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语文课前导学

2016-11-10 07:51沈春媚
江苏教育 2016年41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全息信息

沈春媚

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语文课前导学

沈春媚

全息学习中的“先学”,即利用课前的“学习导航单”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进行体验,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学生用大问题串联学习,指向目标进行大信息搜集,从新旧知的联系中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让学习不再从“零”开始。

全息学习;课前导学

全息学习是以促进“全人发展”为目标,在学习主体、课程形态、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整体变革或学习革命,为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人民教育》在2016年第2期以《全息学习:改变“学习”的面貌》为题报道了我校对该项目的认识和实践。

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封闭的教室,而是多元信息汇集的中枢,来自不同学生、不同途径、不同方式的信息在这里汇集、碰撞、整合。因此,课前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着教学内容,也决定着课堂学习过程的长短、效果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状:很多教师把课前精力全部放在教学设计上,花大力气设计了一节课,却全无用武之地,原因就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了“零”起点。全息学习提倡“学程融通”,进行“课前导学”,把课后的部分作业时间前置,以“学习导航单”的形式,通过纸质或电子形式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进行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导航单”完善教学设计,思考学情,进行预测: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如何解决?怎样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导航单”让教师从习惯性地“从‘教'出发”转换到“从‘学'出发”,避免了每节课都从“零”开始的重复费时。

一、整合资源——大问题串联

在“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进行了长期广泛的研究,认为学习是基于 “理解—联结—激活—提取”的内化过程。“全息学习”强调基于理解的“体验性学习”,强调基于学科的“大观点组织”,重视“先学”,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从学生的课前体验中提取观点,串联教学。

如何设计“学习导航单”,引导学生提问?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捕捉学生身边的最新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与统整,从而设计出有“悬念”“挑战性”的大问题,请学生在课前进行初步思考;或在“学习导航单”上留下空白,直接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统整。从这些大问题的设计中,能发现学生理解教材的视角和教师不同,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与教师认知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习具有张力。

笔者在五年内先后两次执教了苏教版六上 《牛郎织女》一课,以下为第一次设计:

第一板块:概括故事梗概

本文是民间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第二板块:评说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动笔圈圈画画或写写批注。

2.交流读书收获。

第三板块:展开丰富想象

师:我们读过很多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古诗词,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杜牧的《秋夕》……其中,最早的是汉末著名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假如他们能互诉衷肠,他们最想说些什么呢?

不难看出,这一设计是以“感知人物形象”和“体验人物情感”为重点的。几年后,笔者第二次执教该课,站在学生的视角重新考虑,发现这样的设计停留于教师的主观臆测。其实,孩子是读着故事长大的,读故事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这样的民间故事在他们幼儿时期就已耳熟能详,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早已了然于胸。因此,我设计了大问题串联式的“学习导航单”:

13.牛郎织女

1.分享你最得意的识记某个生字的方法。

2.如果请你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你觉得什么方式最好,请简明呈现。

3.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请你选择一个说说。

人物:_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

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学这篇课文后,请提出一个你自己不能解决,期待和同学、老师一起解答的问题。

5.我国还有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你喜欢哪个?

整理分析全班的“学习导航单”,我发现每位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都有自己独特有趣的方法,他们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准确,还能从文中引述理由,并加上自己的看法。40多张“导航单”,完全颠覆了我的原有设计,乃至学生观和教学观。基于这样的起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板块:概要讲述故事(注重方法指导)

1.展示多位学生梳理主要内容的方法(思维导图、树形图、唯美漫画……),打开思路。

2.定格两份作业(用字最少和用字最多的学习导航单),请作者分别概要讲述课文故事。

3.师生点评,归纳指导。

(1)如何列出故事大框架,进行概要讲述。(2)如何从长文中,抽出一条线索(如本文时间线索),串联故事进行讲述。

第二板块:重复创造讲述(突出人物形象)

1.四人小组评说人物形象后,推选代表汇总小组意见上台评说。

2.紧扣人物形象,进行重复讲述和创造讲述。

(1)重复讲述:选取“人牛情深”片段,学习抓住讲述故事的方法。(2)创造讲述:选取“王母阻隔”片段,学习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讲述的方法。

第三板块:解决疑难问题(进行分层探究)

将学生“导航单”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难度系数一颗星、两颗星的在组内解决;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在全班解决。

难度系数一颗星:

1 .牛郎为什么对老牛那么好?

——付雅莹、张思萌等

2.为什么织女下凡三年,王母娘娘才发现?

——杨多等

3.织女为什么愿意下凡做牛郎之妻?

——沈天纬等

难度系数两颗星:

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幸福,王母娘娘为什么百般阻挠?

——杨思佳、胡宇阳、施柳柳等

难度系数三颗星:

故事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鹊桥相会”?

——吴业晟、黄诗钰等

学生的质疑涉及文本内容、语言、人物形象、民间故事的表达方式等,出乎笔者意料。对小组研讨的问题,学生如果能解决了,便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如果不能解决,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在课堂上经师生讨论,必会恍然有得。其间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想研究而研究不出的,这才显出教师的真作用。

以上展示的只是某一个班的状况,笔者在几个不同的班执教过该课,因“学习导航单”呈现了不同的学情,就能重新整合资源,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案。每次教案不同,学生的表现也不同,课堂活泼而生动,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指向目标——大信息搜集

搜集资料一贯是语文预习作业之一,作者的信息、课文的历史背景、拓展的资料等是经常需要查找的内容。可往往是学生不着边际地搜寻,教师不屑一顾地对待。在学生所找的资料中,有些根本没有学习价值,即使有,也没有在课堂达到其效果。因此,教师设计“大信息搜集型”的“课前导学”时,要让这些信息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为什么要找到这一信息?搜集这些信息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导学,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感性认识,以信息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苏教版五下《望月》一课的电子“导航单”上,教师用轻松活泼的导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创建了一个“资源库”,在资源库中,提供了与月亮相关的资料。资源库也是不断生成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上传自己搜集或制作的相关材料,有的学生查找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有的学生制作了月相变化的微视频……

平台 导语 资源云平台、电脑、手机1.想和小外甥对诗吗?2.知道为什么小外甥说月亮像眼睛吗?3.你能学学小外甥,想象月亮像什么吗?描写月亮的古诗词;月相变化规律微视频;有关月亮的其他知识。

以上表格所指的平台是笔者所在学校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 “全息学习云平台”,该平台基于Windows、Android、iOS操作系统,在PC、iPad都能便捷运用,学生可登录平台,输入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望月》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感悟作者、诗人、小外甥望月的‘美'‘情'‘趣',了解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人物特点”。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筛选后,用“导语”分解本课学习目标,再提供大信息搜集的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已有学习基础,用信息平台搜集资源,这些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是需要思考、交流和激活过程的,课堂就成了这当中的一个媒介。

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很多学生在“学习导航单”上提出了“老牛为什么会说话?”这一疑问,教师及时将这一问题在云平台呈现,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搜集,课上有备而来,他们这样交流:

生1:我在网上获得信息,那头老牛是以前玉帝未成仙时的坐骑,后来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人间,所以它拥有神力,会说话。

生2:其实老牛是个神仙,能够未卜先知,它知道牛郎织女会相遇,会相爱,为他们所感动,所以他要帮助牛郎织女。

生3:在民间故事中,动物开口说话是常事,这是民间故事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神奇的想象,特别有意思。

这些大信息的搜集指向了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富有神奇的想象。这是作为民间故事文本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笔者在教学时抓住学生搜集的信息,作为学习起点重构课堂教学,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民间故事表达形式的一大特征。

三、关注文体——新旧知联结

为把握学情,展开新课的教学,“课前导学”还承担着联结新旧知的功能。语文教材往往同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之中或各册中。教师如果缺乏文体意识,对教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个单元的主题上,只关注一篇篇具体的表达主题的文本内容,缺乏系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习惯,就会忽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全息学习视角下的“课前导学”,重视从整体出发,全面观照语用教学。在设计导学时重视复习旧知,沟通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并作一定的思考和整理,以激活某些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和迁移做好铺垫。

如苏教版五下的《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课前的“学习导航单”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说理文《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结构”“材料”“语言”几个角度促进学生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

20.《谈礼貌》

【回忆了解】

这是一篇说理文,也称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道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通常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有着鲜明的特点。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也学过,比如:《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

【比较发现】

把《谈礼貌》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起比较着读,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比如: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苏教版五下《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之前已接触过此类文体,掌握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因此,课前的“学习导航单”请学生根据旧知思考:文章是怎样把“克隆”这个事说明白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列举一二。

生1:

说明方法:列数字

例句: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

生2:

说明方法:排比

例句: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

学生找到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以及句例,但“菜单”上也呈现了部分学生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准确的例子,如把“排比”当成说明方法。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新旧知联结之间的难点,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同时,有两位学生发现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并找到句例,这正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教师就请这两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学习导航单”成为课堂学习绝好的资源之一,“导航单”的设计中,对文体的关注,也直指语文学习的根本。

真正意义的课堂,前提必然是找寻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剖析学生学习的本质,改变教学行为。课前导学让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课堂教学得以新生,唯有这样,才有教师真实地教,也才有学生真正地学习。

G623.2

A

1005-6009(2016)36-0020-04

沈春媚,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高级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全息信息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订阅信息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展会信息
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