0×103CFU/m、1.0×102CFU/m、10CFU/ml、5CFU/ml、2CFU/ml等6个不同剂量组,每个剂量组用1.5kg左右健康易感兔10只,颈部皮下注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菌液1ml,观察10d,记录临床发病、死亡情况(死亡兔进行细菌的再分离),观察10d,所有试验兔全部剖杀,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细菌的再分离鉴定。

3 结果

3.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通过对18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例的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总结如下:由于侵害部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败血症、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等。(2)败血症病兔多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呼吸迫促,体温在40℃以上,鼻腔有分泌物,有时出现腹泻,有的无任何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为呼吸困难,鼻腔流出粘液性鼻液,打喷嚏,食欲减退,有时见腹泻,病程一周左右,最终因衰竭死亡。(3)解剖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出血、充血或坏死。鼻腔黏膜充血,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伴有多量红色泡沫,肺脏严重出血、充血,高度水肿,肝脏有许多针尖大小黄白色坏死点,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肠黏膜充血、出血,胸、腹腔有淡黄色积液。(4)肺炎型常呈急性经过,很快死亡。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其病变表现为肺充血、出血、实变、膨胀不全、脓肿和出现灰色小结节。肺胸膜与心包膜常有纤维素附着,胸腔积液。鼻腔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粘稠的分泌物。淋巴结充血肿大。(5)鼻炎型病程较长,但病死率低。主要表现为鼻孔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液,经常打喷嚏、咳嗽,并用前爪抓鼻部,使鼻孔周围被毛潮湿、粘结甚至脱落。如病菌侵入眼、耳、皮下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结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和乳腺炎等。(6)中耳炎也较常见,单纯中耳炎无明显症状,但如果病变蔓延至内耳及脑部,则病兔出现头颈歪斜,有时会出现运动失调或其他神经症状。剖检时可见病兔一侧或两侧鼓室内有白色奶油状渗出物,如炎症蔓延至脑部,则可见化脓性脑膜炎变化。(7)母兔感染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有时表现为不孕,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从阴道中流出,如转为败血症,则往往造成死亡。公兔变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解剖可见母兔子宫炎和子宫积脓。公兔睾丸和附睾肿大、质地坚硬,有的伴有脓肿。

3.2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及春季多发。主要发生于2~3月龄的幼兔,也有断奶后仔兔发病。发病率为20%~80%,死亡率为30%~60%不等;发病不死亡的家兔往往生长缓慢。在饲养管理条件差、通风不良、地面潮湿、垫草更换不勤或反复使用的兔场发病和死亡严重。本病的发生还表现明显的“疫点”特征,某个兔场一旦发生该病,其周围的兔场也相继发生该病的流行。

3.3细菌分离从18份病死兔病料中共分离出8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44.4%(8/18)。心血、肝和淋巴结涂片中可以观察到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存在。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经37℃、18~24h培养,可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并有荧光性,但不溶血。麦康凯上不生长,在肉汤中培养时,初期均匀浑浊,24h后上清液清亮,管底有灰白色絮状沉淀,轻摇时呈絮状上升,表面形成附壁菌环。

3.4形态学观察病死兔心血、肝组织及培养物、纯培养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菌体呈单个、成对或偶呈链状排列,大小为0.2~0.4×0.6~2.5μm,用瑞氏染色则见菌体两端浓染。

3.5生化试验8株分离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M.R试验、尿素酶试验阴性,吲哚、氧化酶、硫化氢试验阳性,不液化明胶。

3.6血清型的鉴定结果经凝集试验证实,所分离到的8株细菌均为A群兔多杀性巴氏杆菌。

3.7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毒力试验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的毒力进行单独测定。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培养菌液分别稀释为1.0×104CFU/ ml、1.0×103CFU/m、1.0×102CFU/ml、10CFU/ml、5CFU/ ml、2CFU/ml等6个不同剂量组,每个剂量组用1.5kg左右健康易感兔10只,颈部皮下注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各分离菌株菌液1ml,观察10d,记录临床发病、死亡情况(死亡兔进行细菌的再分离),观察10d,能使试验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详细结果见附表。

附表 14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毒力试验发病死亡结果

4 小结

(1)本试验对不同兔场送检的初步诊断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病死兔的病料进行了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试验、血清型鉴定、毒力试验等,共分离出8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44.4%(8/18)。经鉴定,该分离的8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化反应符合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属的特性,这与有关资料的报道是一致的。(2)兔多杀性巴氏杆菌4号菌株颈部皮下注射2~5CFU菌液,能够使试验兔10/10发病,并全部死亡,表现明显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症状,剖检试验兔可见明显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理变化,死亡兔均分离到血清A群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表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4号菌株具有较强毒力。

S858.291

A

1007-1733(2016)10-0047-02

2016-07-13)

猜你喜欢
兔场杀性病料
闽西南黑兔养殖场的主要生物安全措施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基层兽医实验室样品采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基层兽医病料采集的要点分析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规模化兔场养殖失败原因九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