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青山 墨抒绿水——森林公安写作与森林公安文学创作

2016-11-11 03:47彭永导
森林公安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安森林文章

彭永导

笔写青山墨抒绿水——森林公安写作与森林公安文学创作

彭永导

从参加森林公安工作至今,我的写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机关单位的日常公文写作,如通知、总结、计划等;二是跟工作有关的纪实、通讯、消息等;三是编辑或参与编辑的史志、年鉴、内部刊物,以及一些诗文创作等。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感悟,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求批评指正。

一、写作是做好公安工作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

(一)写作是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名警察的金钥匙、敲门砖

警校学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警察队伍。而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就是对于写作水平的检验。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大家能否进入公务员队伍、能否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二)写作已经成了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础

警校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到公安机关工作,穿上神圣的警服,头顶骄傲的国微,身挎钢枪,神采奕奕,维护国家安宁、守护百姓幸福。而对于一名警察来说,要经常写作各种党政公文:决定、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公函、纪要等,要经常写各种事务性文书:计划、总结、消息、简报、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先进材料、讲话材料、竞聘演讲、主题演讲、决心书、申请书、自荐信、推荐信、感谢信、慰问信,有的单位还要求写工作日志。就以办理一个简单的林业行政案件为例,要制作10余种法律文书:林业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补种林木通知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要制作各种内部呈请文书:案件调查终结呈批表、处理涉案物品呈批表、结案呈批表等,还有各种证据材料:询问笔录、价格鉴定书等。所以说警务工作中写作无时不在、无时不需、无时不用,离开了写作寸步难行。

(三)写作是提高业务水平乃至人生境界的重要手段

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且坚持写作,是我们积累工作经验、抒发心得感悟、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我们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思维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情趣的有效手段。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文章就是治理国家、永传万代的千秋大业。很多公安民警都坚持写作,不仅写作水平得到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提升了人生境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人可能会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实际上,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机理来讲,写作并不难。人看到事物之后,进入大脑形成思维,然后利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文章。一个具备审美眼力的人、一个具备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具备内部动力的人、一个具备外部压力的人,离写作成功就不远了。广泛阅读,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加积淀,体会心灵沟通的美好,感受山川的秀美壮丽,表达的欲望会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而这就是一篇美文的基础。

二、如何写出有质量的文稿

(一)认真对待工作,囤积文章的“超级粮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刚刚开始写作的人,都会面对一个困惑:我写什么呢?我的题材呢?我的素材呢?其实,这个问题最简单,生活就是写作之源,工作就是写作之源。从熟悉的领域、你从事的工作,去找到你要写作的题材,去找到你要写作的素材。承担并认真完成一项工作以后,就把这项工作写出来。这叫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写一行”。以《森林公安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森林公安》200602)为例,分析了森林公安网站建设的现状、论述了森林公安网站的功能、森林公安网站板块的设置、提出了森林公安网页设计的原则、对森林公安网站的管理给出了建议。现在回头再来看这篇文章,里面出现了不少专业词汇,如:Apach、Mysql、Php、Asp、IIS、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Firworks等,我现在都感觉较陌生了,可是在当时,作为专业是古代汉语语法的我来说,我是花了3个月的时间,购买了一大堆书籍和光盘,经历多次的尝试和失败之后,终于写出云南森林公安的第一版内网网站并发布到公安网上。其中的心血和汗水,就是这篇文章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靠想象、脑洞大开,那是不行的。以2014年发表在《现代世界警察》上的《丛林缉毒战》为例。当时政治部找到我,说是让我写一篇介绍云南森林公安林区禁毒工作的文章,这也是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成立三十周年的系列活动的任务之一。接到任务后,我开始从两个方面收集素材。一是找来我任责任编辑 的《云南省森林公安志》,其中有一节专门写林区禁毒。应该说占有的资料算比较翔实了,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又找到专门分管林区禁毒的民警,把他电脑上的所有的林区禁毒的材料全部拷了过来。这些材料有好几百份,容量要以G为单位计算。正是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之上,我写出了稿件《彩云之南那一支活跃在莽莽丛林的缉毒尖兵》,后来发表时题为《丛林缉毒战》。

(二)精心提炼主旨,升华文章的“动人心魄”

文章的主旨,通俗说来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高大上的说法就是文章的灵魂。人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树没有了灵魂就是枯枝败叶,文章没有了灵魂就会不知所云。要准确提炼文章的主旨,也得颇花费一番工夫。记得初写《生命的追问》(《云南林业》200905)时,只是以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象、穿山甲、红豆杉、榧木等濒危动植物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追问,后来经过提炼,由生命在追问过渡到良心在追问、责任在追问,文章的主旨升华到森林卫士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就比原来的角度要高一个层次了。

(三)认真拟就标题,强化文章的“第一印象”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文一半。”现在网络上有一种现象叫作标题党,从侧面说明标题的重要性。我把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类的题目,客观的。比如,《森林公安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森林公安》200602)《森林公安宣传工作的若干有效形式》(《森林公安》200405)《森林公安理论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对策》(2005年5月云南森林公安征文)。另一类是文学类的题目,主观的,比如:《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云岭森警》201401)《昭昭红日朗朗乾坤》(《森林公安》200504)《彩云之南飞鹰翱翔》(《中国林业》200805B)《车流滚滚长驱急伟业历历济生灵》(《森林公安》201005)等。

标题要大气。如《昭昭红日朗朗乾坤》(《森林公安》200504),意谓浩然天地之间,凛然正气长存,岂容破坏生态环境的罪恶横行?又如《彩云之南飞鹰翱翔》(《中国林业》200805B),给人的感觉是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森林卫士如飞鹰一样翱翔长空,守护着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标题要有文采。如《森林卫士铸辉煌云岭大地满眼春》(《森林公安》201404)借鉴1992年新华社著名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描绘出一种万类繁盛欣欣向荣的境界。标题要巧妙。如《车流滚滚长驱急伟业历历济生灵》(《森林公安》20105),题目体现了这次战斗的两个特点,一是驾车长驱3000余公里,二是拯救了可爱的生灵蜂猴,同时也将指挥员的姓名巧妙镶嵌在里面。标题要齐整,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森林公安》201201)的三个小标题:一串踏实的步履奠定一道坚实的基础,一次空前的会议奏响一曲进军的号角,一部宏大的规划描绘一幅美丽的蓝图。这三个齐整的小标题,给人以首尾通连、一气呵成的感觉。

(四)合理安排结构,搭建文章的“大厦钢构”

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有词语、有句子,有段落、有层次,有过渡、有照应。我们得把这些东西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因而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总分式、分总式,比如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从属式、因果式,比如纵式、横式,比如顺叙式、倒叙式、插叙式。还有人辛辛苦苦总结了开头十法、结尾十法。但是古人云:“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不用考虑这么复杂。以我的经验,就是列好提纲,写好开头,写好中间,写好结尾,这就是传统的三段式。而传统写作学里“凤头猪肚豹尾”的提法,非法形象。好的开头叫凤头,好的中间叫猪肚,好的结尾叫豹尾: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以《森林公安宣传工作的若干有效形式》(《森林公安》200405)为例,这是我参加森林公安工作以后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云南省森林公安局搞了一次大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系列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宣誓、演讲、签名、问卷调查、销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受到这次活动的启发,写了一篇《森林公安宣传工作的十二种形式》,投到《森林公安》杂志。过了一段时间接到责任编辑 电话,说把12种宣传形式罗列出来,显得太散了,归纳成3类,题目改成《森林公安宣传工作的若干有效形式》。

(五)灵动提炼词句,提升文章的格调层次

古人非常重视炼字,留下“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等许多练字佳话。炼字也非常枯燥,甚至苦闷。不必说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枯燥,不必说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更不必说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楚,单说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多少文人苦吟的极致追求。

的确,写文章非常苦恼。当你辗转反侧冥思苦想坐立不安百无聊赖的时候,当你费尽心机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时候,那些灵感哪里去了,哪些下笔若有神、下笔如涌泉的境界哪去了?但是当我们历尽艰辛炼出得意的词句的时候,那苦尽甘来的美好是别人无法体味的。以《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森林公安》201201)一文的开头为例:

两个符号,0和1的交集,电流在律动,信号在传递。

简单至极,美丽极致。

复杂至极,强大极致。

扬弃传统,那是对手工的背叛。因为,公安工作从来都不是蛮干。

选择现代,那是对效率的追求。所以,森林公安永远都钟情创新。

云南森林公安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科技引领警务的新革命,就是选择了信息主导警务的新工具,就是选择了公安服务人民的新亮点。

信息化建设,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科学,应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通过提炼这样一则充满意境的开头语以后,仿佛信息化建设也富有了生命力,充满了韵律和神韵。

(六)合理展开想象,构建文章的艺术真实

在森林公安题材的通讯中,一定要有合理的想象,这样一是再现一种情理之中的艺术真实,另外也是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连接起来的手段。比如《车流滚滚长驱急伟业历历护生灵》(《森林公安》20105)中的一段:

1月15日,云南省森林公安局获取情报:红河州一带有人非法贩卖野生蜂猴。得知这一情况后,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车伟眼里立即闪烁出优秀猎手嗅到猎物气息的光芒,他知道,又有一场激烈的较量在等待着他。

这一段描写,是人物肖像描写,更多的是心理描写。我自己并没有看到车伟副局长当时的表情,这个描写是想象出来的,是脑补的,但是这个想象是合理的,他符合我平时对人物的了解。有了这个场面的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能够使整篇文章充满生气,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刻板的叙述。

在全球关注生态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竟然有人干着这种残害生灵的勾当,昧着良心大发横财,是可忍,孰不可忍!车伟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拍案而起,“不查出这帮为非作歹的家伙,不给群众一个交代,我车伟就脱下这身警服不干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在车伟心中酝酿着。

上面这一段想象,描写车伟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也是基于平时对于人物性格的了解,在合理的真实的基础上,对于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再现。

部署安排就绪,刑侦支队分头准备行动,车伟坐在办公桌前点燃一支香烟。看着袅袅上升的青烟,车伟知道,接下来的将是多少个不眠之夜……

上面一段想象,这表明人物对接下来的行动艰巨的清醒认识。而下面这一段想象,表明人物在与对手接触之前的必胜的信心:

放下电话,车伟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春寒料峭、车流滚滚,他知道,猎物越来越近了……

森林公安题材的其他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话剧、影视艺术等,更是要大量运用想象,限于篇幅,此文不述。

(七)搜集相关图片,增加文章的“盎然生趣”

如果有配合文章内容的图片,则会给读者一种视觉冲击力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真实性。而对于像《中国林业》《森林公安》《现代世界警察》等杂志来说,图文并茂的稿件非常受欢迎。在给文章配图的时候,掌握以下原则:一是相关性,最好是文章所写事件本身的图片。二是典型性,所选图片要能够契合文章的内容。三是丰富性,图片要多选一些,以供编辑有选择余地。四是写实性,图片要真实,尽量不要进行处理,要处理也让编辑部的老师,美术编辑进行处理。五是艺术性,懂一点摄影知识,自己会拍摄一些好的图片,至少要会选择图片,能够从一般的标准上选择一些构图漂亮、人物清晰、主题突出的图片。

(八)勤写爱写多写,建立写作的“疯狂定势”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如此。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写作更是如此。我们要养成随时写、随地写、随情写、随景写的习惯,让写作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就是非写不可、不写不行,只有写了作品我们才会感觉到舒适,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就不愁写不出好的作品了。从社会心理角度来分析,只要是人,都会有一个舒适区,也就是说在熟悉的环境下做熟悉的事情,人们会感觉到舒适,不会觉得别扭、陌生。如果我们把写作由不舒适变为舒适,则成为写作好手、写作高手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九)紧紧抓住灵感,攻入写作的“临门一脚”

列宾说过,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戴复古也曾有诗论述灵感: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写作确实要靠灵感的,我认为灵感的得来,是因为长期思索、思考的结果。当灵感到来的时候,必须要抓住机遇,迎接灵感,把一瞬的灵感转化为实际的写作内容,将灵感之无痕转化为笔墨之有形,从而最终形成一篇美文。比如这一篇作为《云岭森警》杂志的卷首语的《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身背钢枪,脚蹬战靴,你在丛林深处匍匐,在悬崖峭壁攀爬。

灵动的目光,搜寻着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机警的耳朵,捕捉着每一声异响。

决不让每一只动物遭到毒手,决不让每一株草木受到创伤。

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神情严峻,警惕异常,你在林间哨位值守,在交通要道驻防。

西山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场就是你的战场。

公路上开过来一辆货车,皮张可能在那里隐藏。

航空港走出来一名旅客,毒品可能藏在行李箱。

决不让一名嫌犯逃脱,决不让一名罪犯落网。

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伏案桌前,双眉紧锁,你在纸上奋笔疾书,在键盘急速敲击。

飞速运转的脑海,编织着生态建设的蓝图。

奔腾不已的思绪,谱写着队伍建设的乐章。

看,奔放高歌的精灵是我们保护生态的战果。

瞧,葱郁苍茫的林海是我们筑就的生态城墙。

森林卫士,你的时间去哪儿了?

哦!在森林,在山冈,在战场……

(十)抓住机会请教,求得编辑们“面授机密”

作为一名作者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够有机会得到编辑老师的指点,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邮件、微信交流,甚至是当面交流,对于作者迅速找出文章中的不足,及时地弥补修正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事写作以来,我跟《中国林业》《森林公安》《人民公安报》的编辑老师有过电话和邮件沟通,跟《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的编辑老师有过当面交流。特别是这次到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任“双千”教官,见到了《森林公安》编辑部的老师们,见到了姚树人老师、赵文清老师,特别是给我编辑过好几篇稿件的卢维英老师、刘允杰老师,内心感觉无比的幸福。而这一篇小文的形成,又是经卢维英老师的鼓励才得以形成初稿,并经卢老师当面指点修改、认真编校审核,才得以跟大家见面。

三、关于森林公安文学创作

公安文学是文学里面一个重要的部类,反映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文学作品。公安文学作品从体裁上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按照篇幅可以分为长中短小篇,散文不做更多的细分,诗歌可以分为组诗、朗诵诗和主题诗。纪实文学中有通讯和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分为电影和电视。根据作品反映的职务或警种来分,有写公安局长的,有写刑侦队长的,有写便衣警察的,有写派出所所长的;有写交通警察的,有写司法警察,有写缉毒警察的,有写户籍警察的;有写边防公安的,有写消防公安的,有写缉私警察的;有写特警的,有写保安的。

从目前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出现以“森林公安文学”为的文章或作品。这说明学者还没有注意到此类文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森林公安文学作品还没有发展到产生深厚影响、足以引起理论界注意的程度。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森林公安文学作为公安文学的一个类别的存在的现实。在此,我尝试给森林公安文学艺术下一个初步的定义:森林公安文学艺术是指森林公安机关组建以来,反映森林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林区秩序等工作和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其作者以森林公安民警为主,同时包含一些社会作者。

森林公安宣传文化工作的大力开展,促进了森林公安文学创作。森林公安建立三十年以来,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批森林公安文学作品。根据敖孔华《森林公安主要宣传文化活动盘点》(《森林公安》201403)记载:反映森林公安工作的话剧《这里一片绿色》(1995年)、《秋天的牵挂》(2001年,获“森林文化奖”)在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一致好评。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协助拍摄的电影《可可西里》、电视连续剧《树·人》、纪录片《啊,我的可可西里—一个女警官的日记》,以及地方森林公安组织拍摄的《金色盾牌》《绿色卫士》《老石巡山》等影视作品公开播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共鸣。在历次森林公安专项行动中,组织记者随警作战和跟踪报道,及时播出《大漠豹影》《熊掌在哪里》《血色象牙》《曼诺三日》《走进藏羚羊》《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等纪实片,扩大了专项行动影响。2012年,为丰富和活跃森林公安警营文化生活,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森林公安理论和文艺作品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诗歌散文72篇、小说19篇、相声小品9篇、影视作品5个。另外,2016年,中央电视台、云南省森林公安局联合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森林卫士》,总共10集,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播出。

国家林业局主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主办的《森林公安》杂志,已经发行80期,是森林公安文学作品发表的主要平台,发表了一批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作品,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校内刊物《芳草地》和《警林心坛》主要发表警院在校学生的作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自己创办的内部刊物上面,发表了一批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的公安报纸杂志发表了一批文学作品。一些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上发表了少量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诗歌、散文为主,兼带有少量短篇小说。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收集了近年来的森林公安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摄影,集结成书《报春花开》(2012-2014年全国森林公安优秀文化作品选编)。

从目前森林公安文学创作的情况来看,明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森林公安文学创作依附于宣传文化工作;二是森林公安文学创作的队伍不够成熟且基本上以森林公安民警为主;三是有深度影响的作品缺乏,特别是长篇、中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缺乏;四是对森林公安文学创作的理论研究为零。造成上面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森林公安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本身的沉淀不够深厚,积累不够丰富,题材不够丰富,素材不够丰富。二是森林公安在大公安的环境下,本身属于后起的公安队伍,属于专业警种,其在公安领域的影响比较小,发声比较微弱。三是森林公安民警在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能够在创作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森林公安民警对于大型作品创作的掌控能力有限。四是森林公安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引起文学理论研究者的注意。

虽然森林公安文学创作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我相信必将迎来一个繁盛时期。这是因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和迫切要求,而森林公安工作的对象——森林和动物,会给人一种全新的、宁静的、美丽的艺术视角和美术视角,这是森林公安所独有的,也是森林公安文学所独有的。让我们满心期待,森林公安文学繁盛时期的来临!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森林公安文学创作的春天!

(本文作者系2015-2016年“双千计划”教官)

(作者单位 云南省森林公安局)

(责任编辑 卢维英)

猜你喜欢
公安森林文章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